朱煉鋒,劉雪婷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廣東 廣州 510080)
黃疸是新生兒出生后常見并發(fā)癥之一,其發(fā)病原因為患兒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清膽紅素水平升高,表現(xiàn)于患兒皮膚和器官組織。若臨床未及時給予對應治療護理措施,患兒容易出現(xiàn)皮膚、神經(jīng)系統(tǒng)損傷,嚴重者引起膽紅素腦病,危害患兒生命健康[1]。因此,黃疸患兒臨床治療護理措施也受到廣泛關注。藍光照射治療是常見的治療方法,但患兒分娩后排便不規(guī)律,導致膽紅素重吸收情況明顯,臨床治療效果不佳[2]。研究發(fā)現(xiàn),針對黃疸患兒采用撫觸護理,可促進患兒早日排便,縮短黃疸消退時間,促進患兒生長發(fā)育。本次研究,主要探討新生兒黃疸采用撫觸護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擇我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新生兒黃疸患者91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45例,男26例,女19例,孕周34~42周,平均(38.15±2.63)周。觀察組46例,男25例,女21例,孕周33~42周,平均(38.29±2.43)周。納入標準:①孕婦均于本院分娩,且分娩后患兒出現(xiàn)黃疸癥狀,經(jīng)臨床診斷判定為病理性黃疸;②患兒家長均了解本次研究內(nèi)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患兒合并有先天性疾病或呼吸窘迫情況,②患兒有遺傳性疾病。分析兩組患兒性別、孕周時間等資料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對照組患兒行常規(guī)護理措施,包括用藥護理、保暖護理、飲食護理等;觀察組患兒在此基礎上行撫觸護理,具體方法為:
1.2.1 常規(guī)護理:①用藥護理,患兒均采用藍光照射聯(lián)合膽紅素拮抗劑藥物注射治療,同時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給予維生素藥物補充治療,密切觀察患兒臨床癥狀,并給予對應護理。②保暖護理,由于患兒分娩后,外界環(huán)境刺激下會加重黃疸病情,護理人員需要為患兒提供保溫護理,保持患兒皮膚受到冷空氣刺激。③飲食護理,由于患兒出生時間較短,胃腸功能未發(fā)育完善,主要營養(yǎng)攝入來自母乳,需指導產(chǎn)婦盡早行母乳喂養(yǎng),提高患兒機體免疫力。④病情觀察,在治療期間護理人員需密切觀察患者皮膚、鞏膜退黃情況,若出現(xiàn)依異常情況需及時告知臨床醫(yī)師,及時給予對應治療護理措施。
1.2.2 撫觸護理
(1)撫觸護理人員專業(yè)培訓,護理人員需定期進行新生兒撫觸護理專業(yè)培訓,學習撫觸護理知識,在撫觸前需保持雙手干凈整潔。
(2)環(huán)境護理,需設立撫觸護理病房,做好病房內(nèi)環(huán)境護理,如調(diào)整病房溫度、濕度,保持病房整潔,減少護理環(huán)境對患兒的影響。
(3)撫觸護理:①患兒均穿戴好尿不濕入撫觸室進行護理,護理人員護理前需清洗雙手,將潤膚精油涂抹于手掌,雙手摩擦,升高掌心溫度,做好撫觸準備。②面部撫觸:由患兒面部開始撫觸,采用大拇指從眉心向兩側(cè)輕撫,觀察患兒耐受情況,適當調(diào)整撫觸力度,反復3~5次;③頭部撫觸:用左手托起患兒頭部,由前額向后腦部輕撫,同時輕柔患兒耳部及下巴組織,增強患兒皮膚的敏感性;④胸部撫觸:患兒身體由上到下進行輕撫,由兩肋向腋窩輕撫,避免輕撫患兒肚臍;⑤背部撫觸:指導患兒行俯臥位,由肩部沿脊柱向下輕撫;⑥四肢撫觸:由腋下向手腕撫觸,注重四肢撫摸力度,在撫摸期間需保持手掌溫度,能夠在撫摸同時刺激皮膚反應,加快黃疸消退。若在護理期間患兒出現(xiàn)哭鬧情況,需停止撫觸,先安撫患兒,再查看撫觸情況,調(diào)整撫觸方式,30 min/次,2~3次/d。
1.3 療效標準。兩組患兒均給予護理1周,收集分析患兒護理前后黃疸指數(shù)變化情況、患兒排便時間和黃疸消退時間:①黃疸指數(shù)是指患兒體內(nèi)膽紅素濃度,其濃度越高說明患兒臨床癥狀越嚴重;②排便時間是指患兒分娩后首次排便時間;③黃消退時間,是指患兒連續(xù)2次測量其血清膽紅素含量均≤5 mL/dL,且皮膚無明顯黃染癥狀,即判定為黃疸消退。
1.4 統(tǒng)計學分析。將數(shù)據(jù)納入SPSS 23.0軟件中分析,患者黃疸指數(shù)、患兒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比較均采用t檢驗,并以表示,(P<0.05)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對比情況。經(jīng)組間比較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比較價值,如表1。
表1 兩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對比情況

表1 兩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對比情況
組別 例數(shù) 黃疸指數(shù)(mg/dL)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5 10.05±1.24 6.76±1.17觀察組 46 9.86±1.31 5.18±0.98 t - 0.710 6.990 P - 0.479 0.001
2.2 兩組患者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情況對比。通過分析對比顯示,觀察組患兒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2。
表2 兩組患者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情況對比
組別 例數(shù) 排便時間(d) 黃疸消退時間(d)對照組 45 2.32±0.86 7.15±1.32觀察組 46 1.57±0.64 6.27±1.26 t - 4.727 3.254 P - 0.001 0.002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常見病癥,根據(jù)病理特點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其中生理性黃疸會隨著患兒出生時間逐漸消退,而病理性黃疸隨著時間推移會導致病情加重,需及時給予對應治療、護理措施,才可治愈[3]。臨床上常采用藍光照射治療和膽紅素拮抗劑藥物治療,能夠達到一定的治療效果,同時治療期間為患兒提供對應護理措施,促進患兒早日康復[4]。
撫觸護理是指通過撫摸接觸的方式,形成皮膚感官刺激,促進神經(jīng)功能恢復,達到護理效果。針對新生兒黃疸患兒,撫觸護理措施開展方法為:護理人員做好手清潔護理和環(huán)境護理后,將患兒至于撫觸室中,由面部、頭部、胸部、背部、四肢等撫觸路徑,采用掌心撫摸方式,刺激患兒皮膚并刺激患兒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提高患兒興奮性,刺激胃腸功能蠕動,從而改善患兒膽紅素吸收,促進患兒盡早排便,引發(fā)有效生理效應,降低膽紅素含量,達到護理效果[5]。同時,在患兒護理期間,需提高護理人員的專業(yè)能力,降低患兒護理期間的不良反應,提高患兒護理依從性,促使患兒黃疸指數(shù)下降,黃疸快速消退[6]。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黃疸指數(shù)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且排便時間、黃疸消退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分析其護理作用,主要是通過撫觸護理,促進患兒迷走神經(jīng),可有效增加胃泌素、胰島素等胃腸道激素,降低膽紅素重吸收,從而促進患兒早日排便,降低膽紅素含量,改善患兒黃疸癥狀,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新生兒黃疸患者臨床治療期間,采用撫觸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降低黃疸指數(shù),促進黃疸消退,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