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韓艷
(重慶大學附屬三峽醫院,重慶 404000)
骨折,是指由于外傷或病理等原因致使骨質部分或完全斷裂的一種疾病,患者會出現局部的腫脹、疼痛、功能障礙[1]。小兒骨折屬于非常普遍性的現象,多數和成人相似,可以是開放骨折,也可以是閉合骨折。但患兒通常由于不能承受患處劇烈的疼痛感,易產生恐懼、焦慮的心理,面對治療護理也不愿積極配合,對其治療效果有很大影響[2]。為保障患兒療效,促進其生理和心理健康發育,本文將研究疼痛控制護理對小兒骨折患者的影響,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間收治的小兒骨折患者78例,根據隨機抽樣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9例,其中觀察組男25例,女14例,年齡在4~11歲,平均(7.69±1.78)歲;病程10~40 d,平均(17.20±2.02)d;開放性9例,閉合性30例。對照組男26例,女13例,年齡在4~12歲,平均(7.78±1.82)歲;病程11~40 d,平均(17.20±2.02)d;開放性10例,閉合性29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納入標準:經x線等方式診斷為骨折者;12歲及以下兒童;患者及其家屬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標準:合并嚴重心臟疾病患者;交流共同有嚴重障礙者;肝腎功能不全患者。
1.3 方法。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接受疼痛控制護理。
1.3.1 常規護理:護理人員為患兒營造舒適的住院環境,并對其及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指導患者用藥,告知家屬相關注意事項。
1.3.2 疼痛控制護理:在上述護理基礎上,增加以下護理內容:
(1)患者入院時,護理人員應注意溝通方式及技巧,主動與家長進行溝通,幫助家長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用自己專業的技巧贏得家長的信賴。
(2)在病房墻面上,護理人員可貼上患兒喜歡的卡通人物海報,減少其對住院治療的抵觸心理。
(3)當患兒心情低落、害怕、恐懼時,護理人員可通過播放動畫片、兒歌等方式來緩解其不良情緒;對年齡較大的患兒采用鼓勵、安慰或講道理的方式來獲得患兒的配合;對年齡較小的患兒采用引逗,利用玩具、糖果等來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多以親切、溫暖的態度與患兒溝通,從而減輕患兒的恐懼心理。
(4)若患兒患處發生腫脹現象,可使用鹽水冰袋進行冷敷,消腫的同時還可減輕患兒疼痛。疼痛嚴重時可口服消炎、鎮痛的藥物治療,也可以打止痛針來緩解病人的疼痛癥狀。
(5)采用飲食調理法促進患兒骨折愈合,飲食原則是高蛋白,低熱量,低脂肪,高維生素,同時應該適當補充鈣劑,也可多喝含豐富鈣質的骨頭湯。
(6)與患兒父母互相配合,共同制定針對患兒的恢復鍛煉計劃,利用患兒對父母的依賴性,調動患兒的積極性,引導患兒進行恢復鍛煉。在兒童骨折恢復期,護理人員可給患兒做被動按摩,預防骨折處肌肉萎縮,改善局部血液循環。在骨折拆除外固定后,可做一些伸屈運動來康復鍛煉,以促進關節功能恢復但需要循序漸進。指導患兒做一些扭轉,外翻等康復訓練。若是上肢骨折,可指導患兒多進行伸指、握拳鍛煉。若是下肢骨折,可指導患兒抬高患肢,按摩腿部肌肉進行康復鍛煉,鍛煉腰部肌肉,采取弓腰五點支撐鍛煉。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干預前后心理情緒及疼痛程度對比(分)
1.4 觀察指標。①對比兩組患者在護理前后的SDS、SAS、VAS評分。(護理人員根據SDS、SAS量表內容選擇性對患兒進行問答,VAS測評患兒疼痛程度,分數越高,癥狀越嚴重。)。②對比兩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③對比兩組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完成康復鍛煉為十分依從;在護理人員及家屬督促下完成康復鍛煉為基本依從;態度消極,不愿進行康復鍛煉為不依從。依從性=基本依從+十分依從)
1.5 數據處理。本文研究數據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對資料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數據采用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計量資料數據的對比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數據采用(%)表示,計數資料數據的對比采用卡方檢驗,用P<0.05表示其結果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SDS、SAS、VAS評分。護理前,兩組患者各項評分結果無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請見表1。
2.2 骨折愈合時間(d)。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39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時間為(13.12±1.95);對照組39例患者中,骨折愈合時間為(19.21±2.88)。
2.3 依從性對比。觀察組患者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患者依從性[n(%)]
骨折即骨頭的連續性和完整性遭到破壞,兒童骨骼不同于成人骨骼,幼兒的骨頭兩端存在骺板即生長板,此時是幼兒快速生長發育階段,亦是發生骨折時易出現問題的最大區域[3]。發生骨折的主要原因包括,暴力直接作用于骨骼某一部位而致該部骨折,則往往使受傷部位發生骨折,常伴有不同程度軟組織破壞[4]。在治療后,小兒患者由于年齡小、身體承痛能力較差,容易產生不良心理,且依從性差,因此還需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來促進身體康復。
本文通過對比觀察組患者接受疼痛控制護理,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護理發現:觀察組患者的護理后的SDS、SAS、VAS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骨折愈合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者康復鍛煉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本文研究結果與李夢琦等[5]相關研究報道結果相似,證實了疼痛控制護理對小兒骨折患者有積極影響。常規護理內容較為基礎,不夠全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患兒心理干預和指導,導致其護理效果與依從性差。疼痛控制護理,通過增加家長對相關疾病知識的了解[6]、拉近與患兒的距離、病房舒適環境營造、心理干預減輕患兒心理不良情緒、鹽水冷敷消腫、藥物止疼、手法復位、飲食調理患兒身體、康復訓練管理等方式提高療效。
綜上所述,小兒骨折患者應用疼痛控制護理,有利于減少其焦慮、恐懼心理和患處疼痛感,縮短骨折愈合時間,應用效果顯著,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