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席開幕式的領導和嘉賓合影。 付銳 攝
2021年4月9日,“希望的田野”的生動畫面和鮮活影像,在中國最高歷史文化藝術殿堂中國國家博物館舒展鋪陳,氣象萬千。由中國文聯、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攝影家協會共同舉辦的“希望的田野——脫貧攻堅 共享小康全國攝影展”,通過集中呈現一批生動刻畫脫貧歷程、小康夙愿的優秀攝影作品,以真摯的情感、真實的寫照、真誠的表達,熱烈地向建黨百年致敬。
中國文聯主席、中國作協主席鐵凝,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李屹,黨組成員、副主席李前光、胡孝漢,黨組成員徐永軍,國家博物館黨委書記、副館長單威,中央宣傳部文藝局副局長、一級巡視員陸紅實,中國攝協主席李舸,副主席柳軍,顧問于健、羅更前,分黨組成員、秘書長高琴,分黨組成員、副秘書長彭文玲,分黨組成員、副主席、副秘書長居楊,中國文聯攝影藝術中心常務副主任厲夫波,以及中國文聯機關各部室、各直屬單位負責同志,中國攝協在京團體會員單位負責人等出席開幕式。開幕式由中國攝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鄭更生主持。
開幕式還邀請到“全國脫貧攻堅楷模”白晶瑩,“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張國田、陳路,以及著名作家梁曉聲等出席。他們有的是影展中表現的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先進典型,有的是發揮攝影特長助力鄉村扶貧工作的攝影人,有的是為影展中的作品撰寫感言的作家代表。
鐵凝宣布展覽開幕,并為展覽撰寫前言。
李前光在開幕式上講話。他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中華民族同貧困作斗爭的歷史。歷經8年,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力度最強、惠及人口最多的脫貧攻堅戰歷史性地畫上了句號,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人類社會進步史、世界文明演進史上矗立了又一座光耀古今的里程碑。攝影,是人類社會發展歷程的生動證明。這些珍貴的影像將在社會學、歷史學和人類學的行進中彌足珍貴,隨著時光流逝越發溫暖和光彩。雖然它們無聲,卻可以真實地講述昨天,也可以自豪地告訴未來。我們非常幸運,成為這個時代的創造者,也是時代的親歷者,更是時代的見證者。

鐵凝宣布展覽開幕。

李前光在開幕式上講話。

單威致辭。攝影:陳黎明、張雙雙、付銳
李前光強調,希望的田野,我們努力了很多;希望的田野,我們期待了很久。我們將繼續砥礪前行,在充滿希望的田野上,不斷開拓更加美好的明天。新時代呼喚著杰出的文藝家。希望廣大文藝工作者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從平凡中發現偉大,從質樸中發現崇高,用心用情用功抒寫出無愧于我們這個偉大時代、偉大民族的優秀作品,譜寫新時代“強起來”的新篇章!
李舸在致辭中說,影像是“時間的琥珀”,情感與情節凝結在畫面之中,載入國家民族的光輝史冊;影像又是“時間的種子”,經由心靈累積傳遞,凝聚起直面現實的堅定信念。此次展覽旨在以影像彰顯精神力量,深情謳歌偉大的脫貧攻堅精神。征程波瀾壯闊,初心歷久彌堅。廣大攝影工作者必將滿懷對黨和人民的無限忠誠熱愛,自覺肩負培根鑄魂、凝心聚力的歷史使命,在希望的田野上傾情深耕,主動作為,在新時代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中,為時代存照、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為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作出新貢獻。
單威在致辭中表示,脫貧攻堅的全面勝利,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為了真實記錄這一偉大歷程的奮斗過程,廣大攝影工作者深入一線,全心投入,傾情抒寫,用影像帶給我們震撼,帶給我們感動,帶給我們希望。“希望的田野——脫貧攻堅 共享小康全國攝影展”,用不同時期攝影家鏡頭中的作品,向廣大觀眾展現這一激動人心、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鐵凝和白晶瑩在展覽作品前合影。 陳黎明 攝
消除貧困是人類共同理想。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在治國理政突出位置,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奮進,取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為生動記錄脫貧攻堅戰這一偉大歷史實踐,在中國文聯黨組正確領導下,中國攝協團結帶領全國攝影工作者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深入脫貧攻堅一線,扎根人民、潛心創作,把鏡頭對準脫貧攻堅主戰場主力軍,記錄人類減貧史上的偉大創舉,展現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史詩成就。攝影人不畏嚴寒酷暑,不懼山高路遠,用色彩還原脫貧地區山鄉巨變、山河錦繡的時代畫卷;用鏡頭聚焦基層干部攻堅克難、傾力奉獻的生動畫面;用光影見證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追夢圓夢、憧憬未來的幸福瞬間,為民族奮進留下了熾熱而厚重的記憶,在這一史詩成就中展現出了光榮的責任與擔當。

領導和嘉賓在作品前合影。 張雙雙 攝
本次展覽恰逢脫貧攻堅全面勝利與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相交的重要時刻,共展出不同時期近150名攝影家的近180幅作品。參展作品均是多年來全國廣大攝影人和基層一線扶貧干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及親身參與扶貧助困具體工作中所拍攝的。展覽共分為“攻堅”與“圓夢”兩個部分,包含產業扶貧、就業扶貧、異地搬遷扶貧、教育扶貧、文化扶貧等內容,兼顧不同民族、地域、群體的廣泛性。通過新舊照片對比的方式,著重突出黃文秀、白晶瑩等奮戰在脫貧攻堅戰線上的先進人物,以及十八洞村、閩寧鎮、懸崖村等被廣泛關注的脫貧攻堅區域,彰顯了“上下同心、盡銳出戰、精準務實、開拓創新、攻堅克難、不負人民”的脫貧攻堅精神。

觀眾在脫貧攻堅主題圖書展臺前翻閱圖書。 張雙雙 攝
展覽設計力圖實現多元化、多維度的視覺呈現,更好地促進了思想性和藝術性的融合。展廳設計了金黃的麥田實景,脫貧攻堅口號鏡面廊道、透空欄柵式攝影展墻和832個脫貧縣的竹簡造型墻等,既豐富了空間層次,又增強了展覽的表現力。展覽同時加入了動靜結合的互動元素,將觀眾現場沉浸式體驗互動與線上全媒體傳播相結合,通過紀錄片《出山記》、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縣美興鎮甘家溝村扶貧書記張飛的視頻等,生動反映地區扶貧工作內容。展覽還增加了脫貧攻堅數據統計多媒體互動項目,便于觀眾直觀了解脫貧攻堅戰在收入、就業、醫療、教育、居住等方面的巨大成果。
展覽自啟動以來,主辦方通過多個平臺、多種渠道進行征稿,得到了廣大攝影工作者的熱情支持和積極參與。一是依托中國文聯、中國攝協主辦“影像扶貧”工程、歷屆全國攝影藝術展覽、全國農民攝影大展等,從中挑選展覽照片。二是向攝協各團體會員、各大報刊社、各大型網絡新媒體平臺、知名攝影家等定向征集脫貧攻堅主題作品,并且選派、邀請當地優秀攝影師專門赴習近平總書記曾考察過的貧困地區進行影像回訪記錄。三是從2020年1月1日至5月中旬在全國范圍內公開征集脫貧攻堅優秀作品,共征集到作品3萬余幅/組,組織專家評選出優秀作品向大展組委會推薦。四是聯合字節跳動公益、今日頭條等平臺發起“臉龐見證脫貧”圖片征集活動,得到熱烈的響應。在此基礎上,又匯集其他征集活動中獲得的圖片,從中精選出部分作品,組成溫暖的面孔墻在展覽中進行別樣呈現。

展覽現場 徐曉剛 攝
本次展覽展場位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南1、南2展廳,觀眾可在現場直觀感受圖像醞釀的芬芳,也可通過由中國文聯網絡文藝傳播中心策劃制作的“希望的田野——脫貧攻堅 共享小康全國攝影展”360°全景展廳體味新時代的溫暖和美好。(文 方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