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明芳

摘要: 目的 探究對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對其膀胱功能恢復產生的影響。 方法 納入實驗研究的138例患者均行宮頸癌根治術干預,入組時間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分組采用電腦等量隨機方式開展,分別采用綜合護理(實驗組,n=79)及常規護理(對照組,n=79)開展臨床護理,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膀胱功能為Ⅰ級和Ⅱ級的患者數量顯著多于對照組,Ⅲ級和Ⅳ級的患者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結論 采用綜合護理對宮頸癌根治術患者進行干預,可有效優化患者的膀胱功能。
關鍵詞:宮頸癌根治術;綜合護理;膀胱功能
分類號:R473.73
宮頸癌屬于婦科領域常見的惡性腫瘤病癥,原位癌大都在30-45歲中發生,浸潤癌大都在45-55年齡段發生,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改善及生活習慣的惡化,宮頸癌發生趨于年輕化,該病癥的發生與病毒感染、生物學因素、性行為及分娩次數、營養不良及衛生條件等因素相關,發病后,可見患者陰道流血及陰道排液等表現,病癥晚期,可見患者尿頻、便秘及尿急等表現[1],若是病癥對患者輸卵管產生影響,還會導致輸尿管梗阻,腎積水,病癥晚期可見惡病質和貧血。對宮頸癌進行治療的主要方式就是宮頸癌根治術,合理護理措施十分重要,本文就對行宮頸癌根治術的患者應用綜合護理對其膀胱功能恢復產生的影響展開論述分析。
一、資料與方法
1 一般資料
納入實驗研究的138例患者均行宮頸癌根治術干預,入組時間為2018年12月-2020年12月,分組采用電腦等量隨機方式開展,實驗組中,最大與最小年齡分別為69和30歲,均值(46.25±6.78)歲;對照組中,最大與最小年齡分別為68和31歲,均值(46.38±6.21)歲。一般資料數據差異不大,P>0.05。
2.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干預,包括藥物使用方式指導和舒適環境營造。實驗組采用綜合護理措施干預,護理方式如下:
2.1 健康指導
在患者入院后,必須對患者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并開展健康指導,包括宮頸癌病癥的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病癥影響等,并對宮頸癌根治術的治療方式、治療注意事項、治療后可能發生的并發癥等進行介紹,告知患者術后功能鍛煉的重要性,以提升患者配合治療的依從性。
2.2 縮肛及盆底肌群訓練
手術開展前的2天時間,必須開展盆腔肌群的訓練,在排尿過程中,嘗試令患者中斷排尿,,若是尿流中斷,則說明患者的肌肉收縮功能正常,縮肛訓練中,令患者開展臀部及下肢肌肉的收縮訓練,包括會陰部位及括約肌部位的自主收縮,每次訓練時間應維持在6秒-10秒之間,進行三十次訓練,完成之后,需要進行收舒,動作以200次為宜,每日進行四次訓練。手術結束后三天,告知患者臥床縮肛,每天至少進行三次,每次訓練時間5分鐘。
2.3穴位按摩及微波理療
手術后6小時,待患者雙側下肢知覺恢復后,對患者足三里進行按摩,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按摩20分鐘。在拔除導尿管后的2-3天時間內,采取微波照射方式對膀胱區進行照射,照射功率設置為30W-40W,將理療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每天進行兩次照射,確保溫度的適宜性,以微熱為宜,降低燙傷可能性。
3.觀察指標
對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復情況進行觀察,包括Ⅰ級、Ⅱ級、Ⅲ級和Ⅳ級[2]。
4.統計學處理
將兩組效果錄入SPSS22.0軟件,計量資料檢驗行t,表示用(±s),計數資料檢驗行x2,表示用(%),P<0.05是統計學意義成立的依據。
二、結果
實驗組患者的膀胱功能為Ⅰ級和Ⅱ級的患者數量顯著多于對照組,Ⅲ級和Ⅳ級的患者數量顯著少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具體數據見下表:
三、 討論
采取綜合護理對行宮頸癌根治術患者干預,可通過健康指導,提升患者治療依從性,通過縮肛及盆底肌群訓練,盡快恢復患者的膀胱功能,依靠穴位按摩和微波理療,提升患者術后康復速度。
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的膀胱功能為Ⅰ級和Ⅱ級的患者45.57%及35.44%顯著高于對照組,Ⅲ級和Ⅳ級的患者概率13.92%和5.06%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可見,采取綜合護理干預,可提升患者膀胱功能。
綜上所述,綜合護理干預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功能恢復具有積極影響,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 胡斗文. 床旁超聲膀胱容量評估拔管對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膀胱功能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20, 36(34):2645-2649.
[2] 李毅,魏艷玲. 腹腔鏡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經廣泛性子宮切除術對早期宮頸癌患者術后膀胱,直腸及性功能的影響[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 2020, v.19;No.325(21):102-105.
(勝利油田中心醫院婦科二病區, 山東 東營25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