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張裕
走進南通市如東縣馬豐小學的大門,一則標語特別引人注目:享幸福的教育,做最好的自己。這是馬豐小學的辦學愿景。幸福是什么?對馬豐小學201班班主任許延紅而言,幸福就是讓每一個學生在清晨醒來時,對即將開始的一天充滿期待和向往;在放學回家時,對共同生活的集體充滿留戀和不舍。
一、師生齊心,幸福起航
還記得學年初,學校安排許延紅擔任201班班主任,她深感責任重大。一向好勝的她,暗下決心: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做不到最好,也一定要做最努力的那一個。就這樣,她開始嘗試著去打造屬于她和她那40個學生的“幸福家園”。
她一直堅信,充滿書卷氣、藝術味的教室一定能成為學生學習和成長的樂園。新學期開始,她就帶領學生一起動手布置“新家”。
她和學生一起設計出以向日葵為主體形象的班徽,并把班徽貼在了教室后墻正中最顯眼的位置。向日葵寓意朝氣蓬勃、努力向上;花瓣和笑臉寓意團結友愛、幸福快樂。她和學生一起建造“書香小屋”,一起制訂班級讀書計劃,一起甄選出適合學生現階段閱讀的書目,一起排放布置……時至今日,圖書角依然是學生的歡樂谷,他們一下課就圍上去尋找自己喜愛的圖書。漸漸地,課后很多學生變得安靜下來。每每走進教室,總能見到幾個學生捧著一本書津津有味地閱讀!她和學生一起開辟“綠色氧吧”。學生從家中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盆栽,在他們的精心呵護下,小植物們茁壯成長,不但美化了班級環境,更讓學生感受到了生命的拔節。
為了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臺,結合學校“每月一事”活動,她定期更新班級板報,并精心布置了“快樂成長”“碩果累累”“學習標兵”等班級展板。懷揣著共同的夢想,他們幸福起航。
二、愛是教育的靈魂
多年的教育生涯,讓她深刻感受到愛才是教育的靈魂、幸福的源泉。一次午飯時間,學生吃魚,她細心地給他們挑出了魚刺。這時,一個小男生走到她面前,紅著小臉兒輕聲地說:“老師,您真像我媽媽。”
許延紅深愛著每一個學生,并在細微之處讓學生感受到她的愛。當學生向她問好時,她熱情地回應,并給他們一個會心的微笑;當學生不開心流淚時,輕輕為他們擦干眼淚,愛憐地摸摸他們的頭;當學生取得優異的成績時,為他們豎起大拇指,及時給予獎勵。就這樣,快樂著學生的快樂,憂愁著學生的憂愁,她和學生的心越走越近,內心無比幸福。
為了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綻放出最鮮艷的色彩,一有時間她就和學生交流,傾聽他們的心聲,設計他們喜歡的活動。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居家學習期間,每周五下午,她都會帶領學生上一節心理輔導課——“我畫我心”。學生紛紛把自己的畫展現在微信群里,并說出了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他們畫的大多是春天的風景畫,好多學生大聲吶喊:“我要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我要和好朋友一起在草地上奔跑、做游戲。”還有好多學生畫的是武漢救助病人、運送物資、國旗高高飄揚。
學生的心里裝著大愛,裝著堅強,裝著使命,她被學生深深地震撼著、感動著。針對學生年齡小、生命意識不夠強烈的特點,她設計了主題班會課“讓生命之花綻放”“生命守護者”“我也當一回小孕婦”“感受生命變幻之美”……別具匠心的活動讓學生了解了生命成長的不容易,懂得了要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活出生命的意義。
三、只要行動,就有收獲
在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項活動中,許延紅帶的201班收獲多多。在學校“完美教室”布置評比中,獲得一等獎;在國慶紅歌歌詠比賽中,獲得一等獎;在學校“讀書節”系列比賽中,多名學生獲得一等獎;“文明班級”流動紅旗也常駐201班。2020年,許延紅被評選為“如東縣優秀班主任”。
當然,在工作中她常常會遇到許多新問題,這也讓她深深感受到新形勢下,做班主任只憑老經驗是遠遠不夠的,要使工作上一個新臺階,就必須從經驗型轉向科研型,從隨意性轉向規范性,從盲目性轉向科學性。因此,她努力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一年中,她主持的縣級德育課順利結題,撰寫的兩篇德育論文先后發表于省級期刊,并先后在市班主任基本功競賽中獲二等獎,在市班會課競賽中獲一等獎。
幸福是一種朝向,在且行且思中,許延紅深深地體會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她深有感觸地說:“只要我們以愛育愛、以情促情,我們的學生必將健康快樂,我們的教育之路必將幸福美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