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有勞動的記憶,直到現(xiàn)在。
因為家境貧寒,上一年級的時候,我就比同班同學大一兩歲。我們一年級教室的隔壁是一個幼兒班,現(xiàn)在回想起來應當是預備性質的學前班。下午放學后,路過幼兒班時,我經(jīng)常看到保育老師一個人打掃、整理教室,臉上掛著汗珠,挺辛苦的;有時候,保育老師會招呼我進去幫個忙,我挺樂意的。以后,只要有機會,我總會主動去幼兒班勞動,掃地、抹桌子、擺凳子……一天,班會課上班主任告訴大家,咱班有個助人為樂的小朋友,常去幼兒班打掃教室,大家應當向他學習——他就是成尚榮。當時,我的心情究竟是什么樣的,已記不清楚了,但心里甜滋滋的,那是肯定的;幫助別人,主動參加班級勞動,我知道那肯定是光榮的。
后來,我做了小學教師,當了班主任。我會帶著學生去農(nóng)村勞動,我們一起拾麥穗、挖蘿卜、翻地、種菜……記得一個酷熱的中午,烈日當空,大家都汗流浹背,熱得喘不過氣來,真想到樹蔭下去涼一涼、歇一歇,但是我仍然揮汗如雨,堅持勞動。我知道,這是考驗人的時候,班主任要以身作則,起模范帶頭作用。為了給大家鼓勁,我和學生們背起了古詩:“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又一次,我和學生們看電影《小貓釣魚》。電影的主題曲:“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小喜鵲造新房,小蜜蜂采蜜忙,幸福的生活從哪里來?要靠勞動來創(chuàng)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印象這么深呢?因為歌詞將勞動的經(jīng)歷與體驗融入了,那些勞動的場景與我們記憶中的情境已分不清,誰是誰,哪是哪。
近一年,我們研究新時代的勞動教育,學習中央文件,學習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馬克思說:“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從未有過的奇跡,卻給工人生產(chǎn)了貧困;勞動創(chuàng)造了宮殿,卻給工人生產(chǎn)了棚舍;勞動讓工人脫離了沉重的機器,卻讓工人成為機器的一部分;勞動創(chuàng)造了美,卻讓工人回到了野蠻時代;勞動讓人生成了智慧,卻讓工人變得愚蠢和癡呆。”多么尖銳,多么深刻!勞動價值觀是有價值方向的、有道德意義的。假若,勞動教育脫離了勞動的目的,遠離了價值體認,那就不是我們所需要的勞動教育。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觀深深鐫刻在我心里。
這些勞動的記憶,已轉化為我的勞動觀和勞動教育觀。感悟頗多,我只想說一句:勞動應當伴隨人的一生,勞動教育需要加強,但不能刻意為之,只有讓其與生活相融,并伴之以一定的認知提升,勞動教育才會成功——班主任尤其要切記。
(作者系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