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達日娃
摘 要:在我國自然環境保護的過程中,草原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從相關的草原保護情況來看,還存在著草原退化的問題。為此,應該積極加強對草原的建設和保護,真正發揮草原生態系統的功能。根據草原退化的實際情況,推廣科學合理的長效保護機制,已經成為有關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探索科學合理的草原保護長效機制,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加強對草原保護的建設力度。
關鍵詞:草原保護;合理利用;自然環境保護
分類號:S812.6
引言
草原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畜牧業的發展,草原的作用越來越凸顯。因為受到盲目開墾和不合理利用的影響,我國的草原生態系統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地區的草原出現了明顯的退化跡象,并且伴有鼠害災害問題的出現,嚴重制約了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和發展。為此,針對草原自身環境的特點采取有針對性的改進措施,加強對草原的恢復與保護。
一、我國草原生態環境現狀
草原能夠維護生態系統的平衡性,也是促進我國畜牧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許多地區存在著草原超載過牧和草原沙漠化的問題,導致草原的功能逐漸退化,加之人口增長的影響和全球氣候變暖的影響導致草原的退化比較嚴重。對草原的破壞比較嚴重。在我國生態系統建設的過程中,草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直接影響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另外,草原的退化將導致草原生態系統的屏障功能受到影響。所以應該重視對草原生態環境的建設和恢復,一些專家和學者認為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為因素造成,包括人類對草原的不合理開采和利用,加之受到傳統的觀念的影響,導致許多地區的人們比較重視農業而輕視畜牧業,重視建設而輕視保護,都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草原退化問題逐漸嚴重,并且影響了草原生態環境的保護,為此,應該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視。
二、草原保護建設以及草原合理利用的措施
1.加強草原的建設與保護
首先,提高草原保護意識。在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的過程中,應該更多地了解草原生態系統建設的重要性,提高全社會的整體保護意識,認識到草原生態系統建設和保護的重要性。人們在日常的生產活動中減少對草原的破壞,合理地開采和利用草地資源。相關工作部門的管理人員也應該重視草地建設和保護的重要性,加強日常的培訓,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能夠積極將傳生態系統納入到工作環境中,清楚地認識到草原生態系統保護的重要性。應該對草原生態保護工作進行考核,從而能夠提高相關部門管理人員的保護草原的積極性。如果出現違法違規行為的話,必須嚴肅地處理。針對草原退化比較嚴重的地區,可以采取草地種植的方式,能夠有效地提高草原的覆蓋率。其次,完善草原管理體制。在進行草原保護的過程中,為提高保護的效果,加強對草原保護體制的建設,重視對生態環境的全面建設和管理。保證各項措施和方針能夠真正落到實處,深入到廣大人民群眾當中,讓廣大人民群眾認識到保護機制的優越性,從而積極參與到草原生態環境和保護建設中。可以將一些自然保護區劃為重點的保護區,在這些區域內不能進行放牧,并且能夠采取分區管理的方式。此外,可以在不同的保護區建立相應的組織機構和管理規則,管理人員照規定的任務執行,不斷提高草原的管理效果。最后,重視監督和管理。科學地監督管理工作對維護草原的建設非常的關鍵。因為受到人為因素的影響,我國的草原生態系統面臨著被大量破壞的趨勢,造成生態系統的不平衡。為此,應該重視對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完善,通過法律法規的作用來加強對草原生態環境保護和監督管理。對于人為破壞的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罰,如果發現違規行為的話,應該對其進行嚴肅的處理,此外,重視對執法人員的監督管理,對執法過程中出現為違規行為進行嚴肅的處理。為了加強保護的效果,應該定期對草原維護的情況進行檢查,一旦出現維護不利的情況,找到責任人,嚴肅處理。
2.建立草原生態補償機制
在建立草原長效保護機制時,不少專家提出來草原生態補償機制。所謂草原生態補償機制,就是對生態環境產生破壞的活動,與產生環境利益與經濟利益間的分配關系進行適當的調整。如在草原上發現了可以利用的油田、礦山等資源,那么在開采的過程中,必然會對草原的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壞。因此,相關部門要在對資源開采后或在資源開采的過程中,采取與之相對應的措施來進行彌補,使草原的生態環境可以得到有效的恢復,針對部分牧民的損失提供一定的補償。
3.提高科學經營管理水平與養殖技術
第一,把各項草牧業方面的國家政策認真貫徹落實,同時增加農牧民接收信息的渠道,將草原保護、家畜科學養殖等方面的新知識、新技術及時傳播到草原牧區,做好試驗示范工作,提高農牧民養殖技術與水平;第二,通過積極推廣劃區輪牧、舍飼圈養等先進技術來促進草原生產力恢復,達到草原生產力提升的目的,從而提高草原載畜能力,增加農牧民家庭收入,為實現共進小康社會而奮斗;第三,加強牧草新品種育種工作,通過引種與人工雜交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新品種培育工作,篩選并選育出適合當地氣候條件、能夠安全越冬的高產優質牧草新品種,為興安盟地區提供更好的牧草資源,為草牧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4.建立牧區合作機制,推動牧區合作化進程
逐步建立起牧區合作化機制,探索與推動牧區合作化,是草原保護長效機制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措施。在許多歐美國家,早已經開始實施牧區合作化,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近幾年,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也實施了牧區合作化,但是實施的最終效果還不夠理想。為保證牧區合作化可以取得預期效果,在建立合作社時應遵循牧民的意愿,根據草原資源和留守人員狀況等,進行合理整合和有效利用,充分利用各種生產要素,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同時,要不斷從發達國家汲取經驗,并與我國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建立起良好的牧區合作化機制。
三、結束語
綜合上面的闡述可以知道,草原對我國生態系統的建設和恢復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受到人們的生活方式和生產方式的影響,有些草原地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影響了我國生態環境的建設與發展。為此,應該做好草原的建設和管理工作,真正將草原生態系統的保護工作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金恩斯·巴亞合買提,加強草原保護建設生態文明[J].農民致富之友,2017(18):230.
[2]崔蕾,等.加強草原普法宣傳服務草原保護建設[J].現代畜牧獸醫,2013(B12):59-61.
(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正鑲白旗草原工作站 內蒙古錫林郭勒盟 031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