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福

摘要:針對國內風電場勞動定員尚未攻克的難題,綜合比較多種方法,采用客觀性高定員法對風電場各崗位進行研究,解耦多重交叉條件,采用定量的數據建立勞動定員數學模型,寄希望為風電行業人力資源管理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數學;模型;風電場
分類號:F272.92;F426.61
一、引言
在風電平價上網時代來臨以后,風電利潤不斷被壓縮,只有通過技術創新、管理創新、模式創新等一系列舉措,加快技術與管理進步,才能降低發電成本。其中,風電場的人力資源管理尤為重要,風電場勞動定員往往因企業性質、制度的不同而差異很大,如何優化風電場勞動力資源配置、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人工勞動強度、提升風電場運營效益已成為一個無法逃避的課題。
二、風電場定員現狀
風電場勞動定員標準的困難點集中在風電場涉及眾多交叉復雜條件,其中包括風電場容量、升壓站數量、風電場地域范圍、風電機組單機容量及其數量、設備運行年限、設備故障率等設備條件,地形地貌、交通運輸、地理位置等自然條件,業務外委模式、運檢模式、崗位設置、班組設置等組織條件。眾多條件耦合交叉影響下,導致各風電企業風電場人數差異較大,存在粗放式管理、人力資源浪費、員工積極性不高、工作效率低、員工數量與工作任務不協調等情況,極大的增加了風電場運營的隱性成本。
勞動定員數學模型是勞動定員標準的核心,定員方法主要有:效率定員法、比例定員法、設備定員法、崗位定員法、標桿定員法等,定員方法的客觀性越高,需要的數據量和準確性就越高[3],很多定量的數據往往無法有效測量,致使風電場勞動定員標準尚未統一。
三、風電場勞動定員數學模型
(一)相關概念界定
風電場“運行”工作主要有電力調度,輸變電設備系統及其輔助設施運行狀態的監視、巡視、參數調節、狀態操作轉換及異常、故障處理,發電設備運行狀態的監視、狀態操作轉換及經濟運行方式調節,運行數據的記錄、備份、統計、分析及報送,工作票、操作票、設備定期試驗和輪換、安全工器具管理等工作。
風電場“檢修”工作主要有輸電線路及風機變壓器的巡視、日常維護、故障處理,發電設備的巡檢、日常檢修維護、定期檢修維護和狀態檢修維護,檢修情況的記錄、備份及報送,大部件維修、技術改造及外委作業的全過程監督管理,備品備件的計劃報送及倉儲、使用管理,檢修工器具的維護管理等工作。
運檢模式分為“運檢分離”和“運檢合一”兩種模式。“運檢分離”指風電場設立運行班組、檢修班組,分別負責運行和檢修工作的一種生產組織方式。“運檢合一”指風電場設立運檢班組,同時負責運行和檢修工作的一種生產組織方式,運檢班組員工要具備承擔運行和檢修工作的能力。
(二)勞動定員數學模型
風電場按崗位類別可分為場長(副場長)、專責、運行員、檢修員崗位。
1、風電場場長(副場長)
風電場場長全面負責風電場事務,無論風電場裝機容量大小,從管理角度考慮,每座風電場均設1名場長。從工作任務量考慮,當陸上風電場裝機容量≥100MW,或海上風電場裝機容量>200MW,可配置一名副場長協助;實行區域檢修的陸上風電場,不設置副場長;實行區域集中監控的陸上風電場,只在區域監控中心所在的風電場設置一名場長,其他風電場不再設置場長、只設置副場長。
2、風電場專責
陸上風電場可設置技術專責、安全專責、備件專責和綜合專責崗位。其中,每個風電場設置1名技術專責、1名安全專責;隨著風電場裝機容量增加,風電機組數量、運維人員會顯著增加,所以當風電場裝機容量≥50MW,可配置1名備件專責;風電場裝機容量≥150MW,可增配1名技術專責,配置1名綜合專責。
海上風電場可設置技術專責、安全專責、調度專責、防腐專責、備件專責和綜合專責崗位。其中,每個風電場設置1名技術專責、1名安全專責、1名備件專責,主要分別負責風電場區域內的技術、安全、備件問題;由于海上風電場均是規模化建設,風電機組數量較多,同時涉及海事與交通調度、天氣潮汐、機組腐蝕等問題,當風電場裝機容量>200MW,可增配1名技術專責、配置1名調度專責、1名防腐專責和1名綜合專責。
3、風電場運行員
風電場運行員定員數學模型主要與風電場裝機容量、運檢模式、監控模式、升壓站數量等參數有關,經過調研測算,這里主要以風電場運行工作任務核算,避開難以精準統計的有效勞動時間、勞動效率等因素。設Z=風電場裝機容量(MW),以下將分別介紹陸上風電場及海上風電場運行員定員數學模型。
(1) 陸上風電場運行員定員MLY數學模型如下:
式中,n—風電場裝機容量系數,當Z<50MW時,取n=0,當Z≥50MW時,取n=1;
J—運行模式系數,當風電場實行集中監控時,取J=0,當風電場實行集中監視時,取J=1;
S—風電場內需獨立值班的升壓站數量;
Q—風電場容量高斯取整系數,Q=[(Z-150)/50];
T—限電地區現貨交易系數,當該風電場在限電地區參與現貨交易,取T=1.5,否則,取T=1;
P—風電場容量校準系數,當Z≥150MW,取P=1,當Z<150MW,取P=0。
(2)海上風電場運行人員定員MHY數學模型如下:
MHY=6*J*S
式中,J—運行模式系數,當風電場實行集中監控時,取J=2/3,當風電場實行集中監視時,取J=1;
S—風電場內需獨立值班的升壓站數量。
通過式(1)、(2)對比可發現,海上風電場由于監控中心在陸上設置,除了陸上升壓站,海上一般設置無人值守升壓站,技術進度帶動管理進步,運行員定員影響因素遠遠少于陸上風電場。
4、風電場檢修員
由于風電機組數量多,常年運行在70米以上高空,工作環境惡劣,故障率相對較多,導致檢修員工作不定時、工作內容不可預測、交通運輸受限于地理環境等,故大量主客觀條件難以精準獲取,用傳統勞動定員方法建模難度較大,本文以大量實際調研,結合風電場檢修工作任務核算,盡量以易取得條件作為參數進行建模。設Z=風電場裝機容量(MW),以下將分別介紹陸上風電場及海上風電場檢修人員定員數學模型。
(1)陸上風電場檢修人員定員MLJ數學模型如下:
式中,n—風電場裝機容量系數,當Z≤20MW時,取n=0,當20MW R—風電場裝機容量劃分系數,當Z<50MW時,取R=1,當Z≥50MW時,取R=0; F—風電機組單機容量; T—風電場區域內風電機組數量; L—檢修臺數高斯取整系數,綜合考慮風電機組從千瓦機至兆瓦機,相同容量情況下,機組數量有差異,對檢修員維護工作量有直接影響,分為三檔,當F<1MW時,取L=10+[(T-66)/8];當1MW≤F<3MW時,取L=8+[(T-33)/6];當F≥3MW時,取L=6+[(T-17)/4]; Y—檢修影響系數,綜合考慮風電機組的運行年限、故障率、地形地貌等因素均會直接影響設備運維工作量,經調研核算,當運維機組屬于直驅機組,運維工作量較小,取Y=0.8;當運維機組為當前主流先進的兆瓦機組,視為運維工作量正常,取Y=1;當運維機組為老舊機組(單機容量1MW以下)或故障率較高的兆瓦機組,視為運維工作量較大,取Y=1.2; D—地域影響系數,綜合考慮風電場地域,會直接影響設備運維工作量,當風電場處于高海拔地區,取D=1.2,風電場處于非高海拔地區,取D=1; J—檢修模式系數,風電場在質保期內的或檢修業務外委的,取J=1/3,否則,取J=1; QW—業務外包高斯取整系數,設ZW為外包容量(MW),QW=[ZW/50]; (2)海上風電場檢修人員定員MHJ數學模型如下: MHJ=(20+2*L)*Y*J 式中,L—檢修臺數高斯取整系數,綜合考慮,風電機組臺數直接影響檢修員定員數量,設T為海上風電場區域內風電機組數量,則有L=[(T-50)/5],即裝機臺數超過50臺,每增加5臺,增加1人。 Y—檢修影響系數,考慮海上風電場的設備運維工作量直接受裝機臺數、離岸距離、潮汐或灘涂等因素影響,當海上風電場位于潮間帶區域,取Y=1.3,當海上風電場的風機離岸平均距離20km以上時,取Y=1.5; J—檢修模式系數,風電場在質保期內的或檢修業務外委的,取J=1/2,否則取J=1。 四、結束語 有效的勞動定員是用人的可衡量標準,是制定人力資源管理計劃的基礎,是各崗位人員調整的重要依據。本文提出了一種風電場勞動定員數學模型,希望可以為不斷完善風電場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楊校生等.風力發電技術與風電場工程[M].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11. [2] 毛娜、唐連.風電場勞動定員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8(7):27-29. [3]王俊凱.電力建設項目中的勞動定員管理研究[D].山東大學,2019. (河北龍源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河北 承德 06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