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 張小琴
摘要:目的 觀察在對兒童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合理運用語言溝通技巧的作用。方法 按照對比護理觀察的方式展開探究,所納入患兒共計60例,屬于我院兒童康復科在2020年1月至12月所接診患兒,按照計算機隨機選擇的方式,取組中30例,在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展開常規護理,即對照組,余下患兒在為其護理時則合理運用語言溝通技巧,作為觀察組。分析護理效果。結果 結合對兩組患兒在護理過程中的心理狀態、依從性以及家屬護理滿意度對比,觀察組均存在優勢,P<0.05。結論 在對兒童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注重語言溝通技巧,可以有效提升該方面護理工作的效率,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改善并增加患兒的依從性。
關鍵詞:語言溝通技巧;心理護理
兒童屬于較為特殊的病癥群體,因幼兒認知能力尚處在不斷增長與提升的過程中,很難理解到各方面治療或者護理操作對于自身病癥恢復的重要性,會促使其在治療過程中的依從性降低。同時,若患兒出現哭鬧、情緒煩躁等情況,同樣會影響到各方面治療與護理。通過心理護理干預的方面對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心理狀態進行改善逐步被臨床所重視[1-2]。為進一步提升對該部分患兒心理護理的效果,我院將語言溝通技巧合理進行運用,干預措施如下: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
按照對比護理觀察的方式展開探究,所納入患兒共計60例,屬于我院兒童康復科在2020年1月至12月所接診患兒,按照計算機隨機選擇的方式,取組中30例,在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展開常規護理,即對照組,余下患兒在為其護理時則合理運用語言溝通技巧,作為觀察組。在患兒組成方面,對照組中存在有男性患兒17例,女性患兒13例,年齡分布在2—12歲間,均值為(5.88±0.38)。而觀察組中則存在有男性患兒16例,女14例,年齡分布在1—13歲間,均值為(6.19±0.26)。對比以上數據,P>0.05。
2.方法
在為對照組患兒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各方面干預措施均按照常規形式進行展開。護理人員需結合患兒的具體情況,可以通過模擬動畫等方式,幫助患兒對自身病癥情況進行認識。多和患兒進行溝通,多講一些患兒所喜歡的事情,達到對患兒心理狀態進行改善的作用。而在對觀察組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則需要合理運用語言溝通技巧:(1)給與足夠的耐心。在對患兒展開心理護理的過程中,需給與患兒足夠的鼓勵,使得患兒感受到護理人員對其的關心,在最短時間內和患兒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感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陪同患兒進行玩耍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增進患兒和護理人員的關系。(2)語言需要做到通俗易懂。因患兒的理解能力有限,在和患兒進行交流的過程中,更需要做到語言簡單、容易理解,盡量少用專業醫學名字,可以通過打比方或者肢體動作等方式,幫助患兒進行認識。此外,在護理的過程中需及時詢問患兒是否存在有不適感等,多與患兒進行交流。(3)避免出現消極的語言。在對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需給與患兒足夠的鼓勵,逐步幫助患兒建立起恢復的自信心。若患兒在診斷、靜脈給藥等過程中存在有一定的抵觸感,護理人員則需要及時給藥有效的安撫,逐步引導患兒進行配合[3-4]。(4)及時進行語言暗示。在對患兒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綜合性分析患兒的內心需求。且在日常護理的過程中及時通過語言暗示的方式,促使患兒認識到只要配合醫護人員做好各方面治療、護理操作等自然可以恢復,能夠盡快出院。
3.觀察指標
在研究的過程中需對兩組心理狀態、依從性以及家屬護理滿意度進行統計,心理狀態需結合SDS、SAS量表進行綜合性評估。
4.統計學方法
在研究過程中和兩組患兒有關數據都借助SPSS19.0進行處理,百分數對計數數據表示,卡方檢測,而計量數據則以均值±標準差表示,t檢測,P<0.05差異具備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在SDS評分方面,觀察組為(30.28±1.37),對照組則為(39.74±1.55),對比t=8.928,p=0.001。在SAS評分上,觀察組則為(31.02±1.56),對照組則為(40.37±1.88),對比t=12.361,p=0.001。在依從性上,觀察組為93.33%(28/30),對照組則為73.33%(22/30),對比x2=6.832,p=0.001。在家屬護理滿意度上,觀察組為96.67%(29/30),對照組則為70.00%(21/30),對比x2=8.799,p=0.001。
三、討論
在對兒童進行護理的過程中及時展開心理護理干預工作可以有效增加患兒和各方面治療操作的配合性,對于幫助患兒恢復存在有極為重要的作用。但考慮到患兒年齡較小,在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更需要注重護理的方式。注重對心理護理過程中的語言溝通技巧,對于提升心理護理的綜合效果存在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綜合患兒的各方面特點,護理人員對日常護理過程中的護理技巧進行優化,可以有效保障心理護理干預的有效性。
從本次觀察可見,在語言溝通技巧的運用下,可以進一步對患兒在治療過程中的心理狀態進行改善,更可以增加患兒的醫療依從性,有助于患兒恢復。
總之,在對兒童進行心理護理的過程中可以將語言溝通技巧進行運用,幫助患兒進行恢復。
參考文獻:
[1]張敏. 精神科心理護理中言語溝通技巧的應用價值分析[J]. 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 2019, 004(008):140-141.
[2]章靜潔. 有效溝通,高效管理——小學班級管理中的溝通技巧[J]. 兒童大世界:教學研究, 2019, 000(009):P.172-172.
[3]郭瑞, 劉穎. 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在臨床精神科護理中的作用分析[J]. 心理月刊, 2020, 15(12):85-85.
[4]龐琳琳, 陳麗珍. 精神病臨床護理中應用心理護理及語言溝通的價值探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9,5(45):12.
宜賓市第二人民醫院 四川 宜賓 64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