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周夢蝶:孤絕而幽邃,空無而豐盈

2021-05-08 07:45:45陳仲義
南方文壇 2021年2期
關鍵詞:思維

一、從孤魂草到白菊花

周夢蝶的悲苦出自命運的不幸與捉弄:

1921年,出生于河南陳店村貧困農家,作為遺腹子(出生前4個月喪父)在3歲時與苗氏女子定親(16虛歲未滿而娶)。

1939年,以19歲大齡考入開封第一小學(就讀一學期跳至六年級后畢業)。

1945年,因戰亂輟學于開封師范學校,擔任過縣立小、中學國文教員。

1948年,在武漢復學未成轉投考“青年軍”來臺,至此與發妻、二子一女暌違半個世紀(后遭中年喪妻,晚年喪子之痛)。

1955年,因病弱不堪任勞,于左營“凈身”退伍,輾轉臺北擔任四維書屋店員。

1957年,以流動攤販的方式在武昌街鬻書為活,凡21年。且專賣詩集、佛學、文學叢書(曾因妨礙市容被取締禁閉、曾遭臺風流浪街頭三天三夜)。

1961年,因南懷瑾《禪海蠡測》,開始禮佛習禪,親近莊老,及至終生不離不棄。武昌街明星咖啡屋前的“趺坐”亦成為一道罕見的人文風景。

1980年,因胃潰瘍出血入院(胃切除四分之三),遂收拾擺攤蟄居新店五峰山下,每月以千余元最低生活費,簞食瓢飲。

2014年,肺炎合并敗血癥,入住慈濟醫院。94歲孑然一身離世。

古遠清從古今文人的比較角度中說:周生活清苦,與孔子的弟子顏回相似。其至情至性,與蘇曼殊相差無幾。其自虐而宿命,與納蘭性德靠近。①作為同儕,《創世紀》“三駕馬車”評價他:“從沒有一個人像周夢蝶那樣贏得更多純粹心靈的迎擁與向往。周夢蝶是孤絕的,周夢蝶是暗淡的,但是他的內心卻是無比的豐盈與執著。”②這大概可歸結于他“欲與理,獨與兼,凡與圣,苦與空,每每相煎,必當成詩而后快也,必當成詩而后安也”③。

作為同仁,藍星詩社的余光中在周公紀錄片《化城再來人》說他:充滿了矛盾,也充滿了向往,這些遺憾都在詩里得到補償。所以他在現實世界很拘謹,很不自由,而在想象世界里,是逍遙游、孤獨國。紀錄片開場還特別引用周公的詩句:“我選擇紫色,我選擇早睡,早起,早出,早歸,我選擇冷粥,破硯,晴窗,忙人之所閑,而閑人之所忙。”他用早與忙化解生活的坎坷與重壓。

作為入門弟子,高雄師范大學曾進豐教授剖析了周公一個特征,“周夢蝶的詩旅跋涉,宛如蝸牛觸須,緩慢、寧靜且忐忑”。確如他的夫子自道:“我沒一飛沖天的鵬翼,只揚起沉默忐忑的觸角,一分一寸忍耐的向前挪走:我是蝸牛。”(《剎那》)

而后輩們對苦行僧則做出如是理解:“其痛苦絕望是因詩人生命經歷的坎坷與精神的長久壓抑才郁積成形,它盤踞在詩人靈魂的最深處,自其性情中散發出悲哀,這些就使得他的詩作呈現出一種濃郁的悲劇意識。這種悲劇意識主要表現為個體的孤獨感、對命運的無奈感以及心境的悲哀與沉重。”④“以一種紅塵之中又摒棄紅塵于千里之外的孤絕,在出世與入世中,從道家思想中汲取高曠超絕的生命精神,融入基督教的原罪思想和宿命的生命悲感,并結合佛陀的慈悲和基督救贖,形成一種對眾生苦難全然的負擔和承載的人道精神,和將小我的悲苦提升為對人生、宇宙的大徹大悟。”⑤所以說周公是“以詩的悲哀征服生命的悲哀”(印度詩人奈都夫人)。

因為周夢蝶低調、寡言、謙卑、逃避,留下的資訊不多,只知道他有生以來從未跟人家吵架打架,連高聲講句話都沒有;寥寥幾句性格自我分析中也是概括性的:最大的缺陷是失去“剛毅果敢”,最常表達自己的是“缺陷人”“畸形人”。但留下兩個確鑿細節卻很有意思:周公吃飯極慢極慢,朋友忍不住問其緣由。答曰:“不這樣,就領略不出一顆米和另一顆不同的味道。”大病初愈后總獲朋友11萬元捐助,結果被人家盜掉,只見他盤腿微笑不以為意,超拔到那樣實非凡人。前者顯示心細如針的藝術稟性,后者則表明人格修煉已近不食人間煙火。細節雖小,卻為詮釋周公文本留下可靠注腳。

周夢蝶留下詩作不多,總共才200多首,卻是用充滿苦、空與無常的耄耋之年磨礪出來的,每一首都是心酸、血淚與無言的啞語。他的心理與文本既高度統一又高度背離,一直是難解之謎。說高度統一,是指心靈的崩塌轉化為火與雪的深刻對峙與和解;說高度分離,是長期在心如止水境況的浸泡下,依然擴散為道道繃緊的漣漪。

“真實無瑕的周夢蝶,別有傷心懷抱,曾經大痛苦,大寂寞,卻終于修得大清凈、大逍遙、大歡喜和大圓滿。此種懷抱,此種境界,當世不作第二人想。”⑥這是一個奇妙的矛盾體。他沒有大動感情(用他的話說),可能就寫不出《還魂草》的絕唱;他無動于衷,趺坐于熙來攘往的人流旁,但依然逃脫不了酬唱、賀壽,寄寓、親物;他經歷坎坷,看破紅塵,皈依佛門,過著與色欲物欲無涉的生活,但依然心存念想,頑韌地進行悲苦凝鑄的踽踽獨語。他將愛情滄海的驚濤駭浪(估測百分百柏拉圖式的)推向懸崖絕壁,也將細微的生命觀照提煉出周而復始的生機;他在禪意與悟境中,出示寂寥與謙沖,也在剎那與永恒間獨領無住的空無;他的慘淡遭際加劇他的沉默寡言終日落落靜坐冥思,匹配人屆中年后的潛心佛理;越過塵世浮囂陡增人生世事的頓悟,度入晚境更是淡泊無欲,在玄秘幽奧里怒放凄美之花。

周夢蝶的心靈掙扎,自我救贖,應是得益于佛教的“三量”(現量、比量、非量),得益于禪宗美學的“三無”(無念、無相、無住)。用現代話說,存在能顯現的、又可被感知的,叫現量;存在而不顯現的,叫比量;不存在卻可顯現的,或不存也不顯現的,叫非量。周夢蝶就在三者的糾纏中,唯識修煉、悟道自持。而“三無”是一切都是以“自性”為主,無相是指性體清凈;無住是指本性無縛,心無住;無念是指不染萬境,從此悟入自性。即見性成佛。因為不粘于物、不依于物才能在無限的時空中具有超脫的心靈。超脫的心靈反倒能心生萬物,即心是佛,是故一切事像皆是空幻,一切心生即萬象亦生,由此而救渡人生。

有年輕學人用“櫻寧”解釋臺灣詩人自我掙扎、自我救渡的張力狀態。“櫻寧”一說出自《莊子·大宗師》,“櫻”通假于“攖”,是擾亂的意思。櫻寧,則是修道者在悟道過程中,被各種外界影響后,復歸于寧靜澄明的一種現象。⑦周夢蝶的心靈掙扎,體現在形而下的日常情欲廝殺中的激烈與復歸平靜,他在《讓》的詩章中,用四個“讓”字:“讓軟香輕紅嫁與春水,/讓蝴蝶死吻夏日最后一瓣玫瑰,/讓秋菊之冷艷與清愁/酌滿詩人咄咄之空杯;/讓風雪歸我,孤寂歸我/如果我必須冥滅,或發光——/我寧愿為圣壇一蕊燭花/或遙夜盈盈一閃星淚。”于四種生命與情欲的苦痛意象達成心境(冷熱、生死、苦樂、醒睡)之平和與安然。

而在形而上的時空筑夢中,周夢蝶借《逍遙游》為依托,帶著道家的玄奇、佛門的禪意,洞古穿今,穿越天地:“飛躍呵,我心在高寒/高寒是大化底眼神/我是那眼神沒遮攔的一瞬。/不是追尋,必須追尋不是超越,必須超越/云倦了,有風扶著/風倦了,有海托著/海倦了呢?堤倦了呢?//以飛為歸止的/仍須歸止于飛。/世界在我翅上/一如歷歷星河之在我膽邊/浩浩天籟之在我肋下。”不管是形而下的情欲逃避與克制,還是形而上的空無坐享,其特有的矛盾語法、非常態邏輯、超現實體驗,在人間煙火與世俗之外,搭建強大的藝術張力。

從最早的孤魂草到耄耋之年的白菊花,周夢蝶一直給人多病、蕭瑟、枯坐的影子,但他弱不禁風的骨架、裊裊升騰的襟懷、不沾凡俗煙火的精氣神,撐起一個深邃的藝術天堂,反差之大,一如他醞釀、修改40年的《好雪,片片不落別處》所云:“生于冷養于冷壯于冷而冷于冷的/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反過來說,孤絕、封閉、清冷的靈府,成就的卻是何其曠遠、迷離、幽邃的世界。

二、禪元素的化合

周夢蝶勤懇于佛禪多年修習,幾達禪宗境界:一是反外力依靠和崇拜的“無相”;二是反邏輯推理的“無念”;三是冥思苦想中之不想的“無念”;四是徹底解脫自在的頓悟“無住”。⑧在佛禪熏陶浸淫中,周夢蝶無愧于現代禪詩寫作的祖師爺。

現代禪詩是詩歌分類學最困難的品種,能成氣候者寥寥。早期有不太成熟的廢名,具有“晚期風格”的洛夫略帶雛形,時有經營的蕭蕭(《松下聽濤》集),臻之佳境的沈奇(《天生麗質》集),但最全面最深入非苦行僧周公莫屬。以狷者的孤潔穿越紅塵市井,蘊滿佛禪真義的筆意,由不可逃脫的精神困境到心性自足的超驗天地,探尋禪與人世、原始虛空的關聯。解密個體生命、人類,乃至萬事萬物生存的終極價值與意義。⑨

禪與詩具有天然的聯姻基因,理由有三。其一,禪強調自性本心,世間萬事萬物,不過是本心的影像。詩,尤其是現代詩,也強調本性的淋漓揮發,心靈的自由張揚,靈魂的全然開放,與禪完全對口。雖不如禪道絕對化地將心等同宇宙、世界,卻異質同構性地將萬事萬物置于心靈感化中,即心靈的高度幻化。其二,禪是以頓悟為特征的靈感思維,這樣的悟性必然大規模開啟潛意識、直覺、超感覺、靈視、意念、幻象,全方位引入神秘體驗,這就使得現代禪詩的神秘心性體驗、“非思量”直覺、頓悟妙悟方式,與現代詩的運思頗為“榫合”。換言之,現代詩有關生命的敏銳體認可以借助或融入禪思的悟性思維,而禪思的神秘體驗也可部分轉嫁于現代詩的領悟性思路。其三,禪提供大量“無理”的語言迷徑。左手“忘言”,右手“除故”,雙管齊下,是一種無跡可求、無言忘言的“無”,現代詩追求目擊道存、秘響旁通的“有”,表面上兩者差異不小,但實際上在掙脫語言牢籠、陷阱、破除語言惰性,制造新意與驚愕感,都有異曲同工之妙。

因為難度與篇幅關系,我們暫時無法深勘周夢蝶的佛、禪情懷,悲劇意識,自怡自得的心境,及匠心獨運的語言方式所鑄就的東方古典之睿智與玄妙,只能先在外圍上羅列一些相關元素。

比如禪境。自然與虛無的結合,喧囂與空寂的交融,托舉出一個蟬蛻的“自我”:

以一片雪花,一粒枯瘦的麥子

以四句偈

以喧囂的市聲砌成的一方空寂

將自己,舉起

——《再來人》

也由生機勃勃的感性具象,進入虛擬中的抽象,在形而上王國建立超驗的信仰:

世界坐在如來的掌上

如來,勞碌命的如來

淚血滴滴往肚里流的如來

卻坐在我的掌上

——《花,總得開一次——七十自壽》

比如禪意。順應生生不息的自然,在忘我與萬物之間,寄托生命的本然,昭現于眼前的“無”:

門前雪也不掃;

瓦上霜也不管。

春天行過池塘,在郁郁的草香

蜻蜓吻過的微波之上……

——《蛻——兼謝伊弟》

也在看山、看水、看我的關系轉換中,努力抵達明心見性,關鍵在于如何掙脫羈絆的自我:

世界在我的眼前走過

我在我的眼前走過

我看得見他們

他們看不見我

我也看不見我

——《十三朵白菊花·密林中的一盞燈》)

禪趣。以一種物象取代、置換來獲取另一種“意思”、意味,或將其等同于世界、宇宙,童真之趣溢于言表,比如用鳥聲就可以完全取代——

世界就全在這里了

如此婉轉,如此嘹亮與真切

當每天一大早

九宮鳥一叫

——《九宮鳥的早晨》

相當程度與范圍內,也可以等同用純凈無邪的思維感受天地——

在水上,在水的天上

天有多高,我的小舟就有多高

——《垂釣者之二》

禪思。霹靂都可化為蝴蝶的安立與清睡,那么,還有哪種思維經受不了這種“灌頂”?

誰家的禾穗生起五只蝴蝶?

當群山葵仰,眾流壁立

當疾飛而下的迦陵頻伽

在無盡藏的風中安立、清睡:

是誰?以手中之手,點頭中之點頭

將你:巍巍之棒喝

——《聞雷》

禪悟。在相對循環的格局中,什么時候,才能進入漸悟的真傳,抵達頓悟、了悟的境界?

我們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終

相遇。像風與風眼之

乍醒。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后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行到水窮處》

禪理。禪宗總用無常、無盡、無定的“道理”消解世俗功利,進而形成一系列互否的“說教”——

一天就是兩歲

百年

比一剎那的三萬六千分之一

還短

——《花,總的開一次》

禪機。抓住剎那的一念之動,或許就貼近了某種終極奧秘。

行到水窮處

不見窮,不見水

卻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行到水窮處》

同樣,面臨同一對象,稍一動作就面目全非。永恒——瞬間;瞬間——永恒的思路,是進入“四維世界”的利器?

只一足之失

已此水非彼水了

——《約會·風》

棒喝。禪師對人所問,不以言語答復,或棒打,或口喝,以此“牛頭不對馬嘴”的方式提升對象的警戒或悟解——

明年髑髏的眼里,可有

虞美人草再度笑出?

鷺鷥不答:望空擲出一道雪色!

——《蛻》

而《牽牛花》,是另一種“有答案”的棒喝——

我問阿雄:“曾聽取這如雷之靜寂否?”

他答非所問地說:“牽牛花自己不會笑

是大地──這自然之母在笑啊!”

作者最后還是忍不住給出了答案,解謎并不恪守“不立文字”的鐵律,依然保留語言的最后一絲光亮。“棒喝怒呵,無非至理”“呻吟咳唾,動觸天真”(胡應麟)。

至于無處不在的禪語,其本質盡在不言之中,其狀態恰如“向每一寸虛空/問驚鴻的歸處/虛空以東無語/虛空以西無語/虛空以南無語/虛空以北無”,雖然不能說或說不出,但必須說,至少有所表示,于是周氏經常陷入兩難境地。這是典型的周氏禪語:“無邊的夜連著無邊的/比夜更夜的非夜”——也即是標準、決絕的悖論語,乃至落入無止境循環:“我清清澈澈知道我底知道/他們也有很多自己/他們也知道。而且也知道/我知道他們知道。”(《濠上》)更彰顯出周夢蝶人格的孤傲,體現禪語上,文如其人,實乃一絕。

現代禪詩涉及諸多的禪元素:禪境、禪思、禪意、禪機、禪象、禪脈、禪語、禪鋒乃至禪謎,比較其他類型相對有序,它們乃屬于詩歌世界中“非晶相”的高分子結構。要是沒有緣分,即便眼前,也遠在天邊。這種無緣怪不得別人,首先是它無法刻意而為,其次是“配對”難度很大,成活率很低,難免育出許多自以為是的贗品。所以說,它是詩歌化學反應中最難操控的類型,一如“核糖核酸”分子式,稍稍改變“排序”,立馬生成另種面目。非超一流者,切莫輕舉妄動。

三、全方位邏輯消解

詩僧的大腦,似乎對邏輯學有一種天然的自閉。而人們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遵循千百年來約定俗成的鐵律,否則一切都將亂套。但是,藝術與詩常要沖破人為法定,進入顛倒黑白、指鹿為馬、混淆是非、歪門左道的“詭辯”,方可叩響堂奧之門。“詭辯”不要求嚴密辯證,而要在邏輯的通道上設置機關,耍盡花招,造成似非而是、似是而非的語境、語義。悖論是其間的要角。悖論內在矛盾的撕扯及其本身對矛盾沖突的包孕;悖論在相對性中制造的巨大反差;悖論在思辨與詭辯中所產生的哲性詩意,以及否定之否定的迷離、纏繞式的語法、超凡脫俗的詞語,尤其是剪不斷理還亂的互否、互斥所帶來的極大的含混、曖昧,一方面把不合邏輯、不近常情、不可理喻的深奧美推向極致;另一方面也帶來難以從容消化的晦澀。⑩這也是禪詩寫作的一個高難度。

周氏在這方面標識著一種范式的成型,其悖論思維與悖論語言,如若從語法學上進一步剖析,主要是對四大形式邏輯進行徹底顛覆與瓦解,由此造成難以適從的詭異。

消解同一律。

形式邏輯的同一律告訴我們:任何一個思維自身都應該確保它的同一性。如果反映了某一對象,那么就是反映了這個對象,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任意更換。如果A是真,則A必真;如果A假,則A必假。其公式為A是A,且看周氏是如何“混淆”:

雪非雪

你亦非你

——《菩提樹下》

像風與風眼之乍醒,

驚喜相窺。

看你在我,

我在你;

看你在上,

在后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行到水窮處》

雪不是雪,你不是你,即A≠A,B≠B,周氏在這里做了一次膽大包天的偷換概念;你在我,我在你,則成為A=B、B=A。周氏在這里做了另一種“轉移”,這在同一對象思維中是絕對不允許的。顯然,周氏嚴重違反了思維的同一律,但恰恰就是這種違反,徹底消解獨立的人稱關系,消解你我的森嚴界限,使周氏迅速而順利進入忘我境地。

消解矛盾律。

矛盾律是指同一個思維中,一種想法不能既反映某對象,又不反映某對象。也就是說,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對的思想,不能同時都是真的。其公式是A不是非A。表示在同一思維對象進程,是A就不能又是非A。

所有的眼都給眼蒙住了

誰能于雪中取火、且鑄火為雪?

——《六月》

水與火勢不兩立,火與雪不能共存,周氏一方面有意摧毀思維的矛盾律,不怕犯“自相矛盾”的錯誤;另一方面又巧妙運用矛盾語、矛盾意象,將兩種互抗互拒互阻互否、不可調和的矛盾事物同置于統一語境,造成突兀而緊繃的張力。

消解排中律。

排中律是指同一個思維過程,一個思想或者反映某對象,或者不反映某對象,二者必居其一。其公式是:或者A,或者非A。也可以簡潔地說成“要么A,要么非A”——二者必取其一。

不是追尋,必須追尋

不是超越,必須超越

——《逍遙游》

在邏輯上,一件東西是A就不可能同時不是A,要么確定一個,要么否定一個,周氏偏偏兩者都要;已經確定不追尋,還必須追尋,已經確定不超越還要超越,所以變成一不追尋就是追尋,不超越就是超越;是家就是不是家,不是家就是家,這種白馬非馬的思維,“上德非德”的倫理觀(老子),“不死不生”的生命觀(莊子),無疑構成周氏禪詩的主要內容,而破壞消解排中律,利用“模棱兩不可”(或稱兩不可)的錯誤,顯然是其中重要手段。

消解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是指一個思維過程,一個被確定為真的對象,必須具備充足理由,也就是說,任何判斷,要確定為真,必須要有足夠的根據。其公式為:A真,因為B真,并且由B推出A。符號表為B→A。

在未有眼睛以前就先有了淚

——《二月》

未有眼睛竟先有淚;腳于腳下生根——這些都是毫無道理的“道理”。人們不禁要問,詩人哪條神經出了毛病?前者顯然犯了“推不出來”的邏輯錯誤,后者犯了“虛假理由”的邏輯錯誤,但正是這種沒有任何憑據的胡思亂想,沒有任何內在聯系、風馬牛不相及的“無道理”,才引領周氏抵達禪道的眾妙之門。

周夢蝶在形式邏輯上裝聾作啞地破壞、消解四大邏輯定律,波及時空、心靈、外域、內里與諸多他者,最后集中于自我消解、物我泯沒的空無效果。

物我消解。

什么是我?什么是差別

我與這橋下的浮沫?

——《川端橋夜坐》

我與物質的浮沫并無差別,我與物質的浮沫等值,這是莊子的齊物觀,成為周氏全身心拜服的一種透徹。

是水負載著船和我行走?

抑是我行走,負載著船和水

——《擺渡船上》

絕對真理失去了根本意義,在“心生,種種法生”的統罩下,一切都是相對主義的展開:水、船、我,其實已失去壁壘森嚴的界限,開始逼近“天人合一”的境界。

自我消解。

枕著不是自己的自己聽

聽隱約在自己之外

而又分明在自己之內的

那六月的潮聲

——《六月》

在一般情況下,人的自我與非我是難以區分的,只有進入特殊的境遇,比如進入坐忘、參禪的入定中,進入萬籟俱寂的內心獨白時,自我方能顯現跳脫出來,產生分化的第二、第三甚至更多的自我,然后才可能重塑自我。只有在這特殊際遇,人驚異地“靈視”到,原來人還有另一個(或另一群)“我”的存在,甚至于還能“靈聽、靈觸、靈嗅”到那活生生的“在”,何其妙哉。周氏正是依靠他特有的禪思,順利地靈視自我、他我、物我,同時也不費吹灰之力,很便當地泯滅自我、他我、物我,不斷地獲得對自我與世界的發現與提升。

產生周氏這種幾近無是非、無利害、無差別的非邏輯運思方式,從哲學上追溯自然要直抵禪道本體。如若說佛家主張的本體是寂然不動的自性,那么禪道則把這種自性看成是每個人本來澄明的心性,只有自性本心是真實的,而一切外在的東西都是虛幻的,因而禪道能“開眼則普照十方,合眼則包含萬有”。一切都從自性出發又回歸自性,由此哲學觀導致的心態必然產生禪道固有的“境由心設”論;是以發現自己的本心,回復到自己的本心為歸依的。它輕而易舉泯滅了作為對立面物的界限,泯滅了自我與非我、自我與他我的界限,泯滅了一切諸如生死、是非、壽夭、榮辱、升降的對立沖突,把這一切都歸結于徹悟之中,最終進入“無心”“無念”的空靈永恒,這種歸依自性本心的宇宙觀和“境由心設”論,勢必導致方法論上相對、模糊、非邏輯、非分析的直覺思維,按禪宗的術語講就是“不二法門”。由于禪宗認為佛本體是不能發生主客區分的“真如自性”,而一切對它的知性思維只能改變其自性的內核,從而失去本來面目,所以它的方法論肯定要消解一切“差別”,用我們今天流行的話來說,“它既不是遵守一般的肯定邏輯,也不是一般的否定邏輯;而是超越二值邏輯之上的既肯定,又否定;既不肯定,又不否定的模糊邏輯。對于任何事物,禪宗從不作非此即彼的判斷,只作亦此亦彼,非此即彼的啟發”11。

周氏大量運用反邏輯、非邏輯、模糊邏輯的運思方法,造就了他獨特的現代禪味,其妙諦“在不即不離,若遠若近,似乎可解不可解之間”12。本文僅就方法論做了個別抽樣性剝取,多少會損害其整體意味,但從中是否給予我們若干啟發——

現代詩主要是以生命體驗為其本體歸屬的,切入生命靈魂內質,依靠的多是一種非分析非推理判斷的內在靈覺,一種想象、知解、靈感瞬時激活的悟性思維。這種內在靈覺與悟性必然要抵制以明確性為旨歸的形式邏輯的入侵。因而可以說,現代詩愈是推行形式邏輯,愈是遠離詩的;模糊邏輯、模糊思維應該成為“詩想”的首選。

【注釋】

①古遠清:《“藍星”詩人群》,《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第6期。

②洛夫、痖弦、張默:《七十年代詩選》后記,高雄大業書店,1967,第352頁。

③⑥胡亮:《窺豹錄》,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8,第2頁。

④許敏霏、孫曉婭:《花雨滿天中低飛的蝴蝶——論周夢蝶詩集〈十三朵白菊花〉》,《華文文學》2016年第1期。

⑤屠麗潔:《論周夢蝶詩歌中的基督教意象》,《文學教育》2016年第12期。

⑦林美強:《臺灣前行代詩歌的莊禪時空研究》,暨南大學,碩士論文,2014。

⑧高峰、業露華:《禪宗十講》,臺北書林書店,1999,第188-193頁。

⑨⑩陳仲義:《悖論詩語的本質及其表現形式——張力詩語探究之三》,《南京理工大學學報》2013年第1期。

11覃召文:《中國詩歌美學概論》,花城出版社,1990,第256頁。

12朱庭珍:《筱園詩話》,載陳良運編《中國歷代詩學論著選》,百花洲文藝出版社,1995,第1096頁。

(陳仲義,廈門城市學院)

猜你喜歡
思維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福利视频|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激情無極限的亚洲一区免费| 日韩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美女精品| 91人妻日韩人妻无码专区精品| 欧美天堂久久| 成人夜夜嗨| 成人伊人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福利视频网址| 国产无码高清视频不卡| 国产AV毛片| 久久黄色小视频| 再看日本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综合色天天| 麻豆a级片| 99精品在线视频观看|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又爽又大又光又色的午夜视频| 国产精品免费久久久久影院无码| 一级黄色片网| 国产性爱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精品三级网站| 一本一道波多野结衣av黑人在线| 国产在线无码av完整版在线观看|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美女精品| 日韩成人午夜| 国产成人av一区二区三区| 99re免费视频| 99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久久一日本道色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综合亚洲网址| 伊人欧美在线| 免费全部高H视频无码无遮掩| 成人韩免费网站|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欧美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一区二区三区成人| 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日韩免费| 中国毛片网| 伊人无码视屏| 国产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 国产高清毛片| 日韩欧美中文在线| 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区性色|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a毛片| 久久男人资源站| 成年A级毛片| 青草视频久久| 成人在线观看不卡|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亚洲综合色婷婷中文字幕|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香蕉久久永久视频|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亚洲2019|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自线拍| 国产精品偷伦在线观看| 亚洲高清中文字幕| 亚洲一欧洲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激情,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国产成人综合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精品精品精品| 亚洲欧美成aⅴ人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福利在线| 2020国产精品视频| 无码中文字幕乱码免费2| 制服无码网站| 人人爱天天做夜夜爽| 欧美精品亚洲精品日韩专| 熟女日韩精品2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