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峰


作者簡介:鐵 峰(1977— ),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副研究館員。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館員能力
摘 要:當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正處于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如何培養和提升館員的能力顯得尤為重要。文章對國內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狀況進行了網絡調研,探討了財經院校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能力,并提出了財經院校圖書館館員成長與能力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G258.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1588(2021)01-0037-03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圖書館已不再是人們查詢、獲取信息的唯一機構,圖書館的傳統職能正逐漸失去吸引力,轉型變革勢在必行[1]。推動圖書館轉型變革的根本力量是館員的服務創新能力,因此,高校圖書館館員要通過不斷學習提升自身能力,將傳統服務轉變為知識服務、學科服務、移動服務、智慧服務和泛在服務,以適應高校圖書館轉型變革發展的需要[2]。
1 國內財經院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現狀分析
2019年10月至12月,筆者對國內50所財經院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狀況進行了網上問卷調查,共發放問卷50份,回收有效問卷32份,調查結果見表1。
1.1 館員數量情況
表1顯示,國內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館員總數為2,009人,平均每館62.78人。其中,館員人數最多的是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118人),其次是西南財經大學圖書館(105人)、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102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100人),館員人數較多的都是多校區高校的圖書館。
1.2 學歷情況
近年來,隨著信息技術在高校圖書館的廣泛應用和嵌入式學科服務的開展,高校圖書館加大了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博士和碩士館員占比越來越高。本次調查的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共有博士53人(含在讀),平均每館1.7人,人數最多的是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8人),其次是南京財經大學圖書館(5人),再次是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圖書館、天津財經大學圖書館(均為3人);碩士489人(含在讀),平均每館15.2人,人數最多的是江西財經大學圖書館(28人),其次是上海財經大學圖書館(26人)、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25人)、南京審計大學圖書館(25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24人)、東北財經大學圖書館(22人)、浙江財經大學圖書館(21人)。
1.3 職稱情況
本次調查的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共有正高職稱館員65人,平均每館2人,人數最多的是天津商業大學圖書館(6人),其次是哈爾濱商業大學圖書館、河北經貿大學圖書館、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廣東金融學院圖書館(均為4人);副高職稱館員339人,平均每館10.6人,人數最多的是山東財經大學圖書館(32人),其次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圖書館(23人)、吉林財經大學圖書館(22人)。
1.4 性別情況
受行業性質限制,高校圖書館中的女性館員較多。在本次調查的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中,有女性館員1,304人,占館員總數的65%;男性館員705人,占館員總數的35%。
1.5 專業情況
表1顯示,高校圖書館館員的專業背景主要包括圖書情報或信息管理專業、計算機專業以及其他專業三類,其中具有圖書情報或信息管理專業背景的館員有332人,占比為16.5%;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館員有132人,占比為6.5%;其他專業背景的館員有1,545人,占比為77%。具有計算機專業背景的館員數量較少,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高校圖書館信息技術的普及和應用。
1.6 人員分類情況
表1顯示,高校圖書館館員的人員分類包括在編和聘任制兩類(由于流動性和不確定性等原因,開館臨時工和勤工助學學生工不在此次統計之內)。在編館員仍是高校圖書館的主力軍,32所財經院校圖書館共有在編館員1,737人,占比為86.5%;聘任制館員(含人事代理)272人,占比為13.5%。高校圖書館的聘任制館員多為年輕館員,是高校圖書館的生力軍,但由于工資待遇、職稱和職務晉升等方面的原因導致聘任制館員的流動性較大。
2 財經院校圖書館館員應具備的能力
2.1 專業能力
高校圖書館早已突破傳統的借藏書功能,更多地承擔起知識發現、收集、分析并提供給讀者使用的職能。這就要求館員具備復合型的知識結構,除掌握圖書情報及信息管理知識外,還需掌握一定的外語、計算機技術以及其他專業知識,成為圖書館信息資源的導航員和知識產品的提供者[3]。
2.2 核心能力
高校圖書館館員的核心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分析、挖掘、激發并滿足用戶需求的能力。二是將文獻資源轉化為知識情報的能力。三是將顯性知識、隱性知識與用戶顯性需求、隱性需求相嵌入的能力。四是直接參與用戶科研過程并成為合作者的能力。五是具有智能、智慧,并能創造性解決用戶問題的能力。
2.3 新型能力
當前,新型高校圖書館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檢索查新、參考咨詢、學科服務、數據管理與服務、情報分析與研究、出版服務和智庫服務,出現了學科館員、數據館員、OA館員、交流館員、版權館員、出版館員、智慧館員等。在大數據環境下,高校圖書館既有書目數據,又有借閱數據、讀者數據和日志數據,還有在科研過程中產生的科學數據,館員需對這些數據進行收集、組織、分類、編目、開發、存儲以及傳播和共享。因此,高校圖書館需加大數據館員培養力度,包括元數據館員、科學數據館員和數據分析館員,全方位提供數據服務[4]。
3 財經院校圖書館館員成長與能力提升策略
財經院校圖書館要優化館員隊伍結構,除加大高素質人才引進力度外,還要加強對現有館員隊伍的建設和培訓,以建設專家型學科館員隊伍為重點,以學科服務和知識服務為主線,不斷調整和完善館員隊伍建設規劃,構建多層面、全方位的業務骨干培育體系,帶動館員整體素質和服務水平的提升。
3.1 加強復合型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提升館員隊伍的整體素質
未來圖書館的發展取決于館員。吳建中認為,圖書館能力大小不在于其規模,而在于其智慧。朱強認為,圖書館轉型是其發展的必由之路,而最根本是人的轉型[5]。初景利認為,圖書館員尚有未發揮的潛力。高校圖書館可以按照金字塔結構和業務功能分類、分層組建館員隊伍,注重培養館員的職業素質、業務能力和敬業精神,拓寬其專業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使館員能夠在融入教學、支持科研、資源建設、傳承文化、輔助創新等方面發揮作用。此外,高校圖書館還需引進高學歷人才,如:高層次圖書與情報專業人才,以及智慧圖書館建設所需的具有深厚專業學科知識背景的高級技術人才等,以提升館員隊伍的整體專業素質。
3.2 強化學科館員隊伍建設,科學創新保障機制
高校圖書館除積極引進人才,優化學科館員隊伍結構,重視對現有學科館員的培養外,還需構建科學、合理的學科館員選拔、考核和激勵機制,組建一支高水平的專家型學科館員隊伍,主動、全面、深入地融入學校的教、學、研工作,使圖書館成為助力高校學科發展的中堅力量[6]。此外,高校圖書館還應積極創建開放共享、創新向上的工作環境,建立學習型、科研型及創新型的團隊和組織;深化績效考核制度,將考核與激勵相結合,同時完善崗位聘任機制,打破身份壁壘,科學合理地用好具備各類專業背景和各個崗位的館員;建立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機制、人力資源合理流動機制和人力資源績效考評機制,將館員的個人發展與圖書館的整體發展緊密聯系,有效調動館員的工作主動性和創造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高校圖書館的轉型變革關鍵取決于館員的能力,取決于圖書館引進和培養人才的力度。目前,我國高校圖書館正處于轉型變革的關鍵時期,挑戰和機遇并存,需緊跟時代步伐,密切關注讀者需求,以創新的姿態和專業能力牢牢把握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和新技術,為高校的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文獻信息保障,實現自身的全面轉型與變革。
參考文獻:
[1] 章珞佳.國內圖書館轉型發展研究綜述[J].知識管理論壇,2015(2):14-18.
[2] 譚理.轉型期圖書館員自我管理能力分析[J].圖書館建設,2015(2):57-60.
[3] 李楊,潘衛,徐璟.大學圖書館館員學習機制的創新實踐與思考[J].圖書館建設,2013(13):80-83.
[4] 曾建勛.大數據時代需要數據館員[J].數字圖書館論壇,2017(6):1.
[5] 劉萬國,黃穎,楊賀晴,等.“學術交流新生態與圖書館轉型”國際學術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6(6):10-15.
[6] 鄂麗君,王啟云.高校圖書館專業館員職業能力認識與需求調查研究[J].圖書與情報,2016(5):97-104.
(編校:徐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