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希敏
摘 要: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高校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在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對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現狀及問題進行簡單概述,就推動地方高校教育信息化可持續發展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教育信息化;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對策
1.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現狀及問題
1.1信息化氛圍不夠濃厚
在推進信息化的發展過程中,地方高校普遍存在對教育信息化的認知不夠透徹,重視程度不夠,宣傳與感召落實不到位的情況,這些因素阻礙了信息化建設的發展,加大了推進體制機制改革的難度。
雖然地方高校大多數都建立了校級層面的網絡信息化領導小組,但在真正執行小組統籌規劃職責時,往往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一些信息化的發展規劃和工作要點很難列入高校的整體規劃中。在經費預算中相對教學、職能部門也存在差距,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規劃得不到較好保證[1]。有的地方高校信息化部門還掛靠在二級學院或職能部門,校內的地位不高且缺乏執行力,還局限于解決校內網絡問題的層面,難以對同級別其他部門進行信息化改革指揮和統一部署,無法起到統籌全校信息化工作的作用。
1.2信息化力量薄弱
隨著互聯網的迅速發展,社會上對互聯網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競爭激烈,大量高水平信息技術人才和信息技術公司聚集到互聯網行業。只有少量信息技術人才和技術公司面向教育行業,使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發展相對其他行業可能更加緩慢。此外,地方高校配備的信息技術人員較少,一般不超過10個,高校在校生最少的也在10000人左右,信息化專業人員服務師生比為1:1000,而發達國家高校信息化專業人員服務師生比僅在1:100-1:200之間[2]。相比之下,我國地方高校信息化專業人員服務師生比遠遠落后于發達國家水平。在普遍缺乏信息化人員的情況下,地方高校對外招聘在編人員時,卻往往會優先考慮教學、科研方面的人才,導致信息化人才流失。一些地方高校會采取招聘編外人員方法,但由于待遇問題,很難吸引高水平信息技術人才。這樣就導致地方高校信息技術力量薄弱,信息化系統的應用能力和維護能力較差。再加上地方高校沒有形成固定、長期的培訓模式和相應的激勵機制,有些教師、管理人員對參加相關培訓積極性不高,造成了師資隊伍和管理人員信息化素養不高,信息化應用效率較低。致使主要應用系統的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嚴重依賴于校外公司的技術力量,導致項目生命周期短,可維護性差且維護費用高。
1.3信息化建設缺乏統籌規劃
無論是數字校園還是智慧校園,都要求高校各個部門協調統一,統籌考慮,集中全校資源共享數據以便提高工作效率。然而,地方高校的信息化建設往往沒有統一的思想和認識,雖然投入力度較大,但因經驗不足,缺乏合理規劃和組織協調,導致利用率較低。地方高校的信息系統采購由校內各部門根據業務分工不同自行組織實施,這些信息系統歸隸屬于不同的業務部門和不同的廠商,各系統采用的技術架構和實現方案差異很大,造成一些關鍵性的數據和代碼缺乏統一的標準。系統之間的信息難以融合和共享,不光造成了成本的浪費,形成了信息孤島;而且每個信息系統單獨設立了賬戶和密碼,導致重復工作、管理效率低下,嚴重影響了信息化資源的利用率。
1.4信息安全形勢嚴峻
在高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信息安全往往容易被忽略。高校的業務信息系統由不同的廠商提供服務,不同廠商的軟、硬件配備往往有不同的標準,產品更新換代頻繁,難以統一管理和防范。重要信息系統服務器中會存儲著大量教職工和學生的敏感個人信息,這些信息系統容易受到黑客的攻擊。部分高校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單薄,防范能力低下,面對網絡攻擊、網站篡改、信息竊取時往往無能為力,只能依靠三方力量來恢復數據,網絡信息安全形勢嚴峻。
2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發展策略
2.1打造濃厚的信息化氛圍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國家信息化建設重要的一環,也是國家發展信息化戰略中的重要一部分,這是一個長期、系統性的工程。提高信息化建設水平要從提高思想觀念認識開始,要相信高校信息化建設對培養創新人才的重要意義,要針對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加快推進高校信息化建設,從而實現高等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高校的網絡信息化領導小組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提升信息化部門的地位,讓信息化部門能夠在開展工作時掌握更多主動權,使工作實施事半功倍。同時,制訂信息化相關的管理體系,形成全局統籌、有效管理、分步實施的發展觀,在經費上給予足夠的支持,通過制度來確保信息化建設的有序開展。
2.2提高信息化能力水平
針對地方高校信息技術力量薄弱的問題,需要定期開展培訓,提升教師信息化技能水平;制定激勵機制,提升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信息化應用效率,逐漸擺脫對校外公司的技術依賴。同時,還要擴寬人才上升渠道,解決待遇問題。在組建信息化人才隊伍時,不但要考慮專業的信息化技術人才,還要招募校屬其他業務部門的骨干,由信息化領導小組統一指揮。這樣在開展信息化建設時,就可以統籌布局、總體規劃,協調有序的推動高校整體信息化發展,提高信息化的效率。
2.3重視信息資源建設的科學性和合理性
高校信息化建設是實現教育信息化、現代化的一項長期任務,高校的業務部門應根據實際情況,提出合理的需求和建議,然后由信息化部門人員共同參與建設。信息化部門除了具體負責學校信息化建設實施外,還必須做好管理和協調的工作,要牽頭統籌全局,綜合考慮各方需求及相互協調關系,從長遠著想,做好頂層設計,使用國家統一的信息標準,杜絕信息孤島的產生。對信息資源實行統一管理,這樣才能為全校各部門所共享,做到投資最小化、效益最大化,使信息化建設朝著系統化、科學化、規范化和可持續化方向發展。
2.4加強信息安全防范
針對日益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地方高校要制定相應的安全制度,提升網絡信息安全防范意識,對信息系統進行安全風險漏洞掃描,對重要資料進行數據備份,定期檢查運維日志,防患于未然。必要時還可以采取運維外包,讓技術實力過硬、軟硬件資源充足的專業廠商進行維護,采取更強效的安全防護措施,提高信息安全防護等級。
3.結束語
從當前地方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來看,的確存在一些不足之處,信息化建設認知存在偏差,信息化建設缺乏系統規劃,導致信息化建設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地方高校應正視信息化建設中遇到的問題,提高站位,依托信息化時代快速發展的大潮,明確未來發展方向,順應教育教學改革發展趨勢,科學合理的規劃全局,推進信息化教學的全面發展, 促進辦學質量的提高,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學水平和科研創新能力,為祖國培養現代化的人才,最大程度地發揮教育信息化的效用。
參考文獻:
[1] 趙巖.高校信息化建設路徑探析[J].科技創新導報,2020,17(9): 209-211.
[2] 楊志.當前高校信息化現狀及發展建議——基于32所高校調查數據[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20(1):59-65.
[3][楊建輝.高校信息化建設現狀及信息化水平提升對策研究[J].中國新通信,2021,23(16):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