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職業院校創新創業能力教育旨在培養中高職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業就業能力,是提高中國各類人才綜合素質的一種職業創新教育模式。職業院校應依托學科專業優勢與條件,構建立體化網絡化的創新創業實踐平臺,開發中國職業院校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新創業能力,營造創新創業活動、有效就業的良好氛圍。而職業院校作為為社會培養專業技術人才的場所,應該采取各種積極措施促進有效就業的平臺建設與實踐,從而為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使其能夠在具體的實踐活動中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
關鍵詞:職業院校;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實踐
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之魂,職業院校只有通過持續的創新才能彰顯特色,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人才。高職院校需要從招生規模擴張轉為創新培訓,創業能力提升的內涵發展要以創新創業孵化基地有效就業服務平臺建設為抓手,營造學生自主創新創業的氛圍,做好創新創業課程體系設計與建設,深入開展創新創業實踐課,鼓勵中高職學生參與學校創新作品申報、創新社團活動、創業項目開發等科技創新與創業活動,促進學生的科技創新作品與創業項目成果轉化,最終達到有效就業的目的。當前職業院校的重點工作就是需要認識到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能夠讓所有學生都積極投身到創新創業中去,使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促進職業院校的進一步建設。
一、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和運營現狀
調研表明,現在各大高校均已開設了創新創業相關課程,如《創業基礎》《大學生創新創業》《大學生創新創業實務》《SYB 創業培訓》等,同時大多高校均已建成規模大小不等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大學生創業園等。各高校在相關創新創業活動中,尤其是近年來歷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投入越來越大,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實踐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從創新創業教育平臺的角度看,相關師資力量不足、隊伍建設的滯后,讓相關課程的開發和實施效果不理想;相關課程系統性不夠、操作性不強,實習實訓開展受諸多因素的影響難以全面開展,整體上講,創新創業教育處于零敲碎打的階段。管理者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經歷和實踐實戰能力,指導力量薄弱,也有一部分學校單獨設置創新創業學院,但是作為一個單獨的職能部門,缺乏自己獨立執行和協調全校力量支持創新創業能力和體系支持。在教育、培訓、輔導和服務的過程中重說教輕體驗、重理論輕實踐,難免陷入紙上談兵的尷尬。服務的主要內容還停留在提供物理空間和有限的培訓管理等方面,服務對象大多為本校的在校生,有些創業者因為項目剛剛起步、運營不穩,卻因畢業而要面對被驅逐或者提高門檻的政策,創業活動舉步維艱,甚至半途而廢。整體上講,實踐平臺重硬件建設輕軟件提升、重數據統計輕培育過程,重領導評價輕市場檢驗,甚至個別部門面臨投入產出比的經濟指標壓力;而大學生認為孵化平臺應該為其提供融資、咨詢策劃、辦公管理、技術幫助、政策指導、審核核準、成果轉化和跟蹤評價等服務,則淪為空談。
二、構建高校創新創業平臺新體系實踐和建議
高校創新創業平臺的建設是未來我國高校大學生高參與率創業、高成功率創業、高水平創業的基石和保障。結合多年創業教育實踐的經歷和思考,我們認為高校應著力建設“領導重視、隊伍健全、體系完善、平臺給力、校友支持”的“五位一體”高校創新創業平臺。
(一)統一認識,引起重視,將創新創業意識教育提上日程。創新創業教育的核心目標并不是立竿見影的讓每一個學生去創辦自己的企業這樣的現象發生,而是通過培養其創新創業的精神,提升其創新創業能力,讓這種內在的品質和能力對內聚集及對外傳播。所以,我們應該從重視創新創業平臺帶來的數據和榮譽轉移到重視我們用科學的方法培養了多少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和能力上來。這要求我們,轉變觀念,統一認識,優化人才培養模式,將創新創業融入整個課程體系,并滲透于高等教育的全過程。
(二)加大投入、健全隊伍,在創新創業課程開發、設計及實踐指導上發力。大學之大在大師、企業之強在強人。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需要一批既懂高等教育又有創新創業實踐經驗的綜合能力較強的師資隊伍。
(三)完善創新創業教育及創業實踐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健全“創新創業意識教育全覆蓋、創新創業技能提升有選擇、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平臺”的創新創業教育體系,并統一納入創業教育專門部門或者創新創業平臺管理和實施。一是創新創業意識教育全覆蓋。高校全體學生必修,結合思政教育、綜合素質教育和就業指導等課程,對全體在校大學生開設《創新創業基礎》等素質培訓和意識激發課程;建議采用“慕課、翻轉課堂、創業大講堂、實戰演練”等教學形式開展,喚醒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激發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
(四)加強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平臺建設。理論需要聯系實際,教育需要結合實踐。為扭轉這一困局,建議可從提升以下幾個方面的服務著手,加強創新創業實習實踐平臺的建設:
1.信息服務。
綜合運用宣傳櫥窗、宣傳欄等傳統媒介和互聯網、自媒體平臺等新興平臺,為創新創業者提供政策信息、專家信息、培訓信息、實訓信息、孵化信息、融資信息、活動信息等信息服務。
2.咨詢服務。
除了開展相關政策、業務流程、注意事項等方面的咨詢指導服務,甚至可以利用專業的測評工具進行創新創業能力測試,幫助服務對象更加精準地了解自己的相關潛質。還包括對即將或者是已經創新創業的經營者提供管理咨詢服務。
3.項目服務。
通過不斷完善的項目庫,向創新創業者提供項目信息的查詢、診斷、評估等服務。
4.培訓服務。
針對不同層次和階段的創新創業參與者,推介匹配的培訓項目,實施相關的培訓并提供相應的后繼跟蹤支持和監督評估工作,助力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
5.孵化服務。
為確實有需要的創新創業者,提供包括必要的孵化空間在內的孵化服務,包括一些日常服務如證照代辦、代賬服務、物業管理等。
6.融資服務。
為服務對象提供包括小額擔保貸款、天使投資、風險投資在內的融資咨詢、對接服務,實實在在地為服務對象提供有結果的金融服務。
參考文獻:
[1]申屠江平.高校創新創業平臺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成人教育,2012.
[2]人力資料和社會保障部職業能力建設司,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創業培訓講師手冊[S].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7.
作者簡介:周佳(1985—),女,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學本科,講師。主要從事職業生涯規劃、創新創業和就業指導相關課程的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