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克宏
關鍵詞:公共關系;家庭;和諧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和諧是建構和諧社會的基礎。家庭和諧能增加家庭成員的幸福感、安全感,能增強家庭整體和個體的社會抗風險能力。尤其是和諧家庭能提供優良的育人環境,為下一代的茁壯成長成長提供了良好條件。
一般來說,很少有人把和諧家庭構建和公共關系聯系起來。公眾的印象中,公共關系都是組織行為,尤其是企業行為。事實上,公共關系對和諧家庭建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公關意識有助于家庭關系維護
公關意識是公共關系活動的自覺性。公關意識表通常現在七個方面,即塑造形象意識,真誠互惠意識,尊重公眾意識,立足長遠意識,創新審美意識,傳播溝通意識,危機管理意識。公關意識對維護家庭成員關系,消解家庭矛盾具至關重要。
1.塑造形象意識能有效嚴于律己。公共關系的首要任務就是塑造個人或者組織的良好形象。良好形象是獲取社會美譽度的基礎。對個體而言,一個人的形象是個體對外展示自我修養的招牌。為了維護自己的正面形象,家庭個體需要具備高尚的情操,在利益面前表現“利他”,這往往能夠獲得別人的敬重。
2.真誠互惠意識有利于提高個體公信力。經驗提醒人們謊言在現實中不可避免,并披著迷惑的外衣讓人真假難辨。在群體追逐功利的語境中,撒謊者在危害別人的過程中實現利己。現實中真誠作為一種美德往往博取別人好感,并獲取社會美譽度。如果家庭成員都能坦誠相見并獲得成員間的相互信任,就能增加家庭整體凝聚力。
3.尊重他人意識能提高交往對象的自信心。家庭成員間的外貌、性格、能力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高傲或鄙視的態度不僅會引發對相關對象反感,也有可能誘發當事人的自卑心理。相反,如果家庭成員間相互尊重,會使每個人的生活充滿存在感,進而信心十足地面對困難。
4.立足長遠意識有利于個體大局觀的培養。患得患失總會影響情緒,這也可能誘發家庭成員間的矛盾。必須指出,“萬事如意”只是一種理想狀態,人人都會有事與愿違的事情,如果能從長遠看問題,不糾結于一時的缺憾,從失敗中總結教訓,把失敗也當作成功的必要積累,不僅能寬慰自己,還能幫助解脫他人,這有利于家庭保持事業追求的振奮狀態,避免陷入悲觀失望漩渦。
5.傳播溝通意識有利于矛盾化解。馬克思理論告訴我們,社會處處有矛盾,時時有矛盾,家庭生活也一樣。如果家庭成員間保持互信態度,就能夠化解猜忌,避免仇恨產生。而信息溝通就是建立互信的有效方法。經驗證明,很多矛盾來自于誤解,而誤解產生于信息解碼者與編碼者語境的差異。如果家庭成員間在產生信息解讀困難時,可以通過及時溝通解決。信息傳播者對他的信息編碼的語境做出解釋,信息解讀者設身處地去考慮,就能對原本不可接受的言行找到合理答案。
6.危機意識是有助于化解家庭關系危機。個體的發展和家庭的維持難免發生意外,這種危機產生的負面影響能拖垮一個人的身心,讓正常的家庭生活陷入困頓。家庭成員應時刻保持危機意識,并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當危機來臨時才能鎮定自若,從容應對。比如,可以利用“飯桌聚會”或者老人生日慶典等機會,討論大家可能面臨的各種風險及化解方法,做到危機的前期預防。如果有家庭成員發生了某種危機,大家都要“有錢出錢,沒錢出力”,盡力應對。危難見真情,通過危機考驗的親情更是彌足珍貴。
二、公關知識給家庭成員提供理論指引
普通人的公關素養是通過自發的觀察和感悟獲得,不具有系統性和專業性,他們的公關活動缺乏科學理論的指導。公共關系理論自從十九世紀前期誕生以來,經過不斷的發展和完善,已經成為一門系統的學科。其理論的科學性已經得到大量事實的驗證。對于維護家庭和諧狀態,家庭成員有必要了解并掌握相關理論知識。
1.對家庭成員需求做有效判斷。公關理論認為,不同公關對象的地位存在差異。根據對問題解決的重要程度可把他們分為首要公關對象、次要公關對象、邊緣公關對象、非公關對象等。對于家庭成員而言,為了達到維護家庭和諧的目的,每一個家庭成員相互之間都是公關對象。但是,就特定標準衡量,他們的公關地位是不同的,成員們要根據實際情況分出“三六九等”,對首要公關對象特別照顧。比如,家庭生活中,老人和孩子是重點照顧對象,青年人可能要“次之”。若在下列情況下,青年人也會成為家庭首要關注對象。
——青年人生病了,或者他(她)們失戀了,或者創業失敗了,身心遭受了打擊。他們理所當然地成為關注對象,家庭成員的慰問能快速幫助他們走出陰影,重拾樂觀心態。
——在青年節、生日等特殊日期,他們注定成為這個被關注的主角。家庭成員的祝福會溫暖他們的心靈。
——取得成績的時候,必要的祝賀儀式不僅滿足他們渴望肯定的心理,也為他們再接再厲注入動力。
成為一個“有心人”,讓每個家庭成員都感受到家的溫暖,不僅僅是家長的責任,也是其他家庭成員應該做到的。
2.必要的公關公關知識技能會增加家庭生活的魅力。了解公關理論知識,明白公關功能,會增加家庭成員公關的自覺性,在應對日常生活問題、維持關系和諧方面得心應手。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方面進行解析。
首先,公關知識能增加家庭成員間互相關心了解的自覺性。簡單地說,公共關系就是投其所好,當然這個“好”前提是正當的。如果家庭成員間朝夕相處,他的愛好或許容易把握。如果是家庭成員在外一段時間,甚至是生活在異國他鄉呢?就需要用心去調查了解,因為在日常溝通中他們可能給家人報喜不報憂。事實上,就是朝夕相處的家庭成員,每個人因為由于年齡的差異,或者在家庭、職場、社會的角色不同,其實際需求也不一定為其他家庭成員完全掌握。這就決定了公關的前提是調查,摸清各個對象的真實需要,然后投其所好,實現皆大歡喜的目標。
其次,公共知識有助于提高家庭生活趣味性的創造能力。公共關系把為解決問題的出謀劃策稱作“公關策劃”。了解公關策劃的基本原則或者基本要求,能在實現公關目標的過程中事半功倍。比如,公關活動策劃一般要求具有創新性、可操作性、靈活性等。公關策劃的創新性和可操作性是必須遵從的最基本原則。比如,爺爺奶奶生日了,不一定總是在家里大魚大肉地宴請親朋。這種模式缺乏新鮮感,沒有感奮點,對當事人和親戚朋友間也難留下深刻印象。能否讓老人的生日慶典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快事很能考驗這個家庭成員的智慧。了解老人的心結,完成他們一個心愿,會讓慶典錦上添花。曾經有一個年逾古稀的老太太是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張寶英的鐵桿粉絲,她一直有個心愿見見這位老藝術家。其實滿足她這個心愿并不難,因為不一定非要請張寶英在老太太生日那天來唱戲,帶老太太見見這位老藝術家聊聊天,甚至一起吃頓飯都是不難的,關鍵是需要有人謀劃這件事。還有的老人一直對某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念念不忘,老人生日那天把這個老朋友請過來突然出現在他的面前,可以想象老壽星多么驚喜。這就打破了為老人過生日的老套路,很有創意。當然創新不一定燒錢。在策劃時要考慮人力物力的限制。在力所能及的的范圍內使家庭活動充滿魅力,用較少的代價給大家提供最大的歡喜。
3.公關知識有利于培養健康的心態。健康的心態是健康人格的具體表現,是公關主體的魅力所在,也是達到公關目的的基礎。
健康心態首先表現為自信。在人際關系相處過程中,不亢不卑落落大方能是人格魅力的外在表現。欲贏得別人的尊重先要自己尊重自己。必須明白,無論顏值高低財富多寡,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是特有的存在,都有存在的獨特價值。掏糞工地位不高,也是國家元首不能替代的;文盲的乞討者的家庭價值會比其他的百萬富翁更加凸顯。自信心不僅在社會公關中至關重要,在家庭成員相處中同樣如此。自卑感減弱公關主體與家庭成員交往的動力,在家庭成員交往中可能會造成角色的習慣性缺位,容易為其他家庭成員所誤解,形成隔閡;另外,自卑心理總是與敏感心理伴生,容易對他人言行無端猜疑,在家庭至親之間產生矛盾。相反,自信的人能更積極融入集體生活,主動參與家庭活動,以樂觀的態度感染大家。
健康的心態其次表現為熱情。熱情是公關主體對外界事物積極接納的友善態度。熱情富有感染力,對人熱情者會受到同樣的反饋。常言說,人生就像一面鏡子,你對他笑,他便對你笑,就是這個道理。熱情也是化解矛盾的工具,“抬手不打笑臉人”也是這個道理的最佳體現。家庭成員笑臉相迎,細聲軟語,總能形成平易近人的印象,為形成相互間團結友愛的關系創造良好條件。相反,冷若冰霜的處事態度會給交往對象形成拒人千里之外的感覺,沒有人愿意“熱臉貼著熱屁股”,這就為自身交往營造堅硬清冷的不利環境。
健康的心態還表現為開放。樂于交往是開放心態的基本體現。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是強調個體的差異性和復雜性。開放心態是寬容心理,承認并容忍個體的差異性存在是與他們交往的前提。家庭成員之間也存在這樣的差異性。公關主體要摒棄厚此薄彼的心態,一碗水端平,盡力對他們平等相待,尤其是對弱勢者,不僅不能歧視,相反,應該給他們更多的關懷,幫助其盡快脫離困境。
4.公共知識能增強化解家庭矛盾的能力。俗話說:“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許多不如意的突發事件隨時會降臨到每個人頭上。這就是所謂的“公關危機”。家庭成員間也可能會發生這樣的危機。我們所說的沒有磕磕碰碰一團和氣的家庭只是一種理想狀態,真實的生活圖景應該是大矛盾不多,小矛盾不斷。保持家庭和諧就要求家庭成員具有起碼的公關危機意識和處理危機的能力。這在公共關系中稱為“危機管理”。
家庭關系的“危機管理”能力首先是對危機的正確態度。正如前文所說,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家庭成員無論是思想意識還是自身行為都處于變化之中,在彼此的相互關聯中產生不融洽應該是常態。公關主體應該以平和心態對待家庭面臨層出不窮的不和諧因素,用沉著冷靜的而不是驚慌失措的心態、高超熟練的技巧去及時消除,把不利影響減到最低。
家庭關系的“危機管理”能力其次表現為對危機的重視。“千里之堤毀于蟻穴。”家庭小矛盾不能及時化解可能釀成更大的家庭關系的崩潰。家庭成員應該以監視者的警覺監測家庭環境的細小變化,及時發現危機苗頭,把矛盾消滅在萌芽狀態。
家庭關系的“危機管理”能力還表現為應對危機的有效策略。危機公關理論認為,危機公關的策略性表現為“事前管理”——即危機發生前對可能存在危機進行預測并制定科學防范預案,“事中管理”——危機發生過程中的應對方法,“事后管理”——危機事件結束后重塑形象的公關活動。這一理論對于家庭關系維護同樣有效。家庭成員們可以根據生活經驗和生活環境對可能危害家庭關系的事件進行預測,通過討論尋求可行性答案;一旦這類事情發生,家庭成員可根據實際情況沉著有效應對,事后再針對危機可能帶來的家庭關系損害采取補救措施。
三、家庭成員培養公關素養的路徑
知識來源于兩個方面,一種是實踐知識,從自身實踐中直接得來,另一種是來自書本,從他人那里間接得來。由于人的生命的有限性和實踐的有限性,人的更多的知識積累來自于間接知識,來自于他人智慧的借鑒。公共關系作為一門學問,家庭成員不能僅僅靠自己的實踐實現系統掌握。我們要從和諧社會建設的高度認識和諧家庭建設,動員社會力量為社會成員普及必要的公共關系知識,讓他們盡快掌握解決家庭矛盾、維護家庭和諧的技巧。
首先,相關社會組織通過自身優勢為家庭成員進行培訓。婦聯、共青團、公關協會等社會組織動員并組織相關專業人士為家庭成員提供公關理論培訓和技能指導。這些組織在社會上具有強大的公信力,有更多的渠道獲取社會公共資源,能更快更多地動員和組織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能有效聚合財力物力為公眾提供相關服務。從另一方面看,這些組織為社會提供高質量的服務也能體現自身的價值。具體來說,他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組織龐大的志愿者服務隊伍,制定分為目標,完成既定的服務任務;他們也可以動員社會力量募集資材,作為實現目標的后盾。
其次,大專院校相關專業的師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知識優勢,積極投入社會社會實踐。他們可以通過教學實踐途徑為學生開辟走入公眾生活的機會;也可以通過組建志愿者服務隊伍實現家庭公共知識培訓的經常化;也可以通過相關專項實踐項目完成對家庭成員的知識輪訓;也可以通過提供有償家庭矛盾調解實現服務的可持續化運行。師生們在在服務社會過程中加深了對社會的了解,不僅實現自身的專業能力的提升,也在實踐中推動專業學科的發展。
再次,調動大眾媒介的力量加入這個活動。相比較人際傳播、群體傳播、組織傳播而言,大眾傳播是信息擴散的最有效途徑。尤其是網絡技術的發展使自媒體得以普及,讓普通人有更方便的渠道獲取信息。尤其是傳統媒介及其所屬新媒體的加入,會為家庭公共關系知識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因為傳統媒體長期積攢的公信力為知識普及奠定了可靠基礎,讓公眾在信息化社會里真假難辨的信息洪流中有更可靠獲取知識的渠道。大眾傳播媒介,尤其是那些面向家庭的媒介可以充分發揮自身的社會影響力,為社會提供相關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供大家學習參考。媒體在這一過程中獲取寶貴的注意力,拓展了發展渠道,提高市場競爭力。
最后,發揮社區基層組織作用,讓公共關系知識走進每個家庭。街道和社區組織是最貼近公眾的基礎政府部門,他們最熟悉當地民眾甚至每個家庭的情況。他們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根據不同家庭的需要,制定靈活的公共關系知識進家庭計劃,開展靈活多樣的傳播活動。比如,社區可以根據家庭成員不同的時間狀況,開設晚間培訓、周末培訓、假期培訓;也可以把一些家庭成員組織起來,舉辦一些文藝演出宣傳解決家庭矛盾的知識和技巧,這不僅能促進參與者學習相關理論知識,也創造性地為公眾學習提供了喜聞樂見的形式;可以見縫插針地舉辦相關知識有獎比賽,為獲獎者頒發獎品獎金并進行宣傳,刺激大家的學習積極性;可以在轄區內征集處理家庭矛盾優秀案例,評選最近化解矛盾方法,進行表彰和宣傳。加上傳統的“五好家庭”評選,“好媳婦”評選,讓人們充分認識到掌握化解家庭矛盾的知識和方法,調動公眾學習公共知識的積極性。
四、小結
公共關系理論是指導公眾化解矛盾的有效知識體系,是改變公眾處理家庭矛盾無意識狀態的有力工具。全社會要從文明社會建設的高度認識解決家庭矛盾的重要性,認識公共關系知識普及的意義。從政府部門到社會組織,從企業到學校,都要認識到學習公共關系知識的重要性,自覺成為普及公關理論和技能的主體,為和諧家庭建設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但是,我們業必須看到,現實中公共關系理論更多地局限于專業機構的學習與交流,相關知識也很難走出高等學校大門,甚至難以走出專業院所的大門。實現利用公共知識為全社會和諧家庭提供服務的目標任重而道遠。從現在做起,從每個相關的人做起,推動這個目標向前邁進。相信隨著公眾素養的普遍提高,人們會逐步覺醒并積極接受公共關系理論,為千家萬戶的和諧和全社會的融洽提供有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周安華:《公共關系理論實務與技巧》(第6版),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9年).
[2]張惺:《公共關系原理與實務》,哈爾濱工程大學出版社(2010年).
[3]張克非:《公共關系學》(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