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立新

摘 要:在課堂中使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可以引導學生愉快地學習并掌握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們掌握情趣教學的方法。本文結合具體案例,分析了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如何應用情趣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關鍵詞:中職語文教學? ? 情趣教學? ? 教學方法
一、運用情趣教學法的背景與意義
北宋教育學家程頤說:“教人未見其趣,必不樂學”,這是指教師在教書育人的過程中,要采用有趣的方法進行教學。若采用枯燥無味的教學方式,學生學習起來是不會快樂的。心理學家林崇德先生有這樣一句話:天才的秘密在于強烈的興趣和愛好。因此,學生學習的基本原動力就是興趣及愛好。那么,如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呢?這就要求教師采用情趣教學方法。情趣教學方法以情生趣,以趣促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及共情性,營造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二、情趣教學方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學習是一個長期的循序漸進的過程,是需要不斷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學習語文也是一樣。中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不足,教師需要采取情趣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讓學生產生“想學習,愿學習”的愿望。
(一)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產生共鳴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要善于利用課本及其他教育資源,努力找尋情趣契機,挖掘可以打動學生內心的情感元素,帶領學生揣摩作者及課文描寫的人物的心理,感受他們的情感,進而在文章的熏陶下洗滌學生的心靈,啟發學生的思想,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如在學習《荷塘月色》時,由于身處不同的時代和社會環境,學生很難理解在動蕩時局環境下人們所處的艱難處境以及對美好生活和自由的向往,也就很難真正地感受到作者“淡淡的喜悅和淡淡的哀愁”的情緒。因此,就需要教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為學生仔細分析作者所處的時代環境以及寫下這篇文章的時機,幫助學生產生共鳴,體會到作者寫下這篇文章時“內心頗不寧靜”的心情,從而讓學生對當今和平幸福的生活環境產生感恩之情,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二)誦讀經典,體會魅力,提高素養
在中小學的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已經學習過一些經典作品,部分還會背誦。以此為基礎,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繼續加深學生對經典文學作品的理解,讓學生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感悟語文的魅力,提高自己的素質。如《詩經》和《論語》中體現的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幾門學說,其包含的思想如春雨般無聲地滋潤著一代又一代人。教師要帶領或指導學生品讀、賞析、感悟經典文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讓學生擁有文學情懷。
(三)寓教于樂,入景出情,感受趣味
教師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可以通過改變教學方式來構建情趣式教學,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教師構建的情景中感受到作者細膩的情感,領略到文學作品的韻味。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趣味性,就會增加學習的興趣。如在學習柳永的《雨霖鈴》時,學生剛接觸這篇詩詞,會覺得拗口,不好讀,不好記,不好背。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問題,采取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首先,教師可以先介紹柳永的經歷及詞作風格,重點講述作者創作這篇詩詞的緣由,讓學生了解作者的經歷以及作者所生活的時代環境,感受作者的心情。其次,教師可以通過講解詞牌的韻律、意境、情感帶領學生領悟該詩詞的美感。教師先進行示范,富有感情地朗讀詩詞,再指導學生進行朗讀,讓學生掌握好詞牌韻律,注意節奏和重音。最后,教師要分析詩詞中意象代表的意義以及運用的目的。讓學生想象一下如果自己是詩詞作者,會使用哪些意象進行替換,進而讓學生感受詩詞中意象的獨到之處。通過以上三部曲,相信學生在誦讀詩詞的過程中,會感受到作者悲痛、凄切、哀怨的心情,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四)優化教學,趣化方式,提升智慧
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課件等輔助工具來提高學生學習的趣味性。教師要根據學習的內容和教學要求,強化創新意識,設計有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情趣,引導學生學習,提升學生智慧,啟發學生思維。如在學習舒婷的《致橡樹》時,教師可以結合該詩歌的意境,播放先導歌曲《雨的印記》,為這篇詩歌的學習奠定基調。《雨的印記》曲調舒緩、纏綿,就像是一位美麗的姑娘在傾訴自己的心事一樣,與《致橡樹》的意境相匹配,可以帶領學生直接進入“愛情”的主題。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音樂的陪伴下,找到詩歌中描述愛情、表達愛情觀的句子,并進行配樂誦讀。之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提問“你們對愛情憧憬嗎?你們認為什么是愛情?父母的愛情你們羨慕嗎?”這些問題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中職學生正是情竇初開的年紀,對愛情充滿了幻想和向往。通過提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并帶領學生去思考自己的愛情觀。在這種情境下,學生可能由于害羞不愿和教師進行分享,教師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年紀相近的學生自由表達自己的觀點,產生思維的碰撞。通過這種趣味教學,讓學生感受文化熏陶的同時還可以得到新的啟發和感想。
(五)發揮想象,以情激情,以理明志
想象的力量是無窮的,是有趣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單調地傳授知識,要善于調動自己和學生的想象力,讓學生在想象中感受學習的幸福感。如在學習季羨林的《月是故鄉明》時,教師可以利用PPT課件,向學生展示故鄉傍晚的河水和人家、一輪懸掛在天空的月亮、孩童傍晚捉知了等的圖片。通過這些圖片,讓學生想象這篇文章所描述的場景。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哈姆雷特”,因此,每位學生都有自己的“月是故鄉明”。學生帶著疑問去學習,可以更好地掌握學習的內容。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想象自己家鄉的月亮,為學生勾勒出站在荷塘邊賞花、賞月,登高賞月、摘月等場景,讓學生感受思念家鄉的情感,從而體會到作者文章中洋溢的愛國思鄉之情。
三、小結
教學是一門藝術。教師可以通過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產生共鳴;可以通過誦讀經典,讓學生體會語文的魅力,提高語文素養;可以通過寓教于樂、入景出情的教學方式,讓學生感受學習的趣味;可以通過優化教學、趣化方式,提升學生的智慧水平;也可以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通過以情激情的方式,讓學生以理明志。
可以說課堂是學生學習、思考、理解、體驗、演繹人生的舞臺。教師要通過情趣教學的方法,以情生趣,以趣促情,使課堂充滿趣味性及共情性,帶動課堂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
參考文獻:
[1]王紹亞.淺談中職語文教學中審美情趣的培養[J].課外語文(下),2019 (11).
[2]榮小君.情趣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讀與寫,2019,16(25).
[3]王學柱.中高職語文古詩文之群文閱讀情趣化教學策略探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17).
[4]馬維璋.情趣教學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中國校外教育(上旬刊),2019(5).
[5]關淑詩.在中職學校語文課堂中運用情趣化手段進行古詩文教學的嘗試[J].科教文匯,2017(11).
[6]羅乃侃.中職語文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激發學生審美情趣的策略[J].廣西教育(中等教育),2016(3).
(作者單位:南陽市宛東中等專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