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偉
鄉鎮財政在我國經濟體系中占據著一定的影響地位,其主要負責基層國家財政收入、相關資金的管理工作。所以說,相關領導要密切關注鄉鎮財政管理議題,做好日常監督,想方設法維持城鄉經濟發展的平衡性。本文則旨在闡明加強鄉鎮財政管理的必要性、目前該工作中存在的弊端和應對的要點基礎上,探討日后優化鄉鎮財政管理的有效建議。
鄉鎮財政管理水平如何,直接影響著本地的經濟發展質量,還有社會的發展進程。而為了更好地落實對基層公共服務的管理目標,相關政府當及時明確財政管理的影響價值,能夠基于本鄉鎮實際等規劃出更加有針對性的管理方案。至于當前我國大部分鄉鎮財政管理中究竟遺留怎樣的問題,又該如何加以科學地優化處理,具體細節將在后續深入延展。
一、強化鄉鎮財政管理的必要性
盡管說鄉鎮財政在我國財政體系中處于基層的位置,不過卻同樣具備對財政的籌集、劃分、監督等職能,一旦任何一個流程出錯,都會對本地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可以說是地方政府調節鄉鎮經濟時不可或缺的指導媒介。所以說,為了穩定鄉鎮經濟發展局勢,選擇強化鄉鎮財政建設和管理,十分必要。不過,現階段一些鄉鎮在財政管理中卻存在一些錯誤認識,經常對財政收支劃分不嚴謹,而使財政支出和鄉鎮經濟增長關系失衡;亦或是進行超前分配,而令財政開支控制不當等等。
事實上,許多鄉鎮干部都盲目地將鄉村財政視為稅收,這樣的認識明顯是有誤差的,畢竟鄉鎮財政具有對本地經濟協調引導的作用。好比說鄉鎮財政部門能夠有序地收集和嚴格地管理各類民間資金,為一些有潛力的私營經濟助力的同時,開創足夠公平、公正、有活力的發展環境,使得公有制經濟能夠迅速在鄉鎮之中占有一席之地,帶動鄉鎮繁榮發展。此外,鄉鎮財政管理水平越高,就更有助于優化鄉鎮的經濟結構,提升鄉鎮企業產品的質量,為日后達成名牌戰略奠定基礎。
二、現階段我國鄉鎮財政管理中遺留的問題
(一)相關領導對于鄉鎮財政管理不夠重視
在我國城鎮發展道路上,鄉鎮政府主要發揮著過渡的紐帶作用,能夠幫助國家、人民協調彼此間關系,確保第一時間向國家特定機構反映人民的當下意愿,特別是在鄉鎮經濟建設活動中,鄉鎮政府的影響地位非常高。可現實情況往往不遂人意,一些鄉鎮政府對待財政管理過于隨意,表現為欠缺嚴謹的規范體制、未實時性籌建高質素的工作團隊。根源就在于相關領導對于鄉鎮財政管理等基層事務不夠關注,加上這類崗位從業人員有著較強的流動性,沒有及時獲得專業性培訓指導和充足的資源配置,使得財政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和素養偏低。為了一改這類消極狀況,就必須要求鄉鎮政府等領導及時加深認識,給予財政管理事務應有的重視態度。
(二)鄉鎮財政壓力相對沉重
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城市、鄉鎮地區,經濟發展不夠均衡,特別是一些比較偏遠的鄉鎮,經濟發展進程相對滯后,這使得較多基層政府工作的環境未能足夠優質化,涉及人才流失現象十分普遍,更令原本有限的財政管理人員數量減少、素質急速下滑。為了有效消除該類弊端,一些鄉鎮開始選擇擴充財政編制,希望借此帶動財政管理效率和質量的同步提升。不過實際情況中,到頭來還是未能根治人員不充足的難題,況且隨著編制數量增多,鄉鎮政府的財政壓力也由此持續變重。
另外,對于鄉鎮地區來講,自身經濟發展水平怎樣,直接決定著后續的收稅、財政資源儲備狀況,礙于一些偏遠區域尚未樹立起健全的債務機制,導致其財政管理活動中受到諸多約束。
(三)鄉鎮財政管理者的理念不正確
相比國內一般鄉鎮來講,那些偏遠區域的經濟發展明顯比較落后,這就更加需要財政管理者在平常做好實地調查工作,提供更多有針對性的處理方案,維持鄉鎮財政管理的科學性和實效性。可偏偏有某些區域,在組織財政管理時過于盲目,片面依照有關文件按部就班地執行,因為脫離本地實際,使得財政資源分配結果變得愈來愈不合理,資源浪費狀況此消彼長,鄉鎮財政管理的價值地位無法得以凸顯。所以說,日后要盡快做好對鄉鎮財政管理人員的培訓教育工作,使他們適時地轉變理念,能夠基于實際來正確發揮財政管理的影響作用。
三、應對上述問題的要點
(一)調整機構設置
為了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發展,第一要務就是發揮出鄉鎮財政管理的保障和引領作用,畢竟這類工作開展的怎樣,決定著地方經濟的發展結果。當下鄉鎮財政管理者要做的,就是要正視本地經濟發展的實況,沿用更加科學有效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得既有的管理機構得到及時優化調整。如在平常工作中,要保證責任劃分的明確性,真正將責任落實到個人身上,以督促管理者嚴于律己、積極履行個人的權力和義務,避免滋生出腐敗現象之外,大幅度提升財政管理的效率和水準。再就是著重于整合和精簡機構,通過舉辦不定期培訓來提升內部工作者的綜合素質,使財政管理能效得到全面發揮,促進地方經濟的活躍性和協調性發展。
(二)健全監督機制
想要確保財政管理有效,還必須提供健全的監督機制。所以說,作為鄉鎮政府,在專注于加強財政管理力度過程中,更要同步制定、完善監督機制,力求借助監督途徑來保障財政管理的規范性和科學性。如監督過程中實時性提醒財政管理者要秉承為人民服務的準則,積極展現出公正廉明的態度作風,保證不做違反規章體制的行為,如若說發現他們有貪腐嫌疑,要及時查明并做出公正嚴明的處理。再如在處理一系列招商引資項目期間,財政管理者更要妥善發揮指導作用,確保正常集資的同時不會給群眾利益帶來任何損害,進而保障地方經濟發展的活躍狀態。
(三)端正服務理念
想要更好地發展鄉鎮經濟,就要考慮好實際,開發出具有特色的經濟建設路徑,不過經常有部分財政管理者思想過于陳舊,未能實時性貫徹為人民服務的原則,習慣于直接引入其他區域的財政管理方法,一時間使自身的財政管理質量與日俱下。所以說,選擇端正財政管理者的服務理念,對于日后財政工作的順利開展大有裨益,今后要積極帶動管理方法的革新,竭力維持財政管理和經濟發展的協調關系。
另外,確保以農村經濟發展為核心,開發出更多新型財源。隨著我國經濟下行趨勢愈演愈烈,涉及鄉鎮經濟結構性問題、融資性矛盾等現象廣泛衍生,作為各個鄉鎮,要利用好上級提供的減免政策,在財政管理中及時調整作風、加大對工作人員的監督力度、加深各階段的改革、建設更多惠民生的新財源項目。如透過深入性考察調研一些重點項目和企業之后,基于依法征管、細化落實等方式,有針對性地調整財政征收的漏洞,真正做到應收盡收;同時集中培育新型的財源項目,激活本地經濟并加大組織調度,并且健全財稅征管機制,為鄉鎮財政收入可持續和穩定性增加提供保障。
四、日后優化鄉鎮財政管理的妥善建議
(一)增強服務意識,改進鄉鎮政府財政職能
結合目前鄉鎮居民、經濟對財政的需要考慮,許多鄉鎮政府提供的財政服務都顯得不夠合格。就算是一些領導已然積極貫徹為人民服務的準則,不過內心思想上卻還未給予財政管理應有的重視。只有思想正確,才可以確保政府財政管理體制的完善性。因此,今后要積極改進政府的財務職能,在相關服務中做到以民為本的基礎上,將任何形式的舞弊、貪污隱患扼殺在搖籃之中,及時透過媒體曝光那些腐敗人員的丑惡嘴臉;再就是督促政府財政管理中要著眼于如何更好地服務三農,包括幫助農民開發新型產業項目和提升經濟收入,在增加鄉鎮經濟發展源之外,展現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全新風貌。
(二)和各項產業靈活對接,維持預算收支的平衡性
保障預算的合理性,不僅僅要做到充分估計,同時要避免和本地經濟實況產生沖突,而對于鄉鎮地區來講,為了實時提升財政管理水平,就要想方設法維持相關產業的靈活性發展。如鄉鎮地區的第一產業發展歷史最為悠久,不過因為初級農產品沒有較高的附加值,所以創收數量有限;而第二產業發展規模持續擴張,資金支持的獲取方面獨具優勢,可礙于發展潛力著實有限;至于第三產業則因為過于新穎,有關利益主體未能及時了解其發展遠景和籌劃技巧,如若盲目推廣只會造成不必要的資源浪費。而我國作為農業大國,農村人口比重龐大,在成功發展第二和第三產業,并且贏得一定量的效益之后,應該要及時地反哺農業,力求持續賦予其他產業更穩定可靠的物質保障,進一步促進鄉鎮經濟的全面性發展。歸結來講,鄉鎮財政收入屬于國家財政整體收入的基礎,想要令這部分財政資金得到最優化管理,就必須要在收支方面嚴格遵循《預算法》、《稅法》、《會計法》等法規,同時能夠基于實際來靈活應變。
(三)實施合理的政策,確保鄉鎮財政收支的平衡性
一旦說鄉鎮財政收入和支出方面存在巨大差距,就會給后續的管理工作帶來較大挑戰。首先,鄉鎮財政部門處于基層,管理上的強制性稍顯不足。其次,鄉鎮財政位于縣級財政之下,管轄的稅種比較單一,稅源范疇較小,財政管理能效不盡人意。因此,今后要確保深入研究和大力落實黨的方針路線,及時基于本地實際來規劃有針對性的財政政策,避免財政收支出現任何偏差,進一步促進鄉鎮經濟健康發展。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鄉鎮經濟的持續發展,有關財政管理機制的影響變得愈來愈深刻,需要相關領導及時予以重視,否則將難以保障后續財政管理方式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并且可能會引發一系列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希望日后各個鄉鎮地區都可以積極健全既有的財政管理體制,加大對管理者和管理活動的監督力度,靈活對接相關產業項目,維持財政收支的平衡性。長期堅持下去,為鄉鎮經濟可持續、高速發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汝南縣金鋪鎮財稅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