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兵
交通運輸既影響到經濟發展的方向,又影響到經濟的集聚與節奏,對資源的流通與合理配置具有保障作用,對促進區域經濟資源的流動與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具有宏觀和微觀的雙重影響。通過對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及其規律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交通運輸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同時,針對我國交通運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完善我國交通運輸體系的合理建議。
一、引言
運輸業在區域經濟中的重要作用是顯而易見的,在區域經濟中起著橋梁和中介的作用,使各種資源在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上,在流通中創造更大的價值。交通運輸業是各種資源流動的集中體現,它是我國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是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穩定發展的渠道和動力。運輸業與區域經濟的發展密切相關,在此討論運輸業與區域經濟之間的不可分離關系。
二、交通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吸收輻射規律圖解解釋
一般而言,當區域經濟規模較小時,交通資源主要是被吸收,而當區域經濟規模較大時,則輻射作用占主導地位;交通資源向大型區域經濟圈轉移的原因在于,大型區域經濟圈能帶來更大的效益。在大區域經濟圈具有輻射效應的情況下,即使交通資源沒有向大區域經濟圈轉移,也可以獲得相應或更大的效益,交通資源也不會向大區域經濟圈轉移。本文認為,當前對二者關系的三種理解,有別于筆者所總結的吸收與輻射兩種模式,其原因在于區域經濟的發展,只有通過區域經濟的發展,才能對交通產生更大的影響。區域經濟先于區域經濟的發展為二者的互動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國現階段應正確引導交通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三、談城市交通與社會經濟協調發展
城市交通應該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城市交通有效拉動國內需求,成為經濟增長的關鍵,推動區域經濟快速發展。作為城市最好的交通樞紐的城市建設,將進一步推動城市交通資源的合理配置。縮短城市與工業區的距離,營造投資環境;城市規劃建設了一批工業園區,為城市的發展和投資提供了有利條件。城鎮交通工程為自然資源的開發提供了良好的交通條件。城市交通促進土地開發,提高土地的使用效益。基礎內容建設城市交通能夠改善沿線交通狀況,改善投資環境。改善基礎設施,促進土地增值。城市交通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和就業,城市交通項目可以在道路建設和運營階段增加就業崗位。為現代化的鄉村建設提供條件。在城市交通便利,旅游交通日益發達的今天,旅客運輸將永遠存在。此外,都市交通能夠提高旅游資源的利用率,如此龐大的人口必然會進入城市,促進新景觀的開發和建設。
四、運輸與區域經濟發展關系研究
中國的基礎產業和主導產業是什么?交通運輸業的集約化、高效化和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關鍵。21世紀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不能只局限于一種經濟發展方式,更要注重交通科技的發展。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它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當今交通全面現代化,科技的存在是必然的。做好交通經濟發展管理工作,充分認識交通科技對發展循環經濟的重要作用,是保證和促進交通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科學技術如何有效促進交通運輸循環經濟的研究,目前尚不夠成熟。與此同時,我國交通運輸業也在探索發展循環經濟在交通科技領域的有效途徑。
區交通戰略,區差異戰略,是根據區宏觀經濟發展的客觀要制定的,是在充分認識和把握區交通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基礎上,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差異發展,實現區交通發展,充分發揮區經濟活動交通的有效對接,促進區交通與區經濟的互動發展。交通運輸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交通基礎設施往往與技術相對單一如模式選擇、線路安排等,嚴重影響整個路網的構成完善,部分地區交通供給不足,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交通運輸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制約動力,只有在交通發展規劃和戰略中充分體現,才能充分發揮交通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在發展中,必須重視區域戰略。
(一)交通運輸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宏觀影響
交通運輸是一個綜合系統,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在區域經濟中,交通運輸的發展促進了區域間各種經濟要素的流動和發展,對發揮各地區的資源優勢起著重要作用。它的調節作用在于實現資源的互補和優化配置,從而消除區域發展的不平衡,實現區域協調發展。其中,物質資源和精神資源可由較發達地區擴展到較不發達地區,實現區域間的資源整合。二是交通運輸業在促進資源流通調節的同時,能夠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實現區域產業結構升級;由于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不僅可以利用各種資源、技術,還可以運用各種先進的經營理念、經營模式,以及與區域經濟的聯系,這表現在區域和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比如,加強中國與世界的聯系,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對中國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企業只有不斷優化自身的產業結構,實現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才能在這一過程中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運輸產業對地區經濟的調整,也體現在對沿線經濟的帶動和集聚上。根據世界歷史經驗,許多城市的發展繁榮都是從交通線開始的,并隨著交通線的衰落而衰敗。在區域經濟方面,交通運輸的發展能夠為沿線地區提供更多的發展動力和發展機會,并能為其提供更多的資源項目,建設交通干線有利于改變我國落后的農村經濟結構,實現城鄉一體化。
(二)交通運輸微觀調控區域經濟發展
從微觀角度看,現實離自己更近,首先,交通運輸的發展可以提高企業的組織效率;運輸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交通建設。運輸企業生活在市場環境中,決定了企業在走出去和引進過程中不斷實現增值。運輸業的發展,它直接影響到生產布局、物流規劃和成本因素。世界范圍內,物流產業不發達,企業難以發展;后勤體系健全,可以大大提高生產組織效率。方便了產品的輸出和原材料的進入,不僅在時間成本上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對降低運輸成本也有很大的好處。交通發展對區域經濟規劃具有重要影響。一些對運輸要求嚴格的企業,更愿意將部門設置在交通便利、要求相對較低的地區,這樣可以更靈活地選擇。
五、運輸產業發展現狀
盡管交通運輸業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它對相關交通運輸業的發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盡管我國交通運輸事業比過去有了很大的發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第一,中國交通運輸發展不平衡,交通運輸以東部和沿海地區最發達,其次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交通運輸最落后。它不僅僅是自然條件的問題,也是歷史和經濟發展的問題。盡管城市交通狀況優于農村地區,但城市交通仍是當今中國大城市的一個缺點,由于交通堵塞,下雨天等惡劣天氣,城市道路排水不良,導致道路積水嚴重。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城市發展規劃不合理,交通未能及時升級,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交通的更高要求,對地區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影響較大。地區交通的建設與發展,對周邊環境影響很大,涉及到建設技術、方法和理念等方面。因此,環境破壞嚴重,影響經濟持續發展和人的身心健康。
六、完善交通運輸業,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一)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促進運輸發展的作用
市場是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配置的決定因素和結果,關注并充分發揮市場調節作用,才是交通事業發展的關鍵。重點是交通運輸業的市場建設,通過市場調節,為彼此的需求打開大門,適應供需變化,完善交通運輸業的體制,為資源的有效合理利用奠定基礎。根據市場規律進行交通布局,可實現交通的有效利用,避免不合理的交通資源配置,造成交通資源的浪費。
(二)政府應合理規劃運輸發展
在交通建設規劃中,政府部門的作用十分重要。交通運輸業是普通企業無法承擔的大型綜合性工程,但是,政府在進行交通建設布局規劃時,必須做好調查準備,使交通能夠長期滿足人們生產生活的需要,這是城市交通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交通大布局對于促進我國經濟合理、可持續發展,協調區域經濟發展,縮小地區間經濟差距,實現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交通系統的建造應與環境協調
環境因素是交通建設中必須考慮的重要因素,交通運輸業的合理布局,是實現區域經濟持續發展和經濟效益的重要保障。
(四)制訂區域運輸戰略
地區交通發展戰略,即區域交通發展的差異性戰略,是根據地區宏觀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而制定的,它是在充分認識和把握地區交通與經濟發展關系的基礎上,通過交通基礎設施的差異性發展,實現地區交通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地區經濟活動與交通的有效對接,促進地區交通與地區經濟的互動發展。根據交通運輸業自身發展的內在規律,交通運輸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往往要依靠科技。但由于技術因素相對單一,如模式選擇、線路安排等,嚴重影響了整個路網的構成和完善,造成部分地區交通供給不足,無法充分反映區域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交通運輸業的發展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動力,相應地受到制約。區域經濟的差異只有在交通發展規劃和戰略中得到充分體現,才能充分發揮交通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所以,在今后的交通發展中,必須重視區域交通戰略。
七、結語
現在,經濟在不斷發展,“旅游”的亮點就是交通,在我國現階段的區域經濟發展中,交通運輸能否真正發揮有效作用,對制約和促進經濟的后發作用非常重要。即運輸的有效發展將嚴重影響資源清淤的效果和資源的合理配置等,交通運輸業的有效利用能提高區域經濟資源的利用率,促進區域經濟資源循環利用。所以,它對區域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它關系到我國經濟社會的長遠發展。我們將把重點放在改善運輸系統上,針對我國交通運輸業目前存在的問題,研究如何構建相應的交通運輸業體系,以促進國民經濟的發展。
(作者單位:內蒙古烏蘭察布市卓資縣交通運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