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新沂市新店鎮小湖中心小學 慎亞男
在平時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這都是十分正常的,重要的是面對難題時我們的態度,這決定了在以后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是否能解決這一問題。在小學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我們應該養成糾錯的習慣,平時若有哪道數學題做錯了,就要及時糾正,并定期復習查看,這樣能改正錯誤,在以后的數學學習中避免出現類似問題。
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小學生會遇到很多錯題,做錯題并不是一件丟人的事情,只要我們在做錯題之后及時改正,并督促自己下一次應該注意類似問題,不再犯錯,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改錯過程。小學教師應該積極引導,讓學生通過設置錯題本等進行錯題的改正和記錄。在復習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翻出錯題本有針對性地進行復習,這樣就更加高效,對于以后的數學學習也有很大的幫助。
例如,在進行一次練習之后,有的學生可能會做錯一些題,但這些題出錯的原因是不同的,有的可能是因為粗心馬虎出錯,而有些可能是真的不會,又或者是因為概念模糊等,因此,在錯題收集的時候,我們不只是將錯題直接抄在本子上,而應該將錯題的原因做好記錄,這便于以后復習鞏固。有一道數學題是這樣的:10+2×15-6=?同學的答案可能是174,但是正確的答案卻是34。這道題應該先算乘除,后算加減,而有些學生直接從前往后進行計算。所以,學生在進行錯題的記錄時,應標注錯誤的原因是沒有掌握好四則運算的順序,在以后遇到類似的運算時應該著重注意。
數學學習中糾錯習慣的養成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學生對于錯題不應該只是機械性地抄寫,而應該對其錯誤原因進行分析,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就更能注意到自己的薄弱之處,重點進行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這對自己以后的學習能起到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由于小學生自制力較差,在小學數學學習中養成糾錯習慣是有一定困難的,而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進行錯題糾正也許是一種好的方式,能使學生在共同糾錯的過程中養成糾錯的習慣。學生在糾錯的過程中可以相互促進、相互監督,這樣就能夠共同進步。
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一系列的方式進行小組糾錯。例如,教師可以讓各個小組成員之間相互批改作業,學生在給別的同學批改作業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在作業中出現的錯誤,并且能提高自己的糾錯能力。這種方式對于小學數學的學習是十分有益的,對于學生糾錯習慣的養成也有著積極的作用,每過一段時間,小組成員之間可以相互交換錯題本,互相監督小組其他成員是否把錯題進行記錄和分析,這樣對于小組成員糾錯習慣的養成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小學生能在糾錯中發現自己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能夠及時改正。
數學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理性思維,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對于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在糾錯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啟發學生思考,形成良好的創新思維,要為學生提供充足的思考空間和平臺,向學生提出具有創造性的問題,讓學生在糾錯的過程當中提高思維的活躍度,提升創新意識。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設計的問題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結合教學的內容和目標,保證問題難度適中,過難的題目反而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熱情,影響到教學的效果。
例如:某生產線生產任務為360 個燈泡,連續生產兩天,每天生產60 個,請問幾天能夠完成任務?有的學生不經思考,直接給出360÷60=6(天)的答案,教師不要急于否認,而是讓學生對問題進行再次推敲,在錯誤的答案上減去兩天。讓學生在糾錯中驗證答案,憑借對錯誤的爭辯探索出更加正確和簡單的解題方式,從而完成學習上的創新。
小學生數學學習中的糾錯習慣養成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需要學生和教師都拿出足夠的信心和耐心。希望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充分重視糾錯習慣養成這一問題,并能夠積極地提醒學生進行錯題的訂正,促使小學生在糾錯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認識到自己學習中出現的錯誤并及時改正,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