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廣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連城要塞遺址與友誼關”, 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軍事、科技、藝術、社會和研究價值的文化遺產。其中,憑祥和龍州段是連城要塞遺址的精華所在,遺產最集中、數量最多。通過對憑祥、龍州段遺址的調查和研究,為進一步做好遺址的保護、研究和開發提供決策參考。
關鍵詞:廣西;連城;憑祥;龍州;遺址;調查
廣西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連城要塞遺址與友誼關”,是一處具有重要歷史、軍事科技、藝術和研究價值的文化遺址。其中,憑祥和龍州段是連城要塞遺址的精華所在,“三關百隘”中的鎮南、平兒、水口“三關”就在其境內。憑祥的鎮南關、大連城是整條邊防線的中心,也是防御的重點。龍州是清末廣西提督的所在地,是三江的交匯處,具有“一鎮鎖三關”之說。就軍事遺址而言,在憑祥和龍州的境內最集中、數量最多,類型也最豐富,計有關門、隘口、城門、城墻、炮臺、碉臺、道路、橋梁、碼頭、指揮中心、軍事基地、廟宇、祠堂、墓葬和古建筑等十多種。目前,這些遺產由于深“埋”群山中,知道并了解的人甚少,結合遺產本體的調研也少,遺址的旅游開發更少,對研究、保護和利用這一文化遺產造成一定的障礙。為了增加連城要塞遺址的數量,進一步做好遺址的保護、研究和開發利用,重點對憑祥、龍州段開展調查和研究,以便為開發利用的決策提供參考。
●? ?遺址調查簡況
通過對憑祥龍州連城要塞遺址的專項調查,對這兩縣市現存遺址的類型、數量以及保存情況,大體上有個初步了解。據不完全統計,憑祥龍州兩縣市發現了大炮臺28處、中炮臺33處、碉臺55處、關隘4處、城門19處、城墻5處、古建筑3處、建筑遺址13處、戰場遺址1處、墓葬2處、洞穴2處、石刻4處、水井水塘6處、道路2處、橋梁5處及其他2處,計有16類,共184處。其中,憑祥91處,龍州93處。
關于遺址的保存、修繕、開發、利用情況,憑祥和龍州各不相同。其中憑祥市調查發現的91處遺址中新發現17處,保存較好的22處,保存好的4處,保存一般的21處,保存差的30處,經維修保護的28處,未維修的49處,已開發的16處,已使用的9處,未開發的52處。龍州縣調查發現的93處遺址中新發現16處,保存較好的3處,保存好的4處,保存一般的10處,保存差的62處,經維修保護的6處,未維修的73處,已開發利用的6處,使用的14處,未開發的59處。
●? ?遺址綜合研究
(一)遺址的分布
憑祥、龍州兩縣市的軍事遺址分布,東起憑祥的伏波山,西到龍州的水口關,是整個清末邊防重中之重的重點。該段遺址的分布特點,是以多個遺址點組成的遺址群,再由遺址群組成片區,片區與片區之間連成線,各連線都以龍州為中心,向邊境各關隘呈四條放射狀的連線:
第一條友誼關與龍州的連線。從友誼關到鴨水灘,由南到北分別為:友誼關片區、鎮隘片區、大連城片區。
1.友誼關片區。友誼關是中越兩國人員往來的主要門戶和通道,是國家安全和軍事防御重中之重的關口。這一片區主要是以友誼關、明城墻、法式樓和萬人墳為中心,周邊集中分布有鎮東、鎮南、鎮中、鎮北四座大炮臺,鎮明、鎮關西和鎮后中炮臺等共計11座炮臺、碉臺。
2.鎮隘片區。以關前隘和油隘這兩處隘口為中心,遺址集中分布在這兩處隘口的周圍。片區內有鎮隘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座大炮臺,以及高嶺中炮臺和伏波廟遺址等遺產。
3.大連城片區。整個片區以大連城和龍南大道為中心,炮臺分內外層,外層有衛連前、衛連中、衛連左、衛連右和龍州境內的衛連后五座大炮臺;內層有保衛大連城根本的8座中炮臺和7座碉臺。大連城坐落在盆地內,是一處指揮中心和軍事基地。基地內建有提督衙署、演武場、兵營、武圣宮、拱橋、水井、水塘、火藥局等遺址和建筑物,是邊防的后勤中心。
第二條平而關至龍州的連線。遺址主要是沿著平而河分布,由西向東分別有:平而關片區和衛龍片區。
1.平而關片區。平而關是一處水陸兩路的關口。平而河在此流入中國,是當時中越船只來往的重要通道。為確保平而關的安全,在平而河邊境線的南北兩側修筑有大炮臺,在平而關南側建有鎮關一、二兩座大炮臺,北側建有鎮關三大炮臺。
2.衛龍片區。以平而河和衛龍關為中心,河的東岸分布有衛龍二大炮臺、通衛門遺址、舊村遺址、龍南老路一段以及兩座碉臺和數段城墻。河的西岸分布有衛龍一大炮臺、衛龍三中炮臺、東門、西華門、四座碉臺和數段城墻。衛龍關一帶分布有衛龍關城墻遺址、衛龍關牌匾、衛龍四中炮臺和兩座碉臺。
第三條水口關至龍州的連線。遺址主要沿水口河分布,由西向東分別有:水口關片區、鎮凍片區、小連城片區。
1.水口關片區。水口關是一處水陸兩用的關口。水口河由西向東從越南流入中國。水口關片區以水口河和水口關為中心,北側遺址群主要分布有鎮口三大炮臺、四座碉臺和數段城墻。南側遺址群分布有水口關右關、鎮口一大炮臺、鎮口二大炮臺、洞口中炮臺和小城門等。
2.鎮凍片區。下凍是水口河岸上的一個鄉鎮,是水口關、布局關和那花隘到龍州水陸通道的重要節點。因此,鎮凍片區的遺址點可分為布局關、兩莊、內營和下凍四處遺址群。布局關遺址群有布局關關門、鎮凍六中炮臺和一座碉臺;兩莊遺址群有鎮凍五中炮臺、城門遺址、兵營遺址和一座碉臺;內營遺址群內有鎮凍四中炮臺、城門遺址和碉臺各一處;下凍遺址群主要分別有鎮凍一大炮臺、鎮凍二中炮臺、鎮凍三中炮臺、城門和兩座碉臺。
3.小連城片區。小連城位于水口河南岸,是一處軍事基地和邊防指揮中心之一。該片區以小壘城城門和保元宮為中心,周邊分布有鎮龍一二大炮臺、鎮龍三四五中炮臺、碉臺11座、演武場遺址、旗桿石和城墻等遺產。
第四條苛村隘至龍州的連線。主要是苛村隘到龍州的舊路,由西北向東南分別有:固邊片區、龍北關片區。
1.固邊片區。從水口關以北開始,沿中越邊境線到板閉村,呈線狀由南向北在各關隘旁分布著峒桂碉臺、隴吾碉臺、固邊一中炮臺、固邊一中炮臺附屬西碉臺、板江碉臺、苛村隘城門、固邊二中炮臺遺址、固邊三中炮臺遺址、固邊三中炮臺附屬北碉臺、岜別城門城墻遺址、固邊四中炮臺附屬南碉臺、固邊四中炮臺、固邊五中炮臺、固邊六中炮臺、固邊六中炮臺附屬北碉臺、固邊七中炮臺和固邊八中炮臺等遺產。
2.龍北關片區。龍北關位于龍州縣龍北農場以南,曾是龍州城到苛村隘來往的重要關口。解放后龍北關被拆除,現僅存遺址“龍北關”石牌匾被拆移到村口。該片區以龍北關為中心,在周邊山頂上分布有東、西、北三座碉臺。
總的看,遺址的分布大體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是以關口、隘口為中心分布,二是以道路、河流為中心分布,三是以重要節點、設施為中心分布。主要依據地形,在不同的位置上修建不同的設施,如在山頂修筑炮臺、碉臺等射擊和瞭望工事,在山坳修筑城門、城墻等阻攔、遲滯的防守工事,在山底下修建住房、指揮、道路、橋梁等后勤保障和交通設施。
比如以關口、隘口為中心分布的有:友誼關片區、平而關片區和水口關片區,都是以關口城門、邊境河口為中心,在兩側或周邊的山頂上修建有大炮臺、中炮臺、碉臺等瞭望射擊工事。為保護這些射擊工事,還在上山的道路上修建城墻、城門。另外固邊片區則是沿著邊境線,在各個隘口旁的山頂上修建有中炮臺或碉臺;以道路、河流為中心分布的,有鎮隘、龍南老路、衛龍、鎮凍、龍北關五個片區。以重要節點、重點設施為中心分布的,有大連城和小連城兩個片區。
(二)遺址的保護
在憑祥和龍州兩縣市文物部門十多年的調查基礎上,又經過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廣西連城要塞遺址與友誼關文物保護總體規劃》調查、大連城和小連城規劃專項調查、連城要塞遺址部隊營區內文物勘測與調查等的大量工作,已將大部分遺址點調查清楚,為后期的文物保護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017年,為配合憑祥市博物館的建設,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對大連城內的兵營遺址進行了考古發掘,并在大連城內開展了文物調查勘探工作。除此之外,2019年12月龍州縣文物管理部門,還清理了水口鎮蘇保德的衣冠墓。
憑祥市從1990年到2014年先后對友誼關、城墻、鎮東臺、鎮明中臺、鎮北臺、前閘門、法式樓進行了維修。2015年對友誼關關樓做了安防工程。2018年在友誼關關樓、法式樓、武圣宮安裝了防雷設施,目前正在安裝消防設施。2019年對萬人墳本體進行了修繕,并擴建了祭祀平臺;同年至今對大連城的衛連左臺、中炮臺、碉臺和上山步道進行了修繕。龍州縣2015年起對小連城遺址進行了一期和二期的文物保護施工。2017年開始對小連城遺址的安防設施和消防工程進行施工。
但是,由于憑祥和龍州的大部分遺址都位于南方深山中,山高路遠,植被生長茂盛,給前期的調查研究和修繕保護工作增加了困難。這兩地的遺址數量眾多,且分散在各個山頭上,維修材料的搬運費十分高昂,需修繕的資金非常巨大;尤其在當地文物管理部門缺乏文物保護專業人員的情況下,就是文物點維修好后,對其利用和管理也存在較大的問題。
(三)遺址的開發
1.開發為旅游景點的很少,目前只有寥寥可數的五處。
其中憑祥的友誼關景區是4A級景區,景點包括友誼關在內的9處文物點。大連城旅游景區,目前景點只開放白玉洞和少部分炮臺、碉臺。平崗嶺地下長城景區是3A級景區,只將平公嶺炮臺開發旅游,但景區的開放問題一直與使用單位協商未果。除此之外,還有“衛連左大炮臺”,已作為憑祥市白云山公園的一處文物景點向公眾開放。龍州縣目前只開發了一處小連城4A級景區,其景點包括保元宮、鎮龍一大炮臺、鎮龍二大炮臺、碉臺、帥旗臺和小壘城等文物點。
2.缺乏對連城要塞遺址整體介紹的展示館或博物館。
目前,憑祥市政府對友誼關關樓和法式樓內的展覽進行了升級改造,并在萬人墳旁修建了友誼關歷史陳列館,現主體工程已完工。此外,憑祥市博物館的館舍體量過小,館內的展陳較為陳舊。憑祥市政府計劃在大連城內修建憑祥市博物館即“百年軍事要塞博物館”,現因選址未定而停滯。
目前龍州縣的情況是,在小連城景區內利用游客服務中心,修建一間小型陳列廳介紹小連城。在龍州起義紀念館、龍州法國領事館內,也只有很小一部分展覽介紹到連城要塞遺址。近期,龍州縣政府計劃在龍州的陳勇烈祠后面,修建陳勇烈祠陳列館和中法戰爭博物館。
●? ?遺址保護開發利用建議
(一)加大遺址的保護力度。
在已調查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的遺址中,選擇一些價值較大的遺址點,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后,逐級申報為市級、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在申報國保單位時需將更多的遺址點,增補入“連城要塞遺址與友誼關”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名單中,使更多的遺址點得到更好的修繕保護。
在此,建議優先維修一些重要的遺址點,如水口關的右關城門、布局關的城門、苛村隘的城門等位于邊境主要通道旁的文物點。這些文物點既是位于清代進出越南的“國門”,又是我國對外的窗口,文物價值和社會價值都較為重要,殘破的遺址有損我國形象和文物保護大國的地位。
此外,平日的日常管理和修繕保護中,注意收集文物,并加大對清末邊防相關文物的征集工作,為今后建設博物館打下物質基礎。
在維修保護中,要重視做好文物的修繕設計、施工的監督管理和前期的勘查工作。建議對一些倒塌的炮臺、兵營、城門等遺址點,首先要做好考古清理,為修繕設計提供必要的依據,以保留文物的原真性,使修繕后的文物點更符合原有的樣式和形制。比如龍州小連城坍塌多年的鎮龍二大炮臺,維修前當地的文物部門和設計單位均認為該臺是一座烽火臺,但維修時挖開才發現是一座大炮臺。由于施工單位未按考古程序清理而造成很多歷史信息缺失,加大了設計和施工的難度。
(二)旅游開發及博物館建設
連城要塞遺址的憑祥和龍州段,是不可多得的、具有重要的旅游開發價值。這些在邊境線上據險而建、雄偉壯觀而又各具特色的軍事設施遺址,與祖國南疆秀美的山川交相輝映,共同構成了一幅壯麗的畫卷,也會對游客產生莫大的吸引力。充分利用這一旅游資源,開發邊關旅游和軍事文化旅游項目,可以進一步發展與提升當地的旅游事業,帶動邊境經濟的發展。
目前,憑祥友誼關景區和龍州小連城景區兩處都是4A級景區,景區知名度比較高,相對來說雖然開發也比較成熟,但景區內的文物點游覽卻過于單一,需要提高游客的參與度,建議增加聲光電等參與性設施,使邊關的軍事文化更突出、更吸引人。另外,這兩處景區應注重自己的特色和亮點。比如友誼關景區,應以關隘文化和革命傳統教育為主;小連城景區應以邊防要塞文化為主。
另外,還要大力扶持和推進博物館項目的建設,特別是憑祥的廣西百年軍事要塞博物館,在選址上應盡可能避免在大連城內修建。因為大連城是當時的軍事基地,遺址較密集,又處在一處面積不大的盆地內,如果修建一座體量高大的博物館在此,必然會破壞大連城的環境。因此,建議博物館另行選址修建,如若不能另行選址,建議將博物館的建筑扁平化和分散小型化,可采用“一主多處”的辦法,在一處低矮的主體建筑旁加以多處小型建筑,以此構成博物館的建筑。盡可能達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
在這次調查的過程中,得到不少老師和前輩的悉心指導,使我們對這處兩縣市的遺址才有進一步的了解。通過調查,彌補了之前調查和研究之不足,其中也有不少新的遺址發現和新的學術觀點。當然,研究和建議都是初步的,還有很多不成熟的地方有待今后改進。讓我們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文化遺產的指示精神為指導,共同做好連城要塞遺址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
(作者簡介:陳顯靈,本科學士,副研究館員,單位: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研究方向:文物保護、廣西明清邊海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