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中一
【摘要】 ?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數字化水平不斷隨之提升。數字化、智慧化在各個領域逐漸深入,不僅給人們帶來了便利,也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數字技術的運用,讓生活更加智慧化、智能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也引起了我們博物館人的關注。本文以博物館的數字化與智慧化建設進行論述,圍繞博物館數字化的概念、博物館數字化的重要內容以及介紹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的一些應用。希望能對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者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 ? ?博物館 ? ?智慧化 ? ?數字化建設 ? ?研究
引言
數字化的發展給改變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模式,在數字化的運用下,人們的生活更加便捷,出行變得更加方便,數字化技術的運用通過云平臺、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等相關技術來提升業務的管理流程,減少在管理過程中造成人力和財力等資源的浪費,還可提高工作效率。在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過程中,可以使人們的參觀變得更加便利,通過網上預約平臺可以及時了解預約信息,很好地解決了博物館用傳統購票方式時無法進行預訂的弊端,在網上進行預訂,可以更便利于博物館對參觀人員信息的登記和票務管理,減少了傳統操作模式帶來的人員信息登記所花費的時間,減少了登記人員的工作量。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有利于優化工作流程,減少無畏的工作程序。博物館在進行數字化建設過程中,要加強對數字化博物館各流程、各環節的管理與建設,以便更好的服務于社會、服務于廣大群眾。
一、傳統博物館的現狀
1.1管理設施不完善
在博物館的各項管理過程中,主要是依靠人工來進行管理的。比如:觀眾進館參觀,觀眾信息的錄入等相關的一系列操作都是通過工作人員來進行錄入的。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一些博物館的入口處,排著很多觀眾。通常情況下,排隊時間會很久,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繼續沿用傳統的方式,沒有將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到實際管理中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工作效率的低下,給管理帶來了不便,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都有疑問,而且還容易與觀眾產生矛盾,工作人員不能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為觀眾提供服務,同時也會影響到觀眾的情緒。
1.2展陳形式的單調,缺乏創新
在某些博物館參觀時,博物館展品的呈現形式基本上都是以傳統的、比較簡單的方式進行布置呈現給觀眾。展現的形式比較單調,展品亮點的呈現就不突出,在某種程度上不能給觀眾帶來一種震撼力。很多觀眾在參觀過程中,沒有很好的感覺到展品的特色,有些博物館沒有很好的將展品中的精品文物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運用高科技數字化方式加以渲染、強調和突出,從而不能打造出精品文物的特色。
一些博物館在數字化模式的運作下,博物館的管理工作變的更加簡單,同時減少了人工管理帶來的壓力。傳統的博物館更加注重以實物為主導地位,缺乏探索新技術、新事物的勇氣,沒有將藏品本身的文化特色與高新技術相結合進行創新性的建設,在進行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過程中,應以博物館的精品文物的文化特色為主,歷史故事為背景,借助現代化的技術手段進一步打造更具自己特色的博物館,而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加快了博物館現代化發展的腳步,促進了博物館現代化的發展[1]。
二、博物館的數字化和智慧化
2.1博物館數字化與智慧化的意義
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有利于博物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博物館數字化的發展影響著博物館傳統的運作模式,博物館的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是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科技進行結合,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可以借助網絡技術來實現網絡辦公;也可借助相應的平臺進行展品信息網絡傳輸,觀眾就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博物館的展品信息,提升展品信息的傳播能力,增強人們對展品的了解,提高人們對博物館參觀的興趣。
2.2博物館數字化與智慧化管理的好處
在博物館建設發展過程中,數字化的運用并不只是建設博物館智慧化的唯一手段。在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依舊要以博物館的基礎工作為主,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是輔助博物館各項工作的,不能以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為主要業務。運用數字化的技術對博物館的管理模式及對文物的呈現形式等進行創新。
博物館記載的是歷史文化印記。通過博物館數字化和智慧化的展示方式,使觀眾在整個參觀過程,觀眾們可以進行更好的接受歷史文化的教育。在博物館進行數字化的建設過程中,我們不能簡單地將數字化技術的運用看成是一種手段,對博物館進行數字化、智慧化的過程中,數字技術的運用只是改變了博物館的傳統管理模式。。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無論是收藏、研究、展陳、宣教等都將發生新的變化,會為博物館管理人員帶來新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環境,改變管理人員的思維模式,促進人們創新型思維的發展。
在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的建設過程中,博物館的內涵將會發生一定的擴展。。藏品的呈現形式將會更加豐富多彩,借助現代數字化、智慧化手段讓文物“活起來”,在央視曾經播出過一套節目就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完成了有關該文物的故事演繹,將文物展現給了更多人看,讓更多的人群觀看到文物“鮮活的生命”,有利于觀眾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博物館是依據歷史來講話的,不能篡改歷史也不能歪曲歷史,因此在博物館進行數字化、智慧化建設過程中,要看到文物中蘊含的文化,要對文物有“感情”,這樣才能夠用最貼切的方式,更真實地為觀眾講好故事,提供更加令觀眾滿意的文化呈現。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的管理模式,在予以觀眾方便的同時也予以了管理人員的方便。
三、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建設實踐
3.1建立藏品數據庫與數字資源管理系統
藏品是博物館一切工作的基礎,在博物館的各項業務管理過程中,傳統的記錄方法是以紙質為主要介質,通過工作人員來進行藏品信息、展覽信息以及藏品的維修記錄等信息的錄入,在這種情況下,博物館工作人員的壓力會很大,記錄效率很低,而且在記錄的過程中容易出現數據上的失誤。但是在運用數字化、智慧化的情況下,建設藏品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就可以高效的進行數據的錄入,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壓力,保證了相關數據記錄的正確程度。在藏品綜合管理信息平臺上,藏品的各種相關信息可以及時被瀏覽,藏品的展覽情況包括展出時間、展廳面積、參觀人數以及展出效果都可以全面了解到。建設藏品數據庫,可以快速地幫助我們查到藏品的詳細信息,該平臺還可以根據工作人員的不同要求進行檢索和統計。建立藏品數據庫以及數字資源管理系統,有利于尋找藏品及與藏品相關聯的文獻資料等,為制作新的展陳提供全面的素材,也可將藏品信息進行匯總,在查看時可以聯動翻閱,全面了解藏品的全部信息[3]。
3.2門禁管理系統
博物館一般在雙休日觀眾人數會相對較多,但是同時能進入博物館的人數是有限的,后面的觀眾要排隊進入,排隊觀眾很難對展區觀眾的情況進行了解,傳統的購票模式是會有專門的工作人員進行信息登記,登記過程就是不斷地書寫,另外工作人員還要在現場進行維持秩序保障排隊觀眾的安全,減少不文明現象的發生,工作量很大。通過運用數字化技術,建設門禁系統、人流控制和排隊系統,可以減少出現多人排隊等候的情況,只需觀眾通過各個平臺里的網上預約系統進行參觀預約,并按預約時間前來參觀,即使參觀人數再多也可以有序地通過門禁管理系統入館參觀。
3.3客流統計
去博物館參觀,大多是在網上以實名制的方式進行預約的,在場館內放置驗票設施,比如閘機、PDA等,在展廳內放置攝像頭通過后臺客流分析系統,計算客流密度,給出當前的參觀舒適度等級,便于管理人員掌握各展廳的人流情況,并進行實時管控,進行現場人流秩序的維護,同時對文物的保護也起到了積極作用。以客流統計技術應用于博物館的參觀管理,可以為前來參觀的觀眾提供良好、舒適的參觀環境。。
3.4多媒體展示
在傳統博物館進行參觀時,展品的展示方式主要是以實物本身為主,呈現的形式較為單一,文物是不能觸碰的,否則會對文物造成一定的破壞,不利于文物的保護,整個展覽難以提高人們的參觀興趣,尤其是未成年人。在進行博物館數字化、智慧化建設的過程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將高科技術與傳統的文物展示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讓觀眾在進行觀看時,能夠使觀眾獲得較好的體驗感。現在有些展陳的形式非常豐富比如有運用VR、VA和全息等視覺技術,通過這些技術,可以增強觀眾的“沉浸”感,仿佛看到了“活”的文物,并且還能“觸摸”文物進行“互動”,文物的多種展現形式可以增強觀眾對文物的理解,事實證明適當的對文物的呈現方式進行擴展,更能滿足當代觀眾的需要[4]。
3.5門戶網站、微信、小程序的建設
建立博物館門戶網站,在網站上可以將近期的展品信息進行告知,幫助人們了解近期展覽的詳細內容及所涉及的展品,以及該展覽的展出時間,便于觀眾有針對性的選擇展覽并且在來館參觀之前做好“功課”,提高了參觀質量。
觀眾在進館參觀時,可以打開智能手機,搜索或掃描博物館的官方微信公眾號,,手機上會將場館的平面圖以及個展區的分布情況及在進入某展區后也會將各展區的相應展品信息呈現出來,觀眾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文物隨意瀏覽,也可對某些文物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小程序里也有語音講解功能,觀眾可以選擇當前所看到的展品,邊看邊聽取語音講解,不需要跟著團隊聽講解提高了個人參觀的“自由度”。另外小程序里還可顯示各展區的實時客流情況,為觀眾提供合理的參觀線路,觀眾可以選擇錯峰參觀各個展區,這樣既節省了參觀時間又提升了觀展的效果。
四、結束語
數字化、智慧化在博物館的運用,可以幫助我們減少繁重的體力勞動、優化博物館的各項管理制度、協調各部門的管理工作。然而在數字技術的運用過程中,我們要樹立以文物為主體,數字技術為輔的理念,要結合時代的文化背景,運用數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將精品文物完整地展示給觀眾,給觀眾帶來生動的全新的體驗。數字化、智慧化在博物館的應用還只是處于一個不斷嘗試的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博物館人還需要不斷學習、積極探索、勇于實踐、增強創新思維,將數字化、智慧化與博物館的各項工作有機結合,為觀眾提供滿意的服務。
參 ?考 ?文 ?獻
[1]譚相忍.聊城市東昌府區文物修復中心文物管理工作中文物的保護與管理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0):106-107.
[2]石俊.新媒體環境下博物館如何發揮文化傳播的作用[J].品位·經典,2020,0(2):99-100.
[3]劉健.博物館數據可視化的探索與實踐——以上海博物館數字化建設為例[J].博物院,2019(2):91-97.
[4]劉紹堅.網絡數字時代提升我國文化貿易發展水平研究——以博物館為例[J].國際貿易,2020,0(3):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