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歷史上,很早就開始了對學生的軍事教育,周朝的標準課程有“六藝”,即禮、樂、射、御、書、數。其中射就是射箭技術,御則是駕駛馬車的技術。
孔子是中國國民教育的開創者,他在教育過程中,將射、御之術看得與禮樂教化一樣重要。秦漢以后,學校軍訓則開始走下坡路了。儒家學術逐漸被奉為正統,隨著略去軍事教育內容的新六藝成為主導,軍訓的職能弱化為一種禮儀程式。
近代以來,“重文輕武”的傳統教育受到了西方列強“船堅炮利”的武力沖擊,甲午戰爭后,康有為提出各級學堂應重體育,提高國人的身體素質,并特別提出練習兵式體操。清政府于1906年終于頒布《教育要旨》,把尚武教育正式列入教育宗旨,正式頒布學校軍訓的辦法。
1935年1月,民國政府教育部發布通令:實施軍訓三個月,所有普通學科應一律提前結束,高中以上學生本年暑假仍照常舉行暑假軍訓,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實施學校集中軍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