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二學生設計出“三牛精神”毛絨玩具
韓潔是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藝術設計學院大二學生,她寒假在家聽說了“三牛”精神,于是產生了創作的念頭,隨后她學習了“三牛”精神的內涵,在家手繪了設計稿。假期剛過,韓潔便設計出了“孺子牛”“老黃牛”“拓荒牛”新“三牛”形象,并在指導老師張慧的帶領下將手稿制作成實物。目前,韓潔設計的這組“三牛精神”毛絨玩具已經被玩具公司“相中”,即將投入生產,走向市場。
(摘自《現代快報》3.23)
幼兒園開曬稻谷課教小朋友珍惜糧食
近日,廣東廣州一幼兒園老師教小朋友曬谷子,引網友稱贊。該老師稱,晾曬稻谷是方案教學,想讓孩子們體驗糧食的來之不易,珍惜糧食。老師反映,小朋友特別喜歡,接下來還會請家長帶小朋友一起下地插秧。網友:這個課程太好了!
(據荔枝新聞3.19)
化學老師為學生
特制雪花膏
近日,重慶市榮昌區昌龍中學化學教師嚴昌帝在課堂上為每個學生親手制作雪花膏。嚴老師表示,很多學生手上、臉上都有了凍瘡,如果能做些雪花膏之類的東西,也是對學生的一種關愛。因為事先一直保密,學生看到時都覺得很意外,非常興奮。
(據看看新聞3.22)
部分在線海外文憑
教育部不予認證
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3月19日發布公告稱,部分國家的某些高校和中介機構以疫情為借口,不斷推出各種在線課程,通過降低錄取條件、畢業要求或縮短學習時長等方式,大肆招收我國學生就讀。這些行為涉嫌變相售賣文憑,嚴重侵害了留學人員利益。為保證留學教育質量,對于此類文憑,不在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認證范圍內。
(據新華視點3.19)
女碩士當起孩子王
陳鳳霞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碩士研究生,去年10月下旬,她作為選調生,被派至武漢市黃陂區大邱灣村開展扶貧工作。每周六,陳鳳霞會準時來到黃陂區李家集街大邱灣村村委會閱覽室,為村里留守兒童輔導功課。為了調動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陳鳳霞建立起了家長聯系群,了解孩子們的成長環境。為了避免互相干擾,她安排不同年級分時段上課,設計籃球、手工、唱歌、做游戲等環節,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漸漸地,報名“周末課堂”的孩子從最初的十幾個到如今50多個,陳鳳霞也成了孩子們親切稱呼的“小陳姐姐”。
(摘自《楚天都市報》3.23)
教育部將新建75個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
近日,教育部發布通知,決定開展2021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的申報和建設工作。據悉,2021年度基礎學科拔尖學生培養基地的建設范圍是數學、物理學(含力學)、化學、生物科學、計算機科學、天文學、地理科學、大氣科學、海洋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含藥學)、哲學、經濟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等類別,計劃建設75個左右的基地。
(據微言教育3.19)
小學生考試答案驚呆閱卷老師
給你一個由圓形、梯形和三角形組成的簡單圖案你會創作出什么樣的線描畫?這是2020~2021學年度遼寧沈陽小學四年級教育質量綜合評價基本素養試卷的最后一道開放性試題,而小學生們給出的答案讓人眼前一亮,比題目更加“不按套路出牌”。孩子們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讓閱卷教師直呼“沒想到!”很多網友看到這些四年級學生的答案,更是自嘆不如。
(據央視新聞3.19)
大學師生用設計助力鄉村打造潮流IP
說起鄉村,人們總會想到古樸、自然、鄉土這樣的詞匯,似乎“時尚”“國潮”等只是大城市的標簽。然而,一群來自東華大學的師生打破了厚厚的“時尚壁壘”,助力鄉村成功“出圈”。2019年起,東華大學師生攜手浙江省寧海縣漲坑村村干部、村民共同探索走出設計賦能鄉村振興的新路。他們把當地番薯燒、番薯面、小洪拳、壘地獅子等獨一無二的“IP”進行再設計、再加工,并在土特產包裝、文創產品、鄉村庭園等項目上落地。先后推出系列文創產品,深受消費者和游客喜愛。
(據新華社3.20)
13歲少年在盲父賣唱攤邊讀書
廣西柳州13歲的韋慶逍每周會陪著雙目失明的父親韋利念,來到街頭、立交橋下賣唱。父親賣唱的4個多小時里,韋慶逍耳邊有歌聲,眼前有車輛行人,盡管環境嘈雜,他在旁卻能認真讀書、做作業,極其專注。父親韋利念表示,父子倆就像兄弟,兒子自覺讀書,自己能掙點就掙。
(據大米視頻3.18)
殘疾教師堅守孤島小學17年
位于海口市東海岸的美蘭區演豐鎮北港小學是一座孤島小學,也是北港島上唯一的學校。2004年,在海島養病的陳奕雄被村民和時任校長請到學校當代課老師,為了給孩子們更好的引導,陳奕雄時常跟著電視節目學歌曲,童謠、民歌、簡單的英文歌,他一首首學,又在課堂上一首首教。17年里他從代課老師成為了臨聘教師,教過的學生里有人走出小島進城就業;有人考上大學,有了更多的人生選擇。如今,身患晚期強直性脊柱炎的陳奕雄仍然堅持拖著病軀站在講臺上,希望能用自己的努力,讓留守在島上的孩子們愛上讀書,穩穩走上各自人生中的起跑線。
(摘自《海口日報》3.23)
初中生用定格動畫制作魔術大片
家住上海楊浦區的陳宇洋和繆思睿是上海民辦蘭生復旦中學的七年級學生。寒假前,學校老師布置了作業:小組完成一個定格動畫作品。于是,平時熱愛魔術的兩人,一起花兩個多小時拍完551幅照片,再用4個小時完成剪輯,自拍自剪完成了一部“魔術大片”。
(據021視頻3.17)
班主任向學生“下戰書”挑戰跳繩
杭州一名小學班主任金老師開學初就向學生“下戰書”,邀請同學們挑戰自己的30秒跳95下的跳繩成績,獲勝的獎品是金老師的教師餐。金老師說,看班上孩子寒假回來跳繩和仰臥起坐的測試成績不太理想,就想了個辦法激勵孩子們好好鍛煉。短短10來天,有22位同學挑戰成功,金老師表示,雖然輸掉了1個月的午飯卻超開心。
(據浙江新聞頻道3.21)
受傷后老師
左手寫板書上課
王新懷是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電子工程學院電信工程系的一名教授,主要帶《模擬電子技術基礎》。年前,王老師不小心右手受傷,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開學后他堅持用左手寫板書上課。學生們看到王老師帶傷堅持寫板書都覺得很感動很敬佩。
(據搜狐千里眼3.18)
地理老師設計
動漫風格講義
近日,山東濰坊一地理老師因設計動漫風格講義走紅。這位老師說,看到同學們總喜歡在書上畫動漫人物,就用動漫裝點了一下講義,不過很遺憾學校條件有限,不能批量彩印。自己作為一名青年教師,希望用更多的新方法帶領孩子們愛上學習。有網友評論:但凡有這樣的老師,地理也不至于不及格。
(據中新視頻3.20)
聽力障礙兒童組成
“蝸牛寶寶合唱團”
在上海市聾兒康復中心有一個“蝸牛寶寶合唱團”,這個合唱團的成員是一群天生有著嚴重聽力障礙的孩子。2019年,在上海音樂學院社會教育學院的協助下,合唱團正式成立。學唱歌對聽障兒童來說本身是件困難的事,老師需要一句句反復播放音樂,配合升起、降下的手勢進行發音指導。然而,在老師和孩子們的共同堅持下,合唱團里的聽障兒童不但學會了唱歌,也變得更加自信,社會適應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音樂的力量,打開了這群孩子們內心世界的一扇窗。
(摘自《新民周刊》3.22)
“博士團”上門
教小學生種菜
2020年4月,長沙市芙蓉區東郡二小將學校旁的一片荒地開墾為5畝見方的“郡農園”,并與學校附近的湖南省農科院研究所簽訂科普勞動教育所校共建協議。同學們不僅可以到農科院研究所參觀,來自研究所里的“黃瓜博士”“油菜花博士”“蔬菜博士”“植物博士”“茶葉專家”“昆蟲專家”等10多位專家還會定期“組團”到學校現場指導同學們進行農作物種植,所用的種子、肥料等都由研究所免費提供。
(摘自《光明日報》3.21)
腦癱老師悄悄
資助貧困學生3年
揚州市職業大學老師許文嘯,幼時因高燒引發腦性癱瘓后遺癥,但他不懈努力并成為老師。得知學生朱婷家境貧困,3年來他悄悄資助3000元。2021年,畢業3年的朱婷回學校看望老師,這才知道隱瞞了6年的秘密,她說要像許老師那樣做一個心中有光的人。
(據江蘇新聞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