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禮楷
那一年撤區并鄉,三所學校整體搬遷至離鎮政府5里開外的小河邊,合并為一所寄宿制中學。
新學校面積有100多畝,建有一幢教學樓、一幢綜合樓、一幢學生宿舍、二幢教師宿舍和一座禮堂。它們坐北朝南,如左右手,分列在學校主干道兩旁。校園布局整齊劃一,但樹很少,基本都是剛種的,夏天,陽光火辣辣地直射下來,明晃晃地讓人睜不開眼,感覺特別的熱。
老師和學生基本上來自附近農村,他們或多或少參加過生產勞動。老校長看見教學樓前宿舍樓后有大片空地,經集體討論,決定把這些空地分到各班,所種的菜全部上交到食堂,免費供師生食用,同時將各班種菜的數量和質量納入班級管理考核之中,學生的勞動表現作為評選“三好學生”“優秀班干部”的重要依據。
菜地分好后,師生們利用課余時間整地、播種、移栽、施肥、澆水、拔草、除蟲……過不了多久,豆角、辣椒、茄子、西紅柿、小白菜、芋頭、絲瓜和番薯等,凡是農家有的瓜果蔬菜,幾乎都能在學校菜園地見到。
美術課、生物課、勞技課、化學課、語文課,任課老師有時會把課堂設在菜地里,讓學生寫生,觀察菜苗的生長,熟悉不同品種菜的特征,了解綠色環保知識、探討病蟲害的防治。課后,師生們會去菜地上走走,到瓜地上坐坐,聞一聞瓜果飄香的味道,評一評誰班種的菜長得最好。欣慰的是,同學們并沒有因種菜而影響學習,孩子們期末統考時,各科成績名列全區前茅。
三年后,老校長光榮退休,從城里調來了新的校長,他說:“這個學期,我們要趁標準化校園建設之際,把我們的校園建成花園式學校。”
不久,市里來人對校園進行了重新規劃。接著,施工隊也來了,教學樓前的菜地變成了一個大花壇,里面種了很多好看的花草。學生宿舍樓后的菜地變成了學校的植物園,里面種有許多名貴苗木。又一個三年后,學校捧回了“花園式學校”的榮譽,一直到現在。
如今,學校越來越漂亮了,卻總想起那個種滿蔬菜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