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愛弟

摘要:將全納教育理念視為一種指導思想并引入教師教育是當今國際教師教育變革與發展的新趨勢。歐盟探索全納教師教育改革的動因包括全納教育的推進要求改革教師教育,社會文化多樣性要求教師具備全納教育能力。歐盟探索全納教師教育改革的歷程始于2009年,主要以項目的形式推進,先后分別啟動了全納教師教育項目及全納教師專業發展項目,并最終產出了一批重要的成果文件。其中,《全納教育概述》是全納教師教育項目最重要的成果,該成果因提出全納教師專業素質框架和全納教師培養方案而產生廣泛影響,但亦面臨諸多爭議。
關鍵詞:歐盟;全納教師教育改革;《全納教育概述》
中圖分類號:G65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1-0066-07
一、歐盟探索全納教師教育改革的緣由
21世紀初以滿足所有兒童學習需要的全納教育逐漸發展為國際教育界關注的焦點和重大研究課題。培養全納型教師必然成為構建全納教育體系的關鍵要點,進而必然要改革現有的教師教育,打造一個全新的全納教師教育體系,即將全納教育理念視為一種指導思想并引入教師教育。受此影響,歐洲特殊需要和全納教育發展署(European Agency for Special Needs and Inclusive Education)①于2009年啟動了全納教師教育項目(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TE4I),這是歐洲在整體層面上將全納教育理念引入教師教育的重要舉措,由此拉開了歐洲探索全納教師教育變革的序幕。[1]2012年后,歐洲特殊需要和全納教育發展署又實施了全納教師專業發展項目(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for Inclusion,TFL4I),以期探索出有助于加強全納教師專業學習的政策。總的來說,其動因有二:全納教育的推進要求改革教師教育;社會文化多樣性要求教師具備全納教育能力。
(一)全納教育的推進要求改革教師教育
現今,全納教育理念盛行全球。一些重要的國際機構均在其頒布的報告中詳盡闡述全納教育的重要性。2005年,經合組織(OECD)在《教師問題》(Teachers Matter)中指出當前社會對學校和教師的要求正變得越來越復雜,期望學校能夠有效處理不同的語言和學生背景,對文化和性別問題保持敏感,積極促進寬容和社會凝聚力的形成,以有效應對處境不利的學生以及有學習和行為問題的學生。[2]2008年,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局(UNESCO IBE)主辦的第四十八屆國際教育會議(The 48th session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ICE)表明決策者應深刻認識到全納教育的性質及其在消除歧視和使所有年輕人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齡人積極互動方面的作用;這是一個旨在尊重多樣性,尊重在需求、能力、特征和學習期望方面的差異化,同時為所有人提供優質教育,消弭一切形式的歧視的持續不斷的過程。[3]2009年5月,歐洲教育部長理事會(European Council of Education Ministers)重新商定了歐洲教育與培訓合作戰略框架,即《2020年教育與培訓》(Education and Training 2020,ET2020)。其中,該戰略框架的第三個戰略目標特別概述了針對具有特殊學習需求的學習者的政策方向:教育和培訓系統應確保所有學習者,包括處境不利者、有特殊需要者和移民,都可以通過第二次機會教育和更多個性化的學習完成其教育;教育應促進文化交互能力、民主價值觀和對基本權利和環境的尊重,并應打擊一切形式的歧視,使所有年輕人都能與來自不同背景的同齡人積極互動。[4]由此可見,這是一個追求“使恰當的學生能從恰當的教師受到恰當的教育”[5]的全納時代,全納教育基本理念得到了國際教育界的廣泛認同。
隨著歐洲范圍內對這些問題的討論越來越多,教師及教師教育對全納教育成敗的關鍵作用越發明顯。因此,對教師的素質要求也越來越高。2007年,歐洲共同體委員會(The Commission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負責教育的部長們提出教師應具有良好的專業資格、教學知識和學科知識、指導和支持學習者的技能和能力,同時應了解教育的社會和文化層面等重要特征。[6]此外,歐盟理事會(Council of the European Union)(2009b)亦指出“教師的知識、技能和奉獻精神以及學校領導的質量是實現高質量教育成果的最重要因素”。[7]儼然,教師及教師教育為發展全納學校、實現更加公平公正的社會提供了動力和保障。全納時代下的教師教育改革勢在必行。
(二)文化多樣性要求教師具備全納教育能力
歐盟積極探索全納教師教育改革的另一重要原因在于歐洲社會與教育發展的現實需求。全球化浪潮加快了地域間的人口流動速度,使歐洲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種族“大熔爐”。2015年,歐盟新增移民高達465萬人;近年來,歐元區的國際移民存量已超過4000萬人,在總人口中占比超過12%。[8]移民的大量涌入使歐洲各國的人口成分變得更復雜,文化和背景的多樣性日益突出,隨之引發了更嚴重的社會問題和文化沖突。同時,移民數量的遞增使歐洲學校的學生群體更加多元化。2004-2014年,英國中小學的少數族裔激增61%,其中以亞裔、英國黑人和非英裔白人為主。[9]但是教師隊伍的文化背景高度同質化、“文明中心主義”傾向較為突出,文化回應性教學能力相對薄弱,這使得少數族裔學生的學習訴求得不到充分保障。
面對多元文化社會帶來的關于教育公平的新議題,歐盟逐漸意識到學校失敗、個人及社會不平等的高昂代價,于是把目光投向了全納教師教育改革。歐盟委員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歐洲教育和培訓合作策略框架》(Strategic Framework for European Cooperation in Education and Training,ET2020)中指出“教育與培訓將在改善歐洲政治和經濟中新的不確定性和限制中扮演關鍵角色……致力于建設一個更明智、可持續和全納的社會。”[10]為此,歐洲經濟和社會委員會(EESC)提倡將全納教育作為一種基本理念引入教師教育與培訓,因為“全納教育要求所有學習者從出生起便有權利進入高質量的教育系統,這對教育有利;全納教育要求建立一個零排斥、沒有偏見和歧視的社會,使每個人都能行使自己的權利,這對社會有利;全納教育強調經濟的競爭力是基于勞動者真正的能力,而非不公平的競爭,這對經濟有利。”[11]可見,在教師教育與培訓中融入全納教育精神有助于確保所有學習者的需求都能得到無歧視的滿足與回應。這要求每一位教師都擁有全納專業素養和全納教育能力,進而催生了全納教師教育改革。
二、歐盟探索全納教師教育改革的歷程
(一)全納教師教育項目
1.全納教師教育項目的目標與任務
全納教師教育項目為期四年(2009-2012),其目標是探索如何通過職前教師教育(Initial Teacher Education)使所有教師都具有全納性(inclusive),因為其認為實施全納教育是所有教師的責任,而教師教育是全面開展全納教育所需的系統性變革(systemic changes)的關鍵杠桿點(key leverage point)。為此,TE4I項目需要確定從事教師職業的每個人在全納環境中工作所需的核心價值觀(core values)和能力領域(areas of competence),不論他們要教授的學科、接觸的年齡范圍或工作的學校類型如何。因此,來自25個歐洲國家的55多名專家需要解決兩個基本問題:在21世紀,全納學校需要怎樣的教師?全納教師的基本能力是什么?概言之,TE4I項目需要搜集和研究各參與國的教育信息及政策文件,構建全納教師專業素養框架,并探尋如何通過職前教師教育培養全納教師。
2.全納教師教育項目的重要成果
全納教師教育項目主要取得三大成果。第一,編撰《全納教師教育:國際政策文獻綜述》(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International Literature Review)。該綜述性文件對歐洲各國、國際教師教育、全納教育的相關政策文件和文獻進行了深入研究,著重探討在教師教育特別是在全納教師教育領域的國際優先事項以及正在進行的工作。第二,匯集《全納教師教育:關鍵政策信息》(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 Key Policy Messages)。該報告概述了全納教師教育項目的結論和建議,指出如果要有效地為教師做好在全納教育環境中工作的準備以滿足教室中更多不同學習者的需求,則需要進一步發展整個歐洲的教師教育:制定更有效的招聘和選撥程序;改善教師教育制度,包括職前培訓、入職指導和持續專業發展;加強教師專業發展,確保教師教育者的素質;提高學校領導能力。最重要的是,TE4I項目的研究結果表明有必要提高教師的能力并促進專業價值觀和態度的提升。第三,發表兩大重要研究報告:《全納教師概述》(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Profile of Inclusive Teachers)和《歐洲全納教師教育:機遇與挑戰》(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 Across Europe-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其中,經過對歐洲多國的教育實地考察和眾多項目專家以及教育專業人士的反復討論,《全納教師概述》的最終版于2012年正式面世。囿于篇幅有限,在此僅詳細論述全納教師教育項目最重要的成果《全納教師概述》。
(1)構建了全納教師專業素養框架。《全納教師概述》(以下簡稱《概述》)確定了適用于任何職前教師教育的全納教師專業素養框架,即四項核心價值觀、八項教師能力領域、三項能力領域構成要素及若干具體能力要求。其中,《概述》將四項核心價值觀視為全納教師專業素養的基礎,并從教師與他人和教師自身兩個視角界定其內涵。從教師與他人角度出發,核心價值觀包括:重視學習者多樣性——學習者差異被視為教育的資源和資產,支持所有學習者——教師對所有學習者的成就寄予高期望,與他人合作——協作和團隊合作是所有教師的基本方法;從教師自身來看,核心價值觀還包括:個人專業發展——教學是一項學習活動,教師對終身學習負責。
全納教師教育特別強調從全面的角度解構和重建教師關于學習者和全納教育的價值觀,因而每項核心價值觀之下分別涵蓋了兩大相互聯系且高度相互依存的能力領域,這些能力領域是對相應核心價值觀的進一步闡釋。為了使能力領域更加具體化,其又從完整的人的發展角度,以頭(知識和理解力)、手(關鍵技能和能力)、心(態度和價值觀)為出發點,依次對每個能力領域規定了具體的能力要求[12],從而構建出全納教師專業素養框架。
在“重視學習者多樣性”中,《概述》明確表示學習者的與眾不同是正常的。教師必須尊重、重視和理解學習者的多樣性,并將其視為有價值的資源,時刻反對任何對學習者進行分類和貼標簽的做法。同時,教師必須意識到其對待差異的不同態度將會對學習者的學業成就和學習潛力產生巨大影響。基于此,所有教師應明白:全納教育建立在對所有學習者平等、人權和民主的信念之上,是對所有學習者的一種教育方法,而不僅是那些被認為有不同需求并且可能會被排除在教育機會之外的學習者;實現全納教育是必須的,是不可協商的。出于此,《概述》要求教師學習關于學習者多樣性的基本信息及其作用,理解多樣性不能被視為靜態;教師應批判性地檢查自己的信念和態度以及這些信念和態度對教學行動的影響,確定在所有情況下應對多樣性的最適當方法,解決課程實施中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另外,鑒于學校是一個影響學習者的自尊和學習潛力的社區和社會環境,教師應努力將學校建設為一個尊重、鼓勵和慶祝所有學習者成就的學習社區。
在“支持所有學習者”中,《概述》指出教師應積極促進所有學習者的學術、實踐、社會和情感學習。為此,教師必須培養獨立自主的學習者,即培養學習者的自主性和自我決定性,發現和激發每個學習者的學習能力和潛力,發展學習者的學習技能、社會交流與互動技巧,使其成為學習中的積極決策者;教師應了到,其對學習者的期望是學習者成功的關鍵因素,因此必須對所有學習者的成就寄予高期待。由于學習者會采用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和學習方法,教師必須探索多樣化課堂中的有效教學策略,以支持他們在學習中發展自主權。這要求教師必須擁有關于學習者學習方式、支持學習過程的教學模式、如何發展基本技能、制定實施和有效審查個人教育計劃、課堂管理和教學評估方法、創建安全的全納的學習環境等方面的理論知識,必須發展能根據特殊學習需求做出回應性教學的技能、課堂領導技能、與學習者共同解決問題的合作能力、在課程開發過程中解決多樣性問題的能力以及運用各種口頭和非語言交流技巧以促進學習的技能。
The Process, Significance and Controversy of EU s Exploration
of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 Reform
Mai Ai-d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000)
Abstract:
Regarding the concept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s a guiding ideology is a new trend in the reform of intern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The reasons why the EU explored the reform of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 can be attributed to two aspects:the promotion of inclusive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and cultural diversity.The process of exploration began in 2009.It has successively launched two projects,“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 and “Teachers Professional Learning for Inclusion”,and finally has produced a batch of important documents.Among them, 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PROFILE OF INCLUSIVE TEACHERS has exerted profound influences, but it also has been questioned a lot.
Keywords:
European Union;the reform of inclusive teacher education;TEACHER EDUCATION FOR INCLUSION-PROFILE OF INCLUSIVE TEACH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