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帆 劉丹
摘要: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成為新時代重要任務。教師專業標準是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如何更新、構建適應和引領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教師專業標準,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的價值取向需要強調國家戰略需求、國際發展趨勢和實踐改革任務三方面的價值向度。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的重構必須重點考慮師德、素養、能力、體系等維度。
關鍵詞:新時代; 教師專業標準;價值;維度
中圖分類號:G451.1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1-0038-05
一、問題的提出
進入新時代,全球各國共同面臨復雜多變的國際局勢和紛至沓來的嚴峻挑戰。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是我國把握時代脈搏實現民族復興的重大戰略之一。師資是教育事業的核心力量,深化教師隊伍建設改革對于新時代教育事業發展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近年來,隨著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師范類專業認證實施辦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教育部等五部門《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以及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政策規劃的頒布實施,我國教師教育不斷受到重視,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成為新時代重要任務。
教師專業標準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基本依據,早已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 而我國現有教師專業標準體系中的規定存在一定的滯效性、封閉性、單一性,難以實現教育現代化戰略下的諸多挑戰與嶄新需求。如何更新、構建適應和引領新時代教師隊伍發展的教師專業標準,是一項重要而緊迫的任務。
二、應然追尋: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的價值取向
不同的標準制定主體往往根據利益相關者的信念做出選擇,政府主導型更注重宏觀視角下的綜合考量,站在更高的國家層面制定決策。根據我國新時代教師發展的新要求,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的價值取向需要強調國家戰略需求、國際發展趨勢和實踐改革任務三方面的價值向度。
(一)對接新時代國家教育發展需求
當今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一輪科技和工業革命蓄勢待發,各主要國家紛紛出臺新的創新戰略,加大投入,加強人才、專利、標準等戰略性創新資源的爭奪,力求搶占科技和產業革命高地。[1]如何在世界科技之林贏得一席之地,既是當前全球競爭中的巨大挑戰,更是必須把握的歷史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教育作為基礎工程,為戰略提供強有力支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的向往更加迫切。[2]隨著國家教育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的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大會的召開與《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的頒發,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成為新時代教育事業的重要使命。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興國必先強師。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教師隊伍不僅作為一項德政任務,更是造福民生發展的切實措施。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雖已取得明顯成效,但當前形勢下,我國教師隊伍建設還不能完全適應,教師總體專業能力與水平參差不齊,尤其部分教師素質能力較差、師德水平低下。《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指出:“培養高素質教師隊伍,夯實教師專業發展體系,推動教師終身學習和專業自主發展”[3],重新修訂教師專業標準既是回應新時代教育發展需求的關鍵之舉,也是我國教師教育事業自身改革的現實需要。
(二)順應國際教師專業標準的趨勢
21世紀初,世界各國紛紛出臺教師專業標準,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改革。早期的教師專業標準主要圍繞教師應該知道和做什么,明確教師的專業知識與技能,但不同國家對于教師專業標準的政策設計與具體實施存在顯著不同。一類側重于問責、監管和評定個人行為,例如,當時英國和美國基于技能的專業標準;另一類側重于發展,強調教學中的實踐規范,如加拿大安大略教師學院的專業標準。[4]在過去的20多年里,通過教師專業標準來定義教師工作在全球掀起一股改革浪潮,尤其是在英國、歐洲、美國和澳大利亞等西方經濟體,這與支撐這些經濟體的新自由主義政治意識形態有著密切聯系。[5]在新自由主義教育政策中,教師專業標準與以市場為導向的績效評估息息相關。
近年來全球治理體系調整極大影響了世界發展面貌,各國都在努力提升本國的國際地位。教育體系也承受著越來越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又推動著它們沿著趨同的改革路線前進。[4]法國前學校教學總監羅賓(Robbin)指出:“我們21世紀的學校必須教會學生能夠終生適應不斷發展的環境,以數字技術和許多專業變革為標志的全球化、多元文化、多樣性和復雜性日益提高,教育和教學專業的職業技能基準應轉化為教師和教育人員培訓中的這些變化。”[6]
另一方面,超國家層面的國際組織力量滲透甚至超越民族國家教育話語體系,例如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簡稱經合組織),其旗艦產品國際學生評估項目(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簡稱PISA)對各國教育政策和優先事項制定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生在PISA中的成績排名被視為綜合國力強弱的象征。許多研究表明,教師質量是學生成績差異的主要來源。[7]因而圍繞教師質量提升學生成績的議題成為各國教育政策改革的重點。其次,經合組織發起的教師教學國際調查項目(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 ,簡稱TALIS)也深刻影響著全球教師的實踐工作與專業發展。我國制訂教師專業標準起步較晚,自2012年首次頒布中小學、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之后,雖陸續制定了新的其他教師專業標準,但暫未進行修訂,一些內容不免難以適應當今教師專業標準運動。參考國際教師專業標準的趨勢,開展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修定工作迫在眉睫。
(三)落實基礎教育改革新任務
目前,我國基礎教育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已穩步進入新的階段,但仍然存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如學前教育體系發展較慢、義務教育面臨由基本均衡轉向優質均衡的難題、高中教育中普遍存在“唯分數”“唯升學”的應試教育傾向,等等。圍繞核心素養,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目標,認真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近年來各大政府部門相繼頒發了一系列文件推動基礎教育深化改革。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建立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機制,健全培訓課程標準;建立普通高等學校學前教育專業質量認證和保障體系,幼兒園教師隊伍綜合素質和科學保教能力得到整體提升。”[8]2019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構建全面培養體系、優化課程實施、創新教學組織管理、加強學生發展指導等意見。[9]隨后又立馬出臺了《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要求強化課堂主陣地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尤其強調優化教學方式,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應用。[10]
教師隊伍是保障基礎教育改革的重要支撐,在推進課程、教材、教學改革等方面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面臨多維改革的新任務,無疑對教師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關鍵時期重新修訂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是服務基礎教育發展大局,確保各項改革能夠有效銜接、協調推進的重要且必要措施。既能為教師教學實際工作提供指引,又能促成工作合力打破體制機制性障礙。
三、守正創新: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的重構維度尋求新的構建維度是深化教師專業標準改革的突破口和著力點,結合上述分析與當前專業標準中存在的不足之處,重點從師德、素養、能力、體系等方面進行探討,從而為我國新時代教師專業標準研制提供參考意見。
(一)以禁止性規定著力完善師德師風建設
教師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必須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這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不可或缺的素養,更是教師立德樹人的基礎。全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提升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教師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我國目前各類教師專業標準文件中均強調師德為先,把專業理念與師德擺在首要位置。但多以“倡導性”規定為主,常使用“貫徹”“理解”“認同”“樹立”等詞語,較少直接使用禁止性表達。如《幼兒教師專業標準》的19條專業理念與師德的基本要求中僅一條采用禁止性表達,即“不諷刺、挖苦、歧視幼兒,不體罰或變相體罰幼兒”。[11]
我國自古以來非常注重個人道德修養,強調克己內省,要積極開展主觀的道德約束,而不一定要受外來的強加限制,這也反映在傳統的師道中。現代有關師德規范內容大多是在傳統的師道中發展起來的,對教師寄予了極高的期望,充滿著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其明顯特征表現為要求教師自覺自律。這一出發點當然是積極的,但依歷史可循,政策理論與政策實踐兩者之間往往容易出現偏差,最終導致效果并不如愿。師德建設雖已取得長足進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失范現象,其中不乏嚴重犯罪行為。教師首先作為社會個體存在,必然受所處的大體環境影響。社會的轉型既帶來了活躍的經濟,同時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其它的沖突。體制混變致使教師在“面臨與解決特定問題時陷入無章可循、有章難依或隨意擇章的境地,結果產生失范行為。”[12]
現代教師專業標準在傳承優秀的師德傳統的基礎上,更需要思考如何適應新時代道德倫理層面的變化。師德師風反映的本是社會和公眾對教師的期望,因此很有必要從他律角度加強禁止性規定,著力完善師德師風建設,對于“可為”與“不可為”應明確劃清界限。既要注重個體的價值需求,也要進一步增強法律效力,人性化、精細化、縱深化專業標準中的師德規范,而不是以籠統概括的表述簡化之。一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針對性指引,二為豐富監督考核操作性依據,三與其他師德建設機制兼容銜接。
(二)以核心素養為導向豐富專業知識領域
專業知識是教師開展教育教學活動的根本條件,也是構建教師專業標準的重要維度,基于核心素養的基礎教育改革相應地為進一步擴充教師專業知識體系提供借鑒。
第一,完善有關學生身心發展知識。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建立在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上,而個體的發展具有相似性與差異性、穩定性與可變性,因此以往的專業標準在這一領域中注重教師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不同學段的學生發展規律、顯著特征等。但遵循個體發展特征,恰恰是在當今社會變革所引起的人文生態環境變化情形下最難以做到的,因為學生群體正呈現不同規模的分化,教師所面臨的實際情況越來越復雜棘手,多樣性學生群體凸顯出來。例如留守兒童群體、流動兒童群體、單親家庭子女以及其他缺乏社會支持的青少年群體等。教師增加這方面的知識,可在關注學生成長背景與生活環境方面發揮教育的引導功能。
第二,創新網狀結構拓展學科知識。傳統課程模式設計已被改變,因而學科專業性的慣性思維容易囿于學科主義視域。在單向度的學科專業知識基礎上,必須加深對核心素養內涵的理解,發散網狀式思維構建更宏觀的復合型知識結構,使教師具備不同的問題視角,對任教學科積極進行探索與研究。此外,僅僅了解跨學科之間的聯系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掌握綜合性教學靈活多變的特點,懂得如何整合其他學科知識有效發揮其關聯作用。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教師教育課程改革,強化專業課程的科學性與創新性。
第三,深化教育教學基本理論素養。一方面,面臨多元變革衍生的一系列教與學的問題,必須重新審視教育科學知識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的支撐角色;另一方面,教育科學領域的豐富研究成果與實踐成果引起教育界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多元智能論、情境式教學理論、融合教育理論、家校合作理論等,及時甄選新理論、新方法是現實所趨。常規的邊界被不斷打破,21世紀的新時代教師應當掌握更全面的教育教學理論與方法,與時俱進、終身學習,為未來的學校與教育做好準備。
第四,加強通識知識中的文化理解與傳承。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與美國21 世紀學習聯盟(P21)開展合作,在P21提出的21 世紀核心素養4C 模型(審辨思維、創新素養、溝通素養、合作素養)的基礎上,新增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在5C 模型的核心素養框架中承擔著價值樞紐功能。[13]面向國內,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這也是“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一環。
(三)主動適應信息技術變革加強教學能力
進入新世紀以來,教育信息化的不斷發展助推了教師教育的信息化,這對教師專業能力提出了新的挑戰。[14]目前,我國各類教師專業標準僅規定教師應具有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將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整合應用到教學中。
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無數行業遭到巨大沖擊。在學校里,我們可以看到數字化信息技術正在顛覆傳統的課堂,傳統技術手段已難以適應多元化信息交互、達到個性化學習的目的。然而,信息技術創新應用的本質不是技術工具的創新,而是將信息技術作為創新的跳板,帶動教育本質的創新,實質是教育目標創新引領教育方式創新,從而培養適應智能時代和工業4.0 時代的人才。[15]教學質量很大程度上仍然取決于教師的實踐能力,而不單純是技術工具的應用。作為輔助工具,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多的支持,而絕非取代。
新時代創造智慧學習環境,將人工智能、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科教學中,涉及到教學策略、教學方法、課堂組織形式、教學評價以及師生關系等各個方面。教師必須主動適應變革,加強信息技術運用能力,在教學中提升革新與創造能力。與傳統應用能力突出“優化教的能力”不同,創新應用能力突出“教師促進學的能力”,是指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支持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與學的能力,教師需要使用信息技術,旨在培養學生適應智能社會的自主學習能力、創新能力、表達能力、合作能力、批判思維能力、復雜問題解決能力等核心素養。[16]教師專業標準應制定更完善明確的有關信息技術方面的教學能力維度和要求,加緊彌補這一空缺。
(四)分科分級多維度構建本土化專業標準
在理論層面,已有許多研究者對國內外相關問題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邏輯支撐。在實踐層面,卓越教師培養計劃改革項目的頒布與實施積累了許多可靠經驗。目前我國的各類教師專業標準多為通用標準,鑒于我國教師隊伍基數龐大,結合實際情況來看,立足國情,借鑒他國相關改革經驗,拓寬本土化標準建設路徑,在現有基礎上制定不同學科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專業標準十分必要且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首先,針對不同的學科領域,召集學者與專家積極開展調查與研究,依據學科專業知識、應具備的能力與素養等要求作出詳細的界定,從而制定各具特色的單科教師專業標準,以便為不同學科的教師提供更加清晰和適用的參考框架。其次,教師的專業發展是一個連續性的過程,制定各階段教師專業標準旨在幫助教師在不同時期指明前進方向,明確各階段應具備的專業水平與要求,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標準的導向作用。同時,也有利于考核與評選中增強規范性與公平性,從而激發教師努力達到理想階段,認真規劃職業生涯,將終身學習理念真正貫徹到個人工作中。這也有助于完善我國教師專業標準體系的層次性與系統性。
四、結語
新時代的背景下,教師專業化的理念層面和實踐層面不斷外延,教師專業標準的價值取向與維度構建必須跳出原有的范式進行更新,從而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蓄力助瀾,積極迎接現在及未來的挑戰。
參考文獻:
高祖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豐富內涵[N].學習時報,2019-1-21(A1).
[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EB/OL].(2018-1-20)[2020-4-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8/content_5266234.htm.
[3]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EB/OL].(2019-2-23)[2020-5-2]http://www.gov.cn/xinwen/2019-02/23/content_5367987.htm.
[4]Francesca Caena.Teacher Competence Frameworks in Europe: policy-as-discourse and policy-as-practice[J].European Journal of Education,2014,49 (3):311-331.
[5]Misty Adonioua,Mary Gallagherb.Professional standards for teachers—what are they good for?[J].Oxford Review of Education, 2016,43(1):109-126.
[6]Ministère de lducation National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e et de la Recherche.Le référentiel de compétences des métiers du professorat et de l éducation
[EB/OL].(2015-7-3)[2020-4-17]https://www.education.gouv.fr/le-referentiel-de-competences-des-metiers-du-professorat-et-de-l-education-5753.
[7]John Hattie.Teachers Mak eachers Make a Diff e a Difference, What is the r ence, What is the research evidence? vidence?[J].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2003(1):1-17.
[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EB/OL].(2018-11-15)[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18-11/15/content_5340776.htm.
[9]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推進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導意見[EB/OL].(2019-06-19)[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6/19/content_5401568.htm.
[10]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EB/OL].(2019-06-23)[2020-5-10]http://www.gov.cn/zhengce/2019-07/08/content_5407361.htm.
[1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的通知[EB/OL].(2012-9-13)[2020-4-26]http://www.moe.gov.cn/srcsite/A10/s6991/201209/t20120913_145603.html.
[12]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84.
[13]劉妍,馬曉英,劉堅,魏銳,馬利紅,徐冠興,康翠萍,甘秋玲.文化理解與傳承素養:21世紀核心素養5C模型之一[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0,38(02):29-44.
[14]劉東方,楊思帆.我國教師教育研究的熱點領域與知識基礎——基于2001年以來CSSCI學術論文的知識圖譜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39(13):37-40.
[15]南國農.教育技術學科究竟應該怎樣定位[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13(3):2-7+189.
[16]王永軍.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創新應用能力框架構建研究——基于ISTE 2017版《教育者標準》[J].遠程教育雜志,2019,37(06):50-60.
Value Orientation and Dimensions Updating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n the New Era
Yang Si-fan,Liu Dan
( College of Educational sciences,Chongqing Normal University,Chongqing 401331,China)
Abstract:
Building a high-quality teacher team both innovative and professional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in the new era.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is the fundamental basi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team. How to update the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 which enable to adapt and lead to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in the new era is very significant and urgent. National strategic visio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trends and practical reforms should be valued in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and the reconstruction of standards must lay great emphasis on dimensions such as teacher ethics, literacy, ability, and system.
Keywords:
The New Era;Teacher Professional Standards;Value;Dimens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