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莉 王云飛楊
【摘要】美育是培養醫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是醫學生文化素質中不能缺少的組成部分。在醫學院校如何改進美育課教學方法,讓醫學生在大學期間能夠認識到審美能力對一個人素養的重要性,同時改進教學方法提升醫學生審美鑒賞能力,對加強醫學生的人文關懷和職業道德有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美育;審美意識;醫學生;人文素質;醫德;醫學美學
【中圖分類號】G62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1)05-090-03
【本文著錄格式】董莉,王云飛楊.改進美育課教學方法,提升醫學生審美意識[J].中國民族博覽,2021,03(05):90-92.
“對美的感受和追求是人類最基本的嗜好”,這是席勒美育書簡第一封信闡述的主要思想。他強烈指出我們每個人對美的認識和追求應有濃厚的興趣和愛好。在培養當代大學生教育過程中也應該貫穿審美教育,因為認識美、感受美、追求美是一個大學生的基本素養。而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精神層面享受的需求也越來越高,醫學院校在培養大學生的過程中也不能缺失教育方針“德、智、體、美”中的美,這個美就是美育。因此,醫學院校不但要教育學生正確的審美觀還要進一步提高學生的思想精神境界,使他們有醫務工作者必須具備的醫德和人格。下面從五個方面談談如何改進美育教育教學方式方法,提升當代醫學生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
一、美育課教育教學要適應美育新要求,緊跟新時代
2018年4月教育部長陳寶生在學校美育工作會議暨第三批學校美育改革發展備忘錄簽署儀式上強調:我國學校美育改革發展進入加速提質階段。還指出:教育具有壓服的“無美之教”、懾服的“小美之教”、說服的“大美之教”、收服的“優美之教”、心悅誠服的“美美之教”這五重境界,美育是關鍵要素[9]。要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我們醫學院校美育課教師必須進一步更新觀念、改革創新,把培養合格醫學生的審美觀和培養醫務工作者的醫德結合起來,把陳寶生講的教育的五重境界領會好、貫徹好,才能做好新時代醫學院校美育加速提質工作。
首先,美育課教師要進一步從思想上明確認識,“美育”不是一門具體課程,而是教育的一項基本“育人”目標,是所有教育內容和教學課程都不可或缺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而“美育”就是其中最重要的“目標之一”[2]。陳丹青曾說,“學校教會了我們競爭和規則,卻沒有教育我們如何感受美”;在大學期間更是只教給學生弱肉強食的競爭法則,卻沒有提供給他們更多接受美的機會。因此,加強美育,提高審美意識對于醫學院校的大學生來說更加必要。以藝術教育為主要載體的美育,不僅僅給學生審美方面的學科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美育培養學生認識美、體驗美、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從而提高醫學生的人文素養和人文關懷能力,進而能提高醫學生的人格和醫德。其次,我們教師應該清楚地認識,美育是一種教育方式方法和理念,美育實施的方法途徑是通過各種各樣藝術形式中的美和藝術課程來實現。第三,醫學院校學生課業負擔重,臨床實習時間長,我們要努力改進藝術課教學方式方法,從每一堂藝術課抓起,拓寬藝術實踐課渠道,開設藝術工作坊,舉辦各種文化藝術節等等,讓醫學生最大可能去喜歡和接觸藝術,使醫學生能真正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和美。
二、美育課應遵循美育學科特點,融入核心價值觀教育,弘揚中華美育精神
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人,學校美育教師肩負著歷史的使命,時代越發展,就越來越證明美育的重要性。美育課教師的育人初心不僅僅是給學生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還要讓同學們世世代代弘揚傳播中華民族美德和革命英雄大無畏精神,我們美育藝術課教師的使命就是發揮美育、藝術課的潛在的優勢,用一首紅色經典歌曲,一部愛黨愛國題材的電影,一部革命年代的歌劇、話劇等這些愛國主義教育的好素材,引導培養大學生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的同時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升大學生文化自信。
一些大學生喜歡關注流行、時尚的‘垃圾文化,唱誦經典、研讀國學之美的學生少之又少……要講好美育課,藝術課教師也要與時俱進,在音樂和藝術美育等課堂中,要努力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學校美育教學全過程,才能緊跟新時代。2018年8月總書記在給中央美術學院8位老教授回信中強調:“美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塑造美好心靈具有重要作用。你們提出加強美育工作,很有必要,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這就是我們美育課教師教育教學應該遵循的新時代的目標,在醫學院校培養學生審美觀和審美能力要結合專業特點和培養目標,對醫學生樹立審美觀的培養過程,就是把學習和生活中的美一點一滴浸潤他們心靈的過程,也是提高他們審美意識和人文情懷的過程。如美育課中融入“長征精神”“紅巖精神”“非典精神”“女排精神”“抗擊疫情最美逆行者”等等內容,把中華民族的美德、民族精神和英雄氣概、奉獻精神貫穿美育課程中,從這些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民族精神、奉獻精神中吸取營養,增強學生在課堂上的獲得感,激發醫學生的使命感,給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審美觀,提升醫學生的人文情懷、人格和醫德,進而提高醫學生對職業的敬畏感。我們這些年堅持把最美鄉村醫生、感動中國人物等等融入到美育課中,引導、教育、啟發醫學生的人格和醫德,從畢業生服務社會和就業醫療單位反饋的情況來看效果還是比較好的。
三、加強改進教學環節中的實踐體驗環節,是提高學生審美意識的關鍵
美育、藝術課老師在課堂上不僅僅要求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還應該引導同學們有一顆善于體驗美的心靈。怎樣提高學生對藝術和美感興趣呢?就是引導教育、藝術實踐和提高抬頭率。只有因勢利導、兼顧現代審美意向,注重審美導向教育,才能起到好的效果,否則會適得其反。如:民歌欣賞,對于年輕人來說興趣肯定沒有通俗歌曲有吸引力,任課教師通過最好的音響視頻播放《妹妹的山丹花》,其中第三段歌詞,‘開不開的個山丹花,我連根拔上來哎,把把哈甭(讀bao)損壞呀,送給我的個尕妹妹兩鬢間帶呀,妹妹山丹紅花開呀。雖然要用地道的方言演唱,但只要教師把歌曲其中的難點和要點教清楚,同學們一節課下來基本都學會了,之后與同學們溝通學唱歌曲的體會,再進一步把歌曲中的旋律美、歌詞美、韻味美都一一講出來,尤其是蘊含在其中的羞澀的,對渴望得到甜蜜愛情的那種韻味和意境要講得入木三分時,你會馬上感受到同學們激動的情緒和那種強烈的學習興趣。當然,教師一定還要拿通俗歌曲中的經典,如用《死了都要愛》等做例子比較效果會更好。打鐵還需自身硬,這就需要藝術課教師必須具備一定的藝術專長和審美修養才行。
醫學的根本任務是維護人類身心健康,美學是研究各種美的現象的科學,兩者尋求的 “健”與“美”是人類社會追求的目標,社會美是以人的身心健康為中心的。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沒有人的健美就沒有社會的完美[9]。除了美育和藝術課教師,醫學專業課老師應結合科目中包含的醫學美之內涵,如解剖學老師穿插講解人體結構時,應該不失時機的給醫學生講解人體結構上的黃金分割比例及對稱、比例均衡、協調、完整、統一基本元素在人體解剖上的體現,使學生認識、領悟、品評正常人體的形體美、健康美和醫學的科學之美的內涵,增加學習興趣,感受醫學美對心靈的凈化和震撼。這樣做也使得醫學專業課和美育課得以恰當地結合,學生也能夠深刻感受到專業課中包含的美,從而加強了對專業課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另一方面促進了美育在醫學專業課的滲透,可謂是一舉兩得。
四、挖掘當地經典民族特色文化藝術,是提高同學們審美經驗和學習藝術興趣的最佳方式
醫學生在大學期間,從思想上比較重視醫學專業課的學習,加上醫學生的專業課比較多且臨床實習任務重等因素的影響,給他們上藝術課是感覺有普遍不重視選修課的緣故,比較費勁。如果想上好藝術選修課就需要改進教學方法,必須要改變原來的一本教材、一塊黑板、一根粉筆、看看視頻、聽聽音樂的老模式。首先要設計好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案,讓學生在課堂上吸收到藝術之美的養分,要有獲得感,讓學生們明白什么是正確的審美觀 ;其次,要注重在每一堂課上啟發引導大學生的興趣,只要同學們有興趣,那么就不失時機地進行審美意識的引導教育,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了。
我們地方院校,都是當地的學生占大多數,盡量挖掘當地經典民族特色文化藝術,讓同學們在有限的課堂上不僅了解當地的民間文化藝術(如:蘭州葫蘆雕、黃河石;慶陽香包、剪紙;臨夏磚雕;臨洮洮硯,嘉峪關夜光杯等等)。還應該了解當地許多著名藝術家(如:甘肅著名女雕塑家何鄂雕塑《黃河母親》、張保和的蘭州快板等等)。另外,還應該了解自己的家鄉——甘肅。甘肅是一個有豐厚文化底蘊的省份,在這里不但有舉世聞名的絲綢之路,歷史悠久的甘肅仰韶、齊家和辛甸文化,同時還有讓人神往的敦煌莫高窟、天水麥積山石窟等;而甘肅的民族民間藝術更是豐富多彩:隴東的信天游、隴東的大秧歌、蘭州太平鼓、武威攻鼓舞、隴西云陽板等。這些特色的民間文化藝術讓所有的大學生再一次認識了不一樣的甘肅,還有甘肅臨夏、臨洮一帶深受老百姓喜歡和流傳的河州花兒和洮岷花兒:《上去高山望平川》《阿哥的白牡丹》《數麻雀》《尕老漢》等耳熟能詳的經典曲目的時候,總能令同學們情不自禁地雀躍和為甘肅人而驕傲。
作為藝術課教師,不論是當地的民族民間藝術還是經典民族花兒,在課堂教學中,把原汁原味的地方特色一定要介紹清楚。在《跟我學民歌》《戲曲鑒賞》課上老師給同學們示范的時候,要盡力做到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比如教同學們演唱《尕老漢》第一句“一個嘛就尕老漢喲喲,七呀十七來嘛喲喲”(七的發音唱作:呲牙咧嘴的呲的發音,花兒的韻味就對了)時,要注意方言的同時再加上動作表演效果就非常出彩。同學們想學習演唱花兒的好奇心和興趣馬上就有了,最多兩節課下來同學們已經演唱得很不錯了,模仿能力好的同學就已經能夠給大家在當堂演唱表演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啟發蘊藏這一字一句中的民族民間藝術之美——花兒之美,要求同學們不僅要了解而且還要去學習實踐,不僅要聽流行音樂、通俗歌曲,而且一定要了解掌握當地的民族民間文化藝術特色。只有了解掌握基本的演唱和其他實踐技術,才能發現蘊含在民族民間的藝術以及我們生活中的美,才能提升醫學生的藝術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最終也會理解為什么說“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五、構建文化環境和課外文體活動地開展是提升醫學生審美體驗和審美意識的有效方法
美育倡導者蔡元培認為,美感教育不同于智育,也不同于道德教育,它不屬于知識與意志,而“屬于感情”,美育對于人們的感情的陶冶作用是德育、智育不可替代的。
在學校層面應該注重構建良好的文化環境,通過開展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文體活動,培養醫學大學生的文藝才能和展示勇于拼搏的個性及自信心。此外,藝術課教師利用業余時間應搞好課外藝術團輔導同時多聘請各類專家人員開展文學講座,并定期舉辦各種文體比賽等,給大學生搭建平臺展示文藝才能,另一方面也鍛煉大學生的表演、表達能力和自信心。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都是為了達到啟蒙和養成學生能夠辨別與認識美,并善于發現與創造美的良好審美素養。如此豐富且感性的教育,一門課程是不能勝任的,而應該貫徹在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它還應該在家庭和社會空間里獲得浸潤和熏陶。提高醫學大學生的人文修養,以文化藝術感染力教化人的情感世界,使醫學大學生在濃郁的人文氛圍中感受各種藝術帶來的美感和精神食糧,并使心靈和情操得到熏陶,進一步提升審美意識,增強自身感受人文關懷的能力,也會促使醫學大學生變得更加理性和完善,并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及生活中懂得如何正確處理和對待情感問題,營造舒適和諧的醫院氛圍,使病患對醫護工作人員的服務越來越滿意,對我們培養的醫學大學生質量也會越來越滿意。
參考文獻:
[1]李光榮. 大師談美[M]. 重慶,重慶出版集團,2008.
[2]王福陽.美育與藝術教育的是與不是[J].福建教育,2016(18).
[3]董紅果.加強音樂的審美導向[J].閱讀與鑒賞,2007.
[4]王志國.談談音樂教育的育人功能[J].成才之路,2010(13).
[5]管建華.21世紀中國音樂教育展望[J].音樂生活報,1999.
[6]陳寶生.扎實推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N].中國青年報社,2018-04-21.
[7]高秀玲.淺談醫學教學中的美育[J].中華實用醫學,2004.
作者簡介:董莉 (1966-),女,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音樂系,音樂學,甘肅中醫藥大學,副教授,馬克思主義學院直屬黨支部書記,從事教學工作和行政黨務工作,研究方向為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美育在醫學生成長成才中的作用、藝術教育對大學生的影響;王云飛楊(1989-),男,漢族,遼寧沈陽,碩士學歷,甘肅中醫藥大學,講師(副科),研究方向 為音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