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雪冬

事 件
2021年1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法(草案)》(以下簡稱《草案》)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草案》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jiān)護人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責任人,并規(guī)定了政府、學校、其他有關社會公共機構等不同主體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的責任和義務。
評析
《草案》通過立法的形式,給家庭教育設定了底線,厘清了家庭、政府、學校和社會之間的關系,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得以凸顯。
不得不承認,目前我國的家庭教育還未處在一種“自覺”的狀態(tài),不少父母不知道該用什么樣的價值觀和成長觀來塑造孩子,甚至將“不打不成器”作為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學校作為教育的專門機構,理應發(fā)揮自身教育方面的優(yōu)勢,成為家庭教育的引導者。
那么,學校如何引導家庭教育呢?
首先,家長的教育行為是受其教育思想和教育觀念支配的。學??山柚逃?、心理等專業(yè)團隊的力量,指導家長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同時,還應向家長普及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引導家長關注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家長明確一個合格的家長應具備的素質。不僅要幫助家長解決觀念和認識上的問題,更應注重幫助家長解決教育實踐中經常會遇到的一些容易被忽略、棘手的具體問題。學??赏ㄟ^相關知識的傳授和經驗的介紹,幫助家長掌握基本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其次,學??赏ㄟ^家委會等組織平臺,創(chuàng)新支持方式,實現(xiàn)普遍性與差異性相結合。學校可借助家委會,協(xié)助學校向家長宣傳上級行政部門關于家庭、學校教育的各項要求和相關政策,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通過家委會制定或貫徹學校關于落實相關工作的重要決議和工作要求。學?;虬嘀魅慰山M織召開家長會、經驗交流會和小型座談會等,指出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建議。有條件的學??砷_設家長學校,向家長系統(tǒng)傳授育兒知識,交流推廣成功經驗,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和水平。對于家長的個性問題,教師可進行個別訪問與交談,通過訪談與家長進行充分溝通,幫助家長改變錯誤的教育態(tài)度與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教育從來不是哪一家的事,雖然學校作為專門的教育機構,需要承擔家庭教育引導者的角色,但未來的教育需要家庭、社會、學校協(xié)同發(fā)力,形成政府牽頭,學校唱戲,社會各方積極參與的育人共同體。從這個角度出發(fā),《草案》對政府、學校、其他有關社會公共機構等不同主體在促進家庭教育方面的責任和義務的清晰界定,對于促進各方對教育的參與,增強或改變家長的角色意識,豐富和增長家長的教育知識,提高家長家庭教育的觀念、能力和水平,具有較強的現(xiàn)實意義。
欄目編輯 _ 張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