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君
為了更好地培養自律、樂學的班級氛圍,二年級時,我圍繞常規習慣和平時測驗成績,在班內實施了積星獎勵和小組評比機制。有了這樣的獎勵機制,學生的表現更好了。可小王卻是個例外。他課上搖桌子、吹口哨,課下嚇唬人、給同學取外號……這些都讓負責的小干部頭疼不已。
為了幫助小王,我降低了他在小組評比中的標準,可這樣的“照顧”對小王只見效了短短幾天,當第一周還是沒有得到獎品時,小王的習慣變得更差了,對他的告狀聲更是此起彼伏。于是,我把小王請到了辦公室。通過聊天發現,他本來已經下定決心努力改變,卻還是被那些表現好的學生遠遠甩在身后,這個積分規則對他來說太難了。這次交談讓我明白了:評比規則適合大多數學生,卻沒有兼顧到小王這樣的學生。
針對這種情況,我成立了第六小組,我任組長,組員由每組抽出一個積分最低的成員組成。我們一起制定了“專屬規則”:在常規習慣方面其他組的規是“給兩次提醒機會”,而第六組則是“給三次提醒機會”;在學習測驗成績方面,其他組是課后自主復習,而第六小組是我利用午休和課間親自帶著他們寫復習要點。專屬積分規則的實行,讓第六組組員的積分提高不少,兌換獎品的機會也增多了。
然而,小王在第六小組的表現也差強人意。我又跟小王談心,了解原因。原來,有些任務對他來說太難了,如升國旗時他站一會就堅持不住了,上課記筆記的時候他覺得已經寫得很快了,可還是最慢的。聽了小王的話,我心里很著急,在和三個小干部商量后,我們決定制定三個“微小目標”,幫助小王一點點進步,即“早讀一分鐘站立練習、午休一分鐘寫字練習、每天找小王一個優點”。每天早讀時,體育委員盯著鐘表幫小王練習立正一分鐘;午休時,學習委員幫小王練習一分鐘寫字;生活委員每天努力尋找小王身上的一個優點。小王看到大家這樣真誠熱情地幫他,也更加努力了。在小干部的幫助下,小王有了很大進步。
規則放寬一些,目標設小一些,閃光點多找一些,讓小王從良好的表現中慢慢獲得快樂和自信,他的學習動力也越來越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