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尕拉毛
摘要:為了解青海某規模化牛場奶牛乳房炎的的發病狀況,筆者共走訪調查采集5個規模化牛場牛乳樣品150份,通過應用細菌分離鑒定、生化實驗及藥敏試驗等方法對該區域奶牛乳房炎致病菌進行分析鑒定。結果顯示:150份樣品中檢出大腸桿菌22株,檢出率為14.7%(22/150);金黃色葡萄球菌8株,檢出率為5.3%(8/150);鏈球菌4株,檢出率為2.7%(4/150)。大腸桿菌對頭孢他啶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阿莫西林、頭孢他啶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鏈球菌對阿莫西林、氨芐西林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
關鍵詞:乳房炎;奶牛;細菌分離鑒定;藥敏試驗;防治
奶牛乳房炎(Mastitis)又稱乳腺炎,是奶牛養殖生產中比較常見、危害較為嚴重的一種疾病,一旦發病就會給奶牛養殖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1]。一般情況下,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奶牛乳房炎的發病主要是由機械性刺激、化學物理性損傷及病原微生物的入侵等3方面因素引起的。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病原微生物的入侵,引起牛乳房炎的病原微生物有10多種,以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大腸桿菌為主,約占致病菌的90%,且由大腸桿菌引起的乳房炎隨時可發生,發病率較高。相關研究結果表明,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乳房炎大概在50%左右。金黃色葡萄球菌不僅對產奶量和奶品質具有一定的影響,甚至威脅到人類身體健康[2]。最近幾年隨著青海地區奶牛養殖產業規模的擴大,奶牛存欄量增加,乳房炎的發病率也隨之加大,進而導致不合格奶牛的淘汰率升高,奶品質降低,嚴重制約奶牛養殖業的健康發展。因此本研究調查了青海部分規模化奶牛場乳房炎的發病情況,并對主要病原菌進行鑒定和藥敏試驗,為青海奶牛乳房炎的預防和治療工作提供參考。
1材料與方法
1.1乳樣采集
2019年8月份對青海某地區5個規模化牛場走訪調查,普遍存在乳房炎發病情況,并采集乳樣150份,裝入無菌管中并編號記錄,采集后用冰袋包裹及時放在4℃冰箱,若時間較長應放-20℃保存備用。
1.2試驗試劑
營養肉湯、營養瓊脂、伊紅美藍瓊脂等試劑均購自于上海生工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藥敏紙片(氟苯尼考、阿莫西林、氨芐西林)等購自于北京路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1.3試驗儀器
顯微鏡、恒溫培養箱及生化PCR儀等。
1.4細菌分離培養
乳樣增菌處理后在超凈工作臺進行劃線接種于EMB培養基、BP培養基平板、鮮血瓊脂培養基等,37℃恒溫培養18~24 h,觀察培養的菌落生長情況及形態。
1.5藥敏試驗
將氟苯尼考、頭孢他啶、對青霉素、鏈霉素等藥敏片均勻地貼在涂好菌液的培養基上,37℃恒溫培養18~24h后,進行結果判定。
2結果與分析
2.1乳房炎致病菌分離結果(見表1)
由表1可知,菌液接種到培養基培養后,將疑似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菌株純化后共得到34株純化株。
2.2藥敏試驗結果
藥敏試驗檢測結果顯示,大腸桿菌對頭孢他啶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阿莫西林、頭孢他啶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鏈球菌對阿莫西林、氨芐西林敏感,對其他藥物耐藥。
3討論
大腸桿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致病菌,不僅威脅著奶牛的健康,影響奶制品的品質,患病奶牛經過用抗生素治療后,抗生素在奶制品中的殘留進一步威脅著人類的健康,比如毒素中毒、腹瀉、腸炎等癥狀。本研究結果表明,引起5個養殖場奶牛乳房炎的致病菌依次為大腸桿菌(14.7%)、金黃色葡萄球菌(5.3%)和鏈球菌(2.7%),主要以大腸桿菌為主,與李廣棟等的研究結果類似,但本試驗檢出率比較低,可能是由于當時采集樣品時為8月份,氣候條件比較好,陽光較充足,加之5個養殖場衛生環境也比較好,所以致病菌檢出率較低。E養殖場的大腸桿菌檢出率高達20.6%,其他2種菌未檢出,說明該場區致病菌較單一,但應注意環境衛生,盡早治療。
4防治
由微生物引起的乳房炎日常管理應注意飼養環境及正確的擠奶方式,正確的擠奶方式可以減輕乳房炎癥狀,保證乳房的健康。擠奶時,工人應佩戴專業的擠奶手套,并注意奶不要擠在地面上,防治牛蹄污染后帶回牛舍造成疾病的傳播。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不要在乳頭周圍濕潤的時候進行擠奶,非常容易造成細菌感染。牛舍及日常運動場所的消毒清潔對預防乳房炎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保障臥床墊料的干凈和干燥,并對糞便及時清除。可以使用少量的石灰起到干燥的作用,但要主要用量,避免燒傷奶牛乳房。根據本試驗的藥敏試驗結果,在5個養殖場根據患病情況,針對性的用藥治療,對癥用藥盡快治療,注意藥量的使用。合理有效的防治奶牛乳房炎能夠迅速使奶牛恢復健康并提高產奶量,盡量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促進青海地區奶牛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因此,養殖戶必須重視奶牛乳房炎的防治,運用科學合理的預防和治療措施;改善飼養環境,提高飼養衛生環境;對養殖工人進行技術知識培訓,減少乳房炎發生的概率,為青海地區奶牛的健康養殖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周利青.奶牛乳房炎的研究進展[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05,86(10):8-9.
[2]史冬艷,郝永清,張愛榮,等.奶牛金黃色葡萄球菌性乳房炎研究進展[J].動物醫學進展,2010(7):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