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宇
語文新課標的頒布和實施,給我們帶來了全新的教育教學理念。特別是在課堂教學方面,提倡目標的多元、方法的靈活和形式的多樣,強調課堂的開放性、生成性。新的教學模式是對語文教育科學化的積極追求,也是增強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注意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
主動學習是從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開始的。語文課閱讀興趣的培養尤為重要,只有激發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才能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這是發展聽說讀寫能力的一個重要起點。首先,要創設情境去吸引學生,并將情境設置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轉變學生學習語文的不良態度;其次,探究問題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思維特點,設計要有趣,讓學生逐層深入地去探究文本,讓學生方向明確,把握要點、理解難點,從而提高語文學科素養。
二、注重學生的朗讀欲望培養
首先,以自己精彩的朗讀打動學生,喚起他們朗讀的迫切欲望。好的范讀,能引起學生相應的美好想象,與課文中的主人公同喜悲,喚起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學生的朗讀欲望。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朗讀能力比較差,領悟能力比較低,但模仿能力極強,范讀就顯得更為重要;其次,注重學生有情感的朗讀,在朗讀中進行情感體驗。朗讀要“正確、流利、有感情”。實際上,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這就使得學生的朗讀有了一定的難度。由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程度不同,讀后自身的感悟也不同,這就會會直接影響學生朗讀時的情感投入。因此,朗讀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內容,切實把握每一個環節的不同情感表現,讓學生在情感體驗之后進行朗讀,或許就會有更好的閱讀效果。
三、張揚學生的個性
引導學生個性化閱讀,尊重學生個體的觀點。由于學生個人經歷、認知水平和心理素質方面都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異,學生在閱讀同一文章時,也會有感受也會有所不同,這就是閱讀的個性化。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尊重這種差異,引導學生自由感受語文的美,張揚人性的善。如與文本出現較大偏差,教師要細心、耐心、不露痕跡的引導,在不破壞積極性的情況下將其拉回正軌,讓他們各自的獨特的個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
四、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首先要為學生巧妙創設形式多樣、新穎活潑、符合生活實際的良好交際情境,如:生動的語言描述、創設情境,通過插圖或課件演示精彩的生活片段,讓學生“走進畫面”,充分發揮想象力,扮演相應角色,再現生活中的美好情境。學生入情入境,帶著豐富的情感和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的參與活動,從而“情動而辭發”,樂于發言。其次,利用豐富多樣的語文教學活動,在潛移默化中不斷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五、努力提高學生寫作水平
首先,巧妙運用范文,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范文的主題可以與近期學生的作文要求類似,也可以把優秀學生的作文當做范文,還可以從有關作文材料中選擇挖掘。選用特點鮮明、能夠反映當代學生寫作水平的優秀作品。這樣,不僅能使學生掌握習作技巧,而且能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嘗試創新;其次,分析病文,訓練學生的評改能力。如果說范文起到是示范作用,那么典型病文就能起到指點迷津的作用。引導學生大膽的找出文章的毛病,對字詞句進行個性化點評,并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寫出批語。最后,要求學生按照自己的想法,對病文做全面的修改。然后,鑒賞優秀文章并在班內展示,讓學生共同鑒賞,努力發現其中的優點。幾次下來,欣賞者有了學習的目標,被欣賞者也品嘗到了成功的喜悅。
語文高效課堂建構這一活水,給我們帶來了新思路、新觀念,它將會以新的內涵和形態給我們以新的啟迪,它所流經的地方,也一定會是一片生機勃勃的花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