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國鋒 張明陸
摘要:隨著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更加注重養殖行業的優化,加強對散養戶的引導。尤其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需要加強基礎設施技術、強化飼養管理及免疫接種、消毒等綜合性的防治措施,有利于整體養殖效果和質量的提高。因此,本文闡述散養戶在生豬養殖過程中所存在的具體問題,提出有效的解決對策,建立綜合的防治體系,把各種防治措施落實到位。
關鍵詞:散養戶;生豬養殖;存在問題;對策
在生豬養殖的過程中,散養戶是生豬養殖與生產過程中非常關鍵的部分,加強生豬散養戶的飼養管理等綜合防治措施,對提高生豬質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當前飼養分散養殖的基礎條件較差,部分散養戶缺乏系統的管理意識,影響生豬產業的進一步發展,生豬質量也大打折扣。所以,要針對所存在的具體問題對生豬散養戶進行重點培訓,引導其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豬舍環境消毒、強化接種免疫及飼養管理,強化免疫接種,提高整體養殖技術水平,增加其養殖的效益。
1都龍鎮生豬散養戶發展狀況
都龍鎮地處馬關縣城東南部,距縣城23km,東鄰麻栗坡猛洞鄉,南與越南河江省黃樹皮、箐門兩縣接壤,國境線長達58.4km,占全縣國境線的42.3%,全鎮國土面積212km2,轄8個村委會153個村民小組,居住著漢、壯、苗、彝、傣、瑤等11個民族,少數民族占總戶數8,646戶的70.1%。截止2020年10月,全鎮生豬存欄8,210頭,其中50頭以上規模戶共存欄1,105頭,散養戶散養7,105頭,占全鎮存欄數的86.54%。
2生豬散養戶存在的主要問題
2.1基礎設施設備不完善
由于生豬散養戶養殖規模較小,基礎設施設備建設不足,沒有隔離室、消毒室及糞污處理等防疫設施,對來往人員和車輛未經消毒就進入,極易將病菌帶入而引發疫病。
2.2選址不合理,環境條件差
由于散養戶所處的地理限制,只要有地就建,再加上豬舍建蓋不科學,不利于豬的生長,也不利于防疫操作,如茅坪村委會丫口寨,南車等村寨有的養殖戶就是如此。加上散養戶經常把豬、禽及家犬等動物進行混養,導致傳染病傳播的機會增大。
2.3圈舍衛生消毒意識不高
大部分養殖戶未建立衛生消毒制度,缺乏消毒設備。沒有定期進行消毒,甚至有的養殖戶養的豬出欄了都沒有消毒,由于長時間不消毒,廄舍及周圍環境中存在大量的病原微生物,致使生豬受到病毒或細菌感染。
2.4免疫程序不科學
很多養豬戶在養豬過程中都認為只要打了一針預防針可以管百病,不按照地方豬病的流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預防,致使地方豬病一直流行而得不到有效控制。
2.5缺乏疫病診斷治療技術,用藥不規范
①由于養殖戶缺乏專業知識,在實際生產過程中對豬的預防和治療,僅憑經驗判斷;②濫用抗生素,導致豬產生耐藥性;③用藥劑量不準,很多養豬戶在生豬發病時急于求成,大劑量的使用藥物導致豬只中毒;如大寨村委會老寨村委會劉某由于過量注射藥物引起豬中毒死亡的情況;④不按療程治療,一些養殖戶在疫病治療時,打了一針就停止治療致使病豬病情復發。如辣子寨李某因為自己的5頭架子豬患豬丹毒打1針而未按照療程治療引起1頭死亡的情況。
2.6飼養管理不科學
①養殖戶在分群時不按大小、公母、強、弱分群進行管理。致使養殖過程中出現大欺小、小豬搶不到食、相互撕咬等這樣那樣的問題,如都龍村委會姚火頭灣楊某因將大豬小豬一起飼養導致小豬搶不到食而被大豬踩死的情況;②對引進的豬不進行隔離觀察,而直接與原來的豬群混養,若是傳染性疫病,還會引起自己豬群感染發病,如都龍村委會四臺坡村小組李某2020年5月因買了2頭豬沒有隔離飼養觀察,直接放入豬舍飼養而引起自己的2頭大豬發病死亡的情況;③新購買仔豬當天就閹割,由于仔豬進入交易環節,加之更換環境飼養,極易產生應激反應,抵抗力下降,容易繼發其他疫病,如大寨村委會老街村小組楊某當天購買4頭小豬當天閹割,隨后發生1頭仔豬繼發感染發病死亡。
2.7缺乏簡單外科手術防治措施
①母豬在飼養過程中出現子宮脫出或豬直腸脫出的情況;②豬群在飼養過程中出現咬傷的情況。
2.8缺乏人畜共患病知識
在養殖過程中要掌握豬人畜共患病基本知識:①炭疽病,它是由炭疽桿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一種急性、熱性、敗血性傳染病。以突然高熱和死亡、可視黏膜發紺、天然孔流出煤焦油樣血液和死后尸僵不全為特征。本病主要通過飼料、飲水經消化道傳染,也可經呼吸道、皮膚黏膜或吸血昆蟲叮咬經皮膚傳播。各種家畜、野生動物及人均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②布魯氏桿菌病,它是由布魯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的傳染-變態反應性疫病,是我國法定的乙類傳染病,是世界性傳染病,在我國絕大多數?。ㄊ?、區)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甚至流行,布病的危害是雙重的,即影響人類身體健康,又影響畜牧業發展,并可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3防治對策
3.1完善基礎設施設備
雖然生豬散養戶養殖規模較小,但也要加強基礎設施設備建設,建立隔離室、消毒室及糞污處理等設施,必須對來往人員和車輛未經消毒禁止進入,防止病菌帶入而引發疫病。
3.2合理選址,改善養殖環境
選擇合適的地址建蓋豬舍,不僅要利于豬的生長,而且也要利于防疫操作。豬、禽及家犬等動物不能進行混養,減少傳染病傳播的機會。
3.3提高圈舍衛生消毒意識
建立健全衛生消毒制度,增加相應的消毒設備。定期對豬舍進行消毒,一批豬出欄后,要全面徹底清洗消毒,而且對糞便、尿液和污水及時清掃處理,堆積發酵,殺死病原微生物及寄生蟲蟲卵等。
3.4建立健全科學免疫程序
結合地方豬病的流行特點進行有針對性預防,有限控制或減少地方豬病流行。
3.5加強豬疫病診斷治療技術,規范用藥
①養殖戶要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掌握必要的疫病診斷,減少不必要的損失;②合理利用抗生素,減少豬產生耐藥性;③按療程治療,使用正規獸藥廠家生產的獸藥治療。一定要按照療程使用。
3.6加強飼養管理
①在養殖過程中必須按大小、公母、強、弱分群進行飼養管理,使豬群均勻生長,健康成長;②對引進的豬要進行隔離觀察7~14d無異常后才能與自己健康豬群放在同一地點飼養,減少引種不慎而感染傳染病情況的發生;③新購買仔豬當天不能閹割,要待仔豬適應當地環境,體能恢復才能閹割,減少由于閹割而繼發其他疫病。
4結束語
總而言之,都龍鎮由于少數民族眾多,生豬發展主要以散養戶為主,而且發展不平衡,要想提高散養戶養殖技術水平,必須結合散養戶存在的問題,強化落實相應的對策措施,共同提升散養戶養殖技術水平,增加其養殖效益,助推都龍鎮脫貧攻堅更上一個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