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婉彬
作文即生活,是一種生命方式的展現(xiàn),是一種借語言文字來與人溝通交流的活動。習作過程就是學生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與想法,并繼而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的過程。在當下的教學環(huán)境中,怎樣結合信息技術來激發(fā)低段學生的寫話興趣?筆者認為可以從真實生活著手。
一、 欣賞“云”自然風景,體驗“云”自然生活
適逢春天,萬物復蘇,有草長鶯飛、柳綠花紅的視覺盛宴,有泉水丁冬、百鳥爭鳴的聽覺震撼,還有一會太陽一會雨的變幻莫測。這時,我們可以在午間的空閑時間帶學生去逛一逛學校的植物園;可以安排學生進行集體的春游活動;還可以建議學生在家長的帶領下,利用雙休日到野外去觀察自然風景……只有真正地“走”出去,去看一看自然的色彩,去聽一聽自然的聲音,去嗅一嗅自然的氣息,才得以更好地融入其中去感受、感悟。
一學生在感受了春天多變的天氣后寫下了這么一篇心情小記:今天起床,拉開窗簾,一看,一個大太陽。早上早讀時太陽躲了起來。到了下午刮起了大風,好大呀!過了一會,下起了好大好大的雨。放學后,天又晴了,春天真奇怪呀!一會太陽一會雨,太好玩了!在文章的右上角還附上了這么一幅圖:一個太陽和一朵飄著雨的云以及一張不得其解的臉。
這就是一年級的孩子,普通的天氣變化竟給他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他用他稚嫩的語言和畫面像我們展現(xiàn)了他所看到的真實世界,體悟到的真實情感。美國教育學家格雷夫斯早期的寫作實驗證明:繪畫是孩子寫作的起點。低段的學生喜歡通過涂抹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而畫寫結合更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學生寫話的難度。這篇心情小記雖沒有華麗的詞藻、沒有高超的寫作技巧,更沒有出神入化的畫藝,可這就是他最真實的情感,而真實的情感往往比勉強用一些高深的道理來概括平淡的生活來得自然得多、有趣得多。
二、開展課外活動,“云”回顧多彩生活
如果說自然生活給人的震撼是直觀而絢麗的,那課外的一些活動可以說是豐富多彩的。通過開展小制作、小發(fā)明、小實驗等創(chuàng)新思維活動,舉行歌舞、小品、相聲等文藝聯(lián)歡活動,舉辦跳繩等體育競賽、繪畫及書法作品展覽等一系列課外活動讓學生感受生活的多彩、生命的多姿。
關于跳繩,一位學生曾這么記錄到:
今天,老師帶我們到操場上跳繩,大家都非常開心。開始先分三組,每組同學都很投入的跳,因為跳繩既是一項體育運動,又能幫助我們鍛煉身體,還會長高呢!跳完繩,我看著外面風景,景色真美呀!青青的草,金黃黃的油菜花,還有飛來飛去的蝴蝶來湊熱鬧,春天真是鳥語花香,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也是我們快樂成長的季節(jié),我愛春天!
如果這是一篇以“跳繩活動”為題的命題作文,這文章甚至已經(jīng)有跑題的嫌疑了。可對于一個一年級學生的心情記錄而言,它卻是真實而有趣且有深度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觀察是智慧最重要的能源。而她不僅僅是在用眼睛在觀察生活,更是在用心去體悟生活,從跳繩的活動聯(lián)想到了跳繩的好處,繼而還不忘欣賞周邊美麗的風景。如果學生的心情記錄單純停留在對生活的描摹完全沒有自己的認識和思考,那學生以后也會習慣會“眼”寫作而非用“心”寫作。
三、布置生活作業(yè),“云”分享家庭生活
通過一些有意識的作業(yè)布置,讓學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動,如自由選擇材料制作水果拼盤,和長輩一起動手去做一做清明馃,在父母的指導下獨立洗一次碗筷……通過這些作業(yè)的布置,我們旨在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努力學到一些有用的勞動本領,并于中體驗勞動的苦樂,感受家庭生活的冷暖。
而信息技術的運用可以讓一個人的活動成為一群人的“狂歡”,資源線上云分享,感受線上云交流。即使足不出戶,也能和同學老師溝通無障礙?;ヂ?lián)網(wǎng)構建了一個無界限的實踐活動展示臺,每一個學生的每一個活動,每一點思考,都能隨時分享,也能收獲不同的意見和建議。
其實,生活是一個大世界,用眼看,用心看,所能觸及之處皆是寫話的素材,且這素材如泉水般用之不竭。就如劉勰《文心雕龍》云:“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fā)”。當學生對所接觸的生活有了內(nèi)心的自我體驗后,也就有了寫話的素材,寫話的欲望也將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