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紅
游戲是兒童最喜愛的活動,有趣的游戲能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精神振奮,注意力高度集中,有效地調動學生各感官參與學習,使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把枯燥的數學知識巧妙地與游戲形式相結合,使之成為有趣的數學游戲,把靜態的課堂教學變為動態的數學游戲活動,讓教學過程變得輕松愉快,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練”,并從游戲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喚起學生興味盎然地追求成功的愿望,從而積極主動去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的發展。
一、借助游戲導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的開端,運用游戲的方式導入新課,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有助于學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而且還能幫助學生在愉悅、輕松的環境下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例如在學習“分物游戲”這一課時,一開始就進行游戲表演:兩個學生分別扮演猴哥哥和猴弟弟跑出,看見桃樹和樹上的桃子,高興地說:“好大一棵桃樹,樹上還有好多桃子,我們把桃子摘下來吧。”兩只小猴摘完桃子,說:“有8個桃子,我們倆把桃子分了吧,可是桃子怎么分呢?一人吃幾個呢?真傷腦筋。”由游戲表演引出分桃子的問題和新課,從而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學習《前后》的時候,在新課導入時,教師可以設計“聽口令,做動作,看誰動作快”的游戲,師口令:雙手摸頭。學生做動作:雙手摸頭。師口令:雙手前伸。學生做動作:雙手前伸。師口令:雙手背后。學生做動作:雙手背后。在輕松愉悅的游戲中,學生感知了自己的前后位置,激發了學習興趣。
二、借助游戲教學,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新知識。
在講授新課時,適當地將一些游戲運用到教學中,能讓學生快樂地學習,在愉悅的氛圍中理解掌握新知識,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例如在學習《誰的得分高》(100以內的連加運算)的時候,結合教材內容,設計班級男女生套圈游戲比賽活動,分別讓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代表班級男女生進行套圈得分比賽,比賽開始,學生很興奮,都為自己組的比賽選手加油,在選手第一次得分后,學生會認真比較兩位選手得分的大小,為本組選手的高分而高興或為本組選手的得分低而遺憾。在選手第二、三次得分后,學生會積極思考并緊張計算、比較兩位選手得分的多少。游戲,改善了以往沉悶的教學氛圍,把枯燥的數的大小比較和計算變得輕松愉快,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
再例如教學一年級“捆小棒”這一課時,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各數位的名稱,識別各數位上數字的意義,我設計了“有趣的數位”的表演游戲:給兩位同學分別戴上“十位”、“個位”的頭飾,然后讓兩位同學按數位的位置排好進行表演:生1:“我是個位,從右邊起,我排第一。”學生2:“我是十位,從右邊起,我排第二。”生1拿起數字“5”,說:“5在個位是5個一。”生2拿起數字“1”,說:“1在十位是一個十。”生1和生2拉手:“5個一和1個十合起來15。”游戲表演后,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要求表演,為了滿足學生的要求,我給每個學生提供道具,讓學生同桌為單位進行表演,教室里立刻活躍起來。課堂活了,學生精神振奮了,思維積極了,還愁學生不能掌握好知識嗎?
三、借助游戲練習,提高課堂練習效率。
學生只有通過練習,才能鞏固新知識并提升自己的應用和實踐能力。借助游戲進行練習,可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提升學生練習的熱情,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83頁第5題.想一想,算一算時,我設計了一個別開生面的師生做題競賽活動,當學生才計算出一兩題時,我已計算完畢。學生在“失敗”、“驚訝”之余,產生了疑問:“為什么老師如此神速?這里面定有什么奧妙吧。”從而迫使學生帶著渴求的心理去思考,去探討其中的規律。在這種好奇心的推動下,學生仔細地觀察、比較算式,終于找到了算式的規律,總結出了練習題的簡便計算方法。
再例如教學“5的乘法口訣”后,為了幫助學生記憶口訣,我設計了對口訣的游戲,1、師生對口訣。師:三七--- 學生:二十一。2、生生對口訣。學生同桌兩人對口訣,對對了得一分,最后看誰的得分高。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學生輕松愉快的記憶了5的乘法口訣。
實踐告訴我們,游戲可以讓學生輕松愉悅地學習,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利用游戲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還能提高數學教學質效。小學數學教師要有意識地設計豐富多彩的數學游戲,讓數學課堂充滿靈氣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