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英
整本書閱讀是基于真實閱讀語境的閱讀方式,也是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亮點。整本書閱讀教學應采用系統、完整的教學策略,從書目選擇開始打好基礎,通過一系列的引導、交流,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和閱讀情感的養成,最終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展。
一、合理選擇閱讀書目
選擇恰當的閱讀書目是開展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礎,即教師要妥善解決“讀什么”的問題。筆者認為,教師在選擇閱讀書目時應遵循以下原則:
第一,選擇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特點的書目。小學高年級學生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情感世界逐漸豐富,對自身所處環境、人文歷史、科技進步等產生了探究欲望,教師可以推薦一些有助于他們世界觀形成、思維發展的書籍,如《愛的教育》《城南舊事》等。
第二,選擇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書目。關于小學高年級學生的閱讀能力,《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有明確規定:“默讀每分鐘300字以上,課外閱讀總量100萬字以上。”教師可以推薦典型性較強的書目,如人物刻畫明顯的《草房子》、故事情節曲折的《湯姆 · 索亞歷險記》、科普性強的《海底兩萬里》等。
第三,選擇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的書目。整本書閱讀可以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審美能力等,教師在選擇書目時不但要重視書目的經典性,還要兼顧學生的閱讀興趣;既要選擇國內經典文學作品,又要兼顧外國優秀文學作品;既要允許學生參與選擇書目,又要發揮教師的把關作用。
二、激趣導讀,設置懸念
濃厚的興趣對引導學生投身閱讀有重要作用。教師要善于發掘學生感興趣的點,為整本書閱讀建立良好的開端。
第一,以作者為切入點進行導讀。作者的人生閱歷往往會對其作品的情節、價值取向產生重要影響。幫助學生認識作者,對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會有很大幫助。例如,教師向學生推薦《西游記》,就可以講解吳承恩本人的傳奇經歷,尤其是他創作《西游記》的始終,這能起到很好的導入效果。
第二,以插圖、封面為切入點進行導讀。書籍封面、插圖往往蘊含著一些重要信息,學生可以通過閱讀這些信息獲知書籍內容。如《夏洛的網》中有精彩的插圖:小女孩弗恩搶奪爸爸手中的斧子,她小辮飛舞,雙手緊緊握住斧柄。僅僅一張圖就引得學生們紛紛猜測,極大地增強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第三,引導學生對故事情節進行推斷。如《可不可以不再見》一書的目錄:叫巧克力的男生、巧克力的試卷、巧克力不見了……學生只看目錄就產生了猜測下文的興趣。
教師在導讀時,要善于開發書目中的元素,通過問題等方式進行引導,激發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為后續閱讀的開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閱讀作品,品味語言
一部好的作品帶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美妙的文字,還包括文字背后蘊含的深刻哲理。在整本書閱讀的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作品的基礎上,對各章節、各小主題進行討論,讓閱讀理解走得更遠。
例如,《哈佛家訓》是一本故事合集,包含多個富有哲理的小故事,是備受學生們喜愛的讀物。這些小故事往往文字、用語簡單,但情節曲折,文末又有轉折或點題句。教學中,筆者先引導學生選擇自己喜愛的故事閱讀,掌握故事情節,熟讀成誦段落章節,把整本書“讀薄”。然后,再引導學生品味文字背后的哲理,引發學生思維上的激蕩,使其領悟更多的人生哲理,把整本書“讀厚”。這樣的閱讀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技巧,還起到了由點及面、由表及里的作用,為增強學生寫作技巧、引導學生健康成長起到良好的作用。
四、交流思想,碰撞火花
閱讀的樂趣在于使讀者置身于作者、主人公的境遇中產生的代入感和閱讀后發表個人見解時的成就感。學生們交流閱讀感悟,一是需要寬松的閱讀環境,使學生們輕松、自由地表達心中所想;二是要逐漸拔高交流的層次,要帶著學生對整本書、整個故事進行回顧,而不是讓學生對故事進行簡單的復述。
例如,《草房子》中“細馬”和“禿鶴”這兩個有血有肉、有情有義的角色給學生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兩個人的性格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筆者給學生們布置了討論題:“想一想,作者為什么要給這兩個角色起這樣的名字呢?這兩個人身上哪些特質最讓你感動?”有的學生說:“這是由他們的外貌決定的,像禿鶴本身就沒有頭發,所以名字里有‘禿,但因為他的品性善良而高潔,所以又有‘鶴。”有的學生說:“‘禿和‘鶴有對比的意味,這告訴我們不要以貌取人,而是要看重一個人的德行。作者想告訴我們這個道理,所以才塑造了這樣的角色。”
通過這樣的討論和交流,學生們的思想從書本上發散到了人生觀念和價值取向上,閱讀教學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五、個性表達,大膽創新
小學生天真爛漫,想法天馬行空、無拘無束,教師應珍惜學生的這些特點,并引導學生大膽創新和表達自我。在整本書閱讀結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一個簡單的書評、排練小話劇、改編故事等,通過這些富有創造性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例如,《精靈鼠小弟》和《吹號的小天鵝》的故事中,小動物們詼諧有趣的對話引起了學生們的興趣,筆者組織學生把動物們的對話整理出來,再加上學生們自己的改編作為臺詞,不同的學生分別扮演不同的小動物,學生們為自己、為班級奉獻了精彩的情景表演,贏得了大家的陣陣掌聲。表演結束后,學生們意猶未盡,主動嘗試對別的作品進行改編。
又如,在《草房子》的閱讀中,筆者設計了一些開放性的題目,讓學生開動腦筋,大膽寫下自己的心中所想:“讀完這一章,你有什么想對桑桑/禿鶴說的呢?”“讀完這本書,你有什么想法呢?”學生們紛紛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學生說:“讀了《草房子》我知道,以前的人們是很辛苦的,雖然生活很苦,但桑桑他們的生活很幸福,現在我們有了優越的物質條件,應該好好珍惜時間,如果小時候沒有學好,長大以后想學就很難了。”也有的學生引用了作者的話:“美的力量決不亞于思想的力量。一個再深刻的思想都可能變為常識,只有一個東西是永不衰老的,那就是美。”
整本書閱讀是一個復雜的工程,與教師的語文素養、課程意識等密切相關,教師要在合理選擇閱讀書目的基礎上,以多元化的引導方式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提升學生的閱讀品味,完善學生的精神品格。
(作者單位: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玉鳴小學)
責任編輯: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