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星
普通高中教育在義務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是構成現代教育體系的主要環節。目前,我國已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時代也已經到來,公眾對普及高中教育的意愿更加強烈。但是普通高中教育的發展還面臨較多的問題與挑戰,如生源膨脹與教育資源不足之間的矛盾、教育經費不足、師資力量薄弱等,嚴重制約著高中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所以,相關部門要從完善教育規劃、加大經費投入、強化師資建設等方面著手,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接受高中教育,促進高中教育的均衡發展。
一、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發展現狀
1. 高中教育供小于求
當前,我國基本普及了九年制義務教育,根據教育部發布的《2019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截至2019年底,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4.8%。自1999年實施高校擴招政策以后,高校招生數量也在持續增加,但是普通高中的招生數量并未出現快速增長,成為限制我國教育持續發展的瓶頸。2019年,我國初中畢業生1454.09萬人,普通高中招生人數839.49萬人,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的重視,高中減招政策的實施,再加之生源增加,近幾年有五成初中生不能上高中,縣域范圍內不能上高中的學生人數更多。這些未能進入普通高中學習的學生面臨如下幾種選擇:一是進入職業學校學習。由于縣域范圍內的職業教育本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加之其他因素的影響,導致接受職業教育的人數不多。二是復讀。復讀學生的人數相對較多,因為九年制義務教育的普及,已使農村學生具有了脫離農村的意識,而城鄉差距的進一步加大,也增強了其學習動力,再加上高校擴招為其接受高等教育創造了機會,所以農村學生上高中、考大學的意愿更加強烈。但是這也使本來就緊張的農村教育資源越加緊張,同時還加重了復讀生的心理與經濟負擔。三是去民辦普通高中就讀。民辦高中良莠不齊,收費高昂,并且教學質量沒有保障。四是放棄學業。回鄉務農或外出務工,這會給社會造成一定就業壓力,并且他們沒有技術專長,年齡小,只能從事簡單的體力勞動,收入也不高。
2. 經費投入不足
近年來,國家對基層教育愈發重視,在人、財、物等方面不斷向基層教育傾斜,并且為了解決縣域高中的資金缺口,當地政府通過申請專項資金、融資等渠道籌集資金,用于解決高中教育的資金需求。各縣域高中的基礎教育設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隨著學生人數的增加,因教育資源不足造成的矛盾開始凸顯。此外,縣域高中教學用房緊張,生均占有面積及校舍面積較小,造成班額過大,而教師精力有限,難以兼顧每一名學生,嚴重影響了教學工作的有序開展。
3. 師資力量薄弱
當前,盡管縣域高中辦學條件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由于學生數量多,教師數量少,教學質量得不到保證,部分高中的師生比已達1 : 17。縣域高中的生活條件差,薪酬待遇低,很難留住優秀教師,骨干教師更是大量流失,可以說教師數量少已成為影響縣域高中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
二、縣域普通高中教育發展對策
1. 做好高中教育規劃
我國地域廣闊,不同地區之間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造成教育水平也各不相同,特別是城鄉間的教育差距較大。對此,應本著實事求是的原則,在教育政策、經費投入等方面向縣城及鄉鎮中學傾斜,大力發展縣域高中教育。
第一,經濟發展良好的縣域已全面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在教育政策上應重點加大對高中教育的普及力度,但是首先要加強初中教育,提高初中教育水平,進而帶動高中教育水平的提高。對于經濟欠發達及不發達地區,在保證生源的基礎上,要先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提高人口素質與人口質量,然后再考慮發展高中教育。
第二,要明確縣域普通高中的發展定位。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高等教育形成了精英型高校和大眾化高校兩種辦學體系,其中縣域普通高中學生更多的是進入大眾化高校、技術型大學學習。對此,農村高中可以相對集中有特長的教師,拓展學生特長個性空間,形成自身特有的培養目標,結合學校的辦學環境和優勢特色,確立特定的學生培養目標。
2. 加大經費投入
一是各級政府部門及教育主管部門要加大教育扶持力度,并出臺相關政策,制訂具體扶持措施,增加對高中教育的資金投入,切實支持高中教育事業的發展。隨著經濟的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越來越大,并專門拿出專項資金用于支持地方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是改革教育經費撥款制度,打破傳統的按生均教育經費撥款的方式,采用生均教育經費、獎勵補助經費與專項經費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強化經費投入制度建設。其中,生均教育經費與傳統經費模式一致,獎勵補助經費用于對試點辦學成績突出的學校進行獎勵;專項經費用于高中購置儀器設備及新增課程費。
三是政府在加大資金投入的基礎上,還要統籌教育資源,合理利用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各地政府及教育部門可以借助金融、信貸、財政等部門的資金優勢進行教育融資,并采取政府貼息、財政撥款和貸款相結合的方式,充分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
3. 加強師資力量建設
在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將是高中教育發展的重中之重,究其原因是當前教育資源缺乏,尤其優質師資最為緊缺,所以要盡快采取措施,重點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
第一,建立縣域普通高中教師流動機制,進一步優化農村高中教師隊伍結構,適當招收一批新教師和允許少數教師退出現有高中教師行列,從而進一步優化縣域普通高中教師隊伍結構。也要制定優惠政策,吸引教育實力強的地區的教師到教育落后地區任教或傳授教學經驗,通過教師的合理流動與示范作用,提高高中教師的綜合素質。
第二,建立農村高中教師輪訓機制,把高中教師分批置換出來到師范院校學習充電,這是提高縣域普通高中教師素質的重要措施和有效途徑。同時,要利用好寒暑假,對縣域普通高中各學科教師進行系統的專業知識、心理和信息化應用的培訓,全面提高教師師德水平、教學水平、教研水平。
第三,逐步建立擇優聘任、競聘上崗、能上能下、能進能出的高中教師錄用制度,使教師樹立競爭意識與危機意識,優化教師隊伍。
綜上所述,發展縣域高中教育,必須做好高中教育規劃、加大經費投入、加強師資力量建設。與此同時,縣域高中要突出自己的辦學特色,采取精細化管理,加大教學改革力度,從而贏得社會、家長與學生的信任,為社會培養合格的人才,促進縣域高中教育的持續發展。
(作者單位:山東省肥城市泰西中學)
責任編輯:高珊
104075627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