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0日,“大道不孤——中國國家畫院中青年藝術家邀請展:云奕化生·魏廣君藝術展”座談會在中國國家畫院舉行,眾多藝術界人士在座談會上發言,現將部分評論整理發表。
中國國家畫院院長盧禹舜:
今天,我們迎來了魏廣君的展覽。廣君是當代知名書法家和畫家,他以書入畫,以畫融書,書畫并進,在書法、篆刻、繪畫上所取得的成就,在當代產生了非常廣泛的影響。他的藝術創作和實踐對中華民族文化傳統進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對時代藝術精神予以充分的把握,應該說在當代能起到引領和導向的作用。對時代精神的深刻認識和理解感悟,特別是對現實生活的深入接觸和實踐,使得他的作品有道德、有情懷、有溫度,每一件作品在制作上很精美,思想上有很深刻的思考。祝賀廣君的展覽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美術家協會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里:
廣君是我尊敬的一位非常優秀的畫家,他是一位學養全面的藝術家,他的文采、書法、篆刻出眾,把對書法的研究運用到了傳統中國繪畫創作中,這是難能可貴的。
我們講究傳統,都希望對傳統能夠有深入的研究和傳承,創新和創造。廣君就是這樣一位畫家,他對歷代名家都做了深入研究,這從他的山水中能夠看出。他的作品厚重、雄渾,畫面非常豐富,同時又給人一種意趣和意境上的高古。他的作品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贊賞,無論是筆墨縱橫,還是瀟灑寫意,都體現出他的一種心境與境界。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江舟:
廣君是當代非常典型的文人畫家,他擅長山水、花鳥、書法、篆刻,兼通文論,有文心,專業素養全面。作為一個以書入畫的畫家,廣君有著傳統文人典型的特征,他注重畫外功夫和修養。繪畫與文人畫有著天然聯系,但與現代中國畫家不同,他沒有被傳統文人畫的語言規范所束縛,而是為了表達的需要,游刃有余地調動所有傳統繪畫語言為我所用,以文人畫的方式傳達自己內心的情感,展現自己對美的判斷與追求。所以他的文人畫也已經有了當代特性,尤其是金碧山水,有著很強的個性化色彩。總之,作為優秀傳統的延續者和開拓者,廣君的藝術創作體現著文人畫特有的旺盛生命力。
中國國家畫院前副院長曾來德:
廣君是當代藝壇的一個特殊現象。他起步早,出道早,書法、篆刻、繪畫創作與理論兼融。正如中國古代文人詩書畫集于一身的延續,與當代書家畫家單一化、職業化、技術化,產生了一大對比,創造了一個成功范例。廣君藝術實踐的主要特征集中體現在“變”與“通”兩個方面。變即創,創即新。創新是藝術的終極原則,也是一道常人難以逾越的高度和到達的目標,考察其原因在于不“通”。惟“通”乃大道。通才、通透、通達,橫向移植,古人所謂“格物致知”,千變萬化而自出機杼,融會貫通而近乎道,廣君正是這樣一位通達出新的全才。篆刻更是其長,積數十年功底,廢石滿筐,最終成就自我風格,其作品古拙渾厚,匠心獨出。山水則渾茫一體,清新古雅,不失文人情懷。廣君好學,手不釋卷,平素多有追問,信手拈來,文論疊疊。盛名之下,又堅持修完藝術博士、哲學博士,尤其后者在藝界可謂廖廖。綜上可見,廣君之變之通并非謬言,其名廣君,名副其實,真實不虛也。
華東師范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張曉凌:
廣君的創作涉及繪畫、書法、篆刻等領域,皆卓有成就。此外,他又潛心治史乃至研究哲學,可謂修養全面。作為傳統知識分子,廣君深諳中國文化之道,為人治藝沉厚爽朗。于繪畫而言,廣君在傳統上用力甚勤,從明王蒙到清四僧、龔賢,再到現代的黃賓虹、陸儼少,均有深入研究,于此基礎上進行現代性轉換,參入個人家法,故極有個人面目。其山水追深厚華滋之意,其花鳥走蒼勁野逸一路,不失古風,但又做到了現代趣味盎然。
廣君在書法上成名很早,積累甚厚,其章草跳宕飄逸,其榜書勢大力沉,厚重無比,與其繪畫相映成趣,就“書畫同源”說來看,其書其畫堪稱標本。廣君之印奏刀爽利遒勁,上追漢印之古樸厚重,下逮今人藝趣,印文往往隨心寫來,古雅有趣,余味淼淼。古人云:“刻謂雕刻文章也”,觀廣君印,信然。
今人從事傳統書畫者,或略輸文采,或稍遜風騷,質其因,只是讀書少矣。廣君治藝之余,讀書勤奮,日積月累,學養深厚。唐岱曰:循乎規矩,本乎自然,養到功深,氣韻淹雅。以此視廣君書畫印,可謂適當。
《中國書法》雜志社長、總編朱培爾:
廣君兄書畫印兼擅,近年來專注于畫理的探討,是當代極少數能將上述四方面融會貫通的藝術家!他的山水畫,茂密深邃,遼闊淼遠。無論是深遠、高遠與平遠,都會超越于具象,營造出一種神秘虛空的意境,冥冥中直達天庭,既是真正文人化了的畫卷,又極具現代感的個性魅力。他的書法與篆刻,厚重大氣,強調力度與骨法,從中可見他雖處于當代書法篆刻的“名利場”中,但善于追尋孤獨,保持著特立獨行的品格和心靈表現。吞吐大荒!當下文人畫大格局、大境界的典范。
中國國家畫院前副院長紀連彬:
廣君作為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不僅在工作崗位上勤奮努力,在藝術創作上也不斷前進,此次展覽是繼在北京時代美術館大展之后的又一個新的里程碑。作為一個多面手,他在山水、花鳥、書法、篆刻、藝術理論等方面均取得優異的成績,他把傳統的藝術理論和實踐總結融入自己的創作,并形成新的思考和理解,尤其是他立足傳統的創新、創造,對當代中青年畫家、書家、篆刻家在藝術領域的探索路徑,具有啟示性和參照性意義。
中國國家畫院美術館館長何加林:
魏廣君是一個書畫印皆備的藝術家,多年來,致力于書法、篆刻和山水畫的研究,具有相當的藝術高度和扎實的藝術功底。其在作品中所體現出來的那種沉厚樸拙的藝術風格背后,隱含的卻是他那窮理辨哲的思想緯度。尤其是他的篆隸書風,點畫處皆透著秦漢風骨。魏廣君性情敦厚,為人踏實,其人、其書、其畫如一壇醇釀,觀之莫言,猜之神秘,品之味醇。近年又擔任中國國家畫院書法篆刻所所長,組織同道研究、創作、辦展已卓有成效,可謂藝德兼備。
中國書法家協會原副主席胡抗美:
廣君于書法篆隸楷行草兼擅,風格上堅持碑帖結合,既有碑學的錚錚鐵骨,又具有帖學那種飄逸的韻味兒。他的篆刻很有個性,古樸遒勁,方寸之間表現出他豐富的內心世界。廣君的繪畫形成了自己文人畫的品格。自北宋文人畫思潮以來,詩書畫印兼備,這幾乎成了文人畫的硬性標準,這些條件廣君都集于一身。不僅如此,他的書、畫、印作品都具有生機勃勃的生命特征,運動感和節奏感很強,鮮活、隨和、直率、自然,給人以親切感。
廣君在美術理論、書法理論上很有研究,他不滿足于作品的創作,還注重對書法創作、繪畫創作、篆刻創作的理論闡釋。他作為一個哲學博士,對書畫筆墨與社會的關系,與人生的關系以及技道關系都十分關切,尤其關切書畫的人文情懷。他關注書畫現象、流派,關注書畫藝術的發展,并從理論上進行深入的探討。
中央美術學院教授陳平:
現在中國國家畫院“大道不孤”的系列展在進行,這次展示的是魏廣君的書法、繪畫、篆刻作品。魏廣君是中國國家畫院的書法家,也是畫家。中國人講究書畫同源,這在他的身上體現得非常好,他以書入畫,以畫入書,兩者是相融的,而且他是以北方那種強悍的筆墨來展示山水的,筆墨渾然蒼厚,皴勾以筆作骨,潑染以墨膚。他的書法是以魏碑的那種雄強來表現的書體,這都表現在畫面上,非常有震撼力,而且我還看到他畫一些竹子,有墨竹,有朱竹,效果都非常好。而且在表現竹葉的蕭瑟之感,風吹的那種搖動力量上,非常見筆墨,見功底。他是在以書寫竹,筆筆篆隸間,蒼勁有力。我感覺他在書畫兩者之間的交融上很得意,是心法匯出。他的篆刻表現出像秦漢玉印的那種結字、那種執刀的方法,遊韌而追古。看他的朱文、白文都很有特點,而表現不凡。而且我覺得作為三才畫家,不易多得,他是把書法、繪畫、篆刻三者共融為一體的,這也是一個書法家修為的展示。
中國美術學院教授張谷旻:
結識廣君兄已20年,2002年因“視點·中國畫五人文獻展”,在鄭州與廣君兄有交集,其人率真樸實,我倆審美情趣相近,故交流順暢。其藝平日里從展覽和微信中得之大概。廣君兄書法結體古拙,點線沉厚多變,篆刻師法漢印,兼及古璽鳥蟲篆,朱文布局奇妙而又文氣雅致,白文更是大氣質樸,剛健而不失豐腴?;B早期有青藤八大遺風,如今更顯豐滿厚重蒼茫。
廣君兄山水師承南畫一脈,尤得王蒙、石溪、龔賢、賓虹之法,對傳統筆墨有著深刻認識與理解,諸法融通而自出機杼,造化與心性相契,故作品在審美品格、立意造境與筆墨語言上更具表現力,其山水立意高遠,造境整密,重巒疊嶂,氣勢恢宏。用筆雄健,用墨沉厚,輔之青綠又金筆勾勒,與傳統青綠不同,更顯渾厚華滋而又古樸典雅,營造出蒼潤悠遠之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