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越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13)
科技型央企在貫徹落實國家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和安全保密工作重要決策部署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問題和挑戰(zhàn)。而高效做好涉密項目保密管理工作,不僅對提高經濟效益和發(fā)展質量有著重要意義,也是科技型央企一項重要的攻堅克難任務。
科技型央企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的主力軍,在其經營生產管理活動中會接收和接觸很多涉密文件。而且企業(yè)的科研骨干和領導作為行業(yè)的專家,在參加各種專項會議時,也有可能產生或接觸涉密文件、資料。此外,大多科技型央企保有培養(yǎng)碩(博)士研究生職能,統(tǒng)考的專業(yè)課試題以及日常內部考試的試題內容、評分標準及答案,在開考啟用前涉及相應密級。
同時,科技型央企作為科研成果的孵化基地,在其承擔的大量科研課題項目及成果中,除關乎企業(yè)自身發(fā)展和競爭力的商業(yè)秘密,也存在涉及國家戰(zhàn)略發(fā)展和關鍵技術成果的涉密科研項目。此外,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軍民融合發(fā)展戰(zhàn)略,承接軍工涉密咨詢服務類項目的企業(yè),為確保項目順利開展和國家秘密的安全,科技型央企在涉密項目保密管理方面也應深入探索。
一些企業(yè)對保密工作的認識較為粗淺,對高科技的反竊密泄密和國家安全認識不深。同時,對于技術人員來講,保密責任認識不到位,往往認為保密工作只是保密管理部門的事,對于人員、載體、設備、會議等方面保密管理要求理解不深,覺得限制多,配合積極性不高。另外,有些涉密項目并非科技型央企重要工作,保密工作未納入項目組和管理人員的績效考核,項目組任務壓力繁重,兼職保密管理人員精力有限且要承擔的責任風險很大,導致保密工作積極性不高,給保密管理工作帶來一定難度。
一般而言,非軍工的科技型央企在日常保密工作中接觸的主要是上級部門印發(fā)的涉密文件以及企業(yè)定期報送的涉密項目階段性進展情況,多以派生定密為主。由于涉密項目組成員對涉密事項范圍認識不清楚、不到位,在秘密載體管理中存在低密高標、無密亂標等現象,給保密管理工作帶來一些困難。
保密管理工作是一個永久的課題。保密制度制定也應隨著管理、制度、任務等方面要求及時更新完善,除保密管理基本制度之外,企業(yè)應根據承接的保密項目業(yè)務流程制定相應的專項制度,以確保涉密項目依規(guī)進行,嚴格把控。有針對性地對參與項目的涉密人員開展專項培訓尤為重要,這有助于進一步建立知識完備、技術一流、業(yè)務精湛的保密(科研)項目人才隊伍。
PDCA是由美國質量管理專家休哈特提出,由戴明普及的,又稱PDCA循環(huán),是將質量管理分為計劃(Plan)、執(zhí)行(Do)、檢查(Check)和處理(Act)四個階段,是質量管理體系持續(xù)改進的基本方法。
將PDCA循環(huán)引入科技型央企涉密項目的保密管理工作之中,旨在有針對性地制定涉密項目各階段全流程的保密管理具體實施要求,通過企業(yè)保密機構組織的內部自查和外部審查,提高保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排查風險控制的合理性,進而調整資源配置、加強企業(yè)保密管理制度體系和管理流程的不斷完善,實現保密管理體系的持續(xù)優(yōu)化,確保國家秘密安全。

圖1 PDCA循環(huán)模型
計劃是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礎。在計劃制定階段,企業(yè)應當根據相關保密規(guī)定和下達任務主管部門的要求,制定涉密項目保密工作方案或計劃。總體來說要做到三個“準確把握”:一是準確把握涉密項目下達單位的有關項目要求,制定項目進度實施方案并隨著進展變化適時調整充實;二是準確把握項目自身的實際特點,將保密管理流程與科研項目實施的業(yè)務各環(huán)節(jié)實現有機的融合;三是準確把握保密法律法規(guī)的具體要求,增強保密工作計劃的準確性和權威性。
同時,按照“涉密項目誰承擔,保密工作誰負責”的原則,進一步理清相關主體責任,實行分級分層管理,落實涉密項目保密工作責任制。具體來講,承擔涉密項目的單位對項目實施的保密工作負主體責任,項目負責人是涉密科研項目的第一責任人,對整個項目的保密工作負總責;具體參與項目實施的部門負責人負直接責任,而承擔單位的上級主管部門對項目實施的保密工作負管理責任,保密管理部門指導、督查保密工作落實,并且由業(yè)務主管部門牽頭,人事、財務等部門協(xié)同、配合。
實施是保密管理工作的基石。涉密項目管理組織實施主要基于體系思維、底數思維和文化思維的理念,以項目全流程為主線貫穿始終,最終實現涉密項目與保密管理的有機融合。具體來說:①體系思維強調是將保密工作各方面作為一個有機整體,從組織體系、管理體系上進行整體謀劃;②底數思維強調摸清底數,實現動態(tài)、精細化臺賬管理,把握保密管理的主動權;③文化思維是強化涉密人員保密意識,拓展保密教育新思路,使保密意識內化于心,提高涉密人員保密素養(yǎng)。
項目準備階段:①建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及成員,并明確相應職責。選配項目負責人和項目組成員,實行分類管理。②將保密要求融入項目立項批復、專家評審、項目實施、結題驗收、成果轉化的全過程。③堅持“先審后用”原則,對擬進入涉密崗位人員進行審查,簽訂保密責任書和承諾書,明確責任。④加強保密宣傳教育。分層分期安排專業(yè)人員對保密人員開展保密宣傳教育,提升保密意識和保密技能水平。
項目實施階段:①對涉密項目人員實行動態(tài)管理,將在崗、離崗、脫密期管理、出入(境)管理、保密培訓教育等方面納入涉密人員臺賬管理,實現全過程管控。②承擔單位應實現涉密載體全生命周期管理,對載體制作、傳遞、復制、借閱、保存、銷毀各環(huán)節(jié)嚴格按照涉密載體制度要求,實行專人管理。③根據涉密項目密級和任務要求配備涉密計算機、辦公自動化設備、涉密移動存儲介質以及安全產品等,明確責任人、粘貼標識、由專人管理,并建立相關臺賬。④審批確定涉密場所及進入場所的人員范圍,按照保密規(guī)定和技術防護要求,嚴格管理、嚴密防范、確保涉密場所安全。
項目驗收階段:①做好項目載體、設備的清退移交、登記、歸檔、銷毀工作,對項目保密管理情況進行梳理總結,并上報留存?zhèn)浒浮"诎凑杖藛T涉密等級辦理脫密期管理,強化保密教育提醒,簽訂保密承諾書。③明確涉密科研成果的密級、密點和知悉范圍。
項目推廣階段:項目成果申報、成果轉化與推廣要經過原定密部門審批,且相關涉密載體的生命周期管理及信息公開須經過審批并符合保密管理規(guī)定。
檢查是動力。保密管理部門定期對涉密科研項目實施過程開展保密監(jiān)督檢查,可采取專項檢查、保密自查、保密對標等方式,著重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保密組織機構是否健全、責任是否落實。二是保密管理制度是否全面。三是保密宣傳教育是否定期開展,涉密人員保密意識是否提高。四是涉密載體、設備、場所是否落實管理要求。切實對泄密風險進行排查,找出漏洞與不足,有效降低風險,促使涉密項目保密管理更加有針對性,真正落實積極防范的保密原則,不斷提升企業(yè)保密防護能力。

圖2 涉密項目實施各階段的保密管理
處理是核心。保密管理工作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勞永逸,是一個不斷提升、完善的動態(tài)管理過程。在實施檢查的基礎上,針對存在的問題,及時對保密項目管理采取適宜而有效的措施,對計劃和實施環(huán)節(jié)內容進行調整,修訂業(yè)務管理流程,在保密管理、技術防范、監(jiān)督檢查等方面建立科學、長效的保密工作機制,進入新的PDCA循環(huán),確保涉密項目服務于自身科研生產實際的同時,又能夠保守國家秘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