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韜
摘要:俗話說:“國運興衰,系于教育,根本在教師。”而我們站在十三五的總結與十四五規劃的最重要節點,究竟該如何去總結與展望有關中小學教師的培訓,促進教師素質都全面提是其中一大問題。而教師行業對新型教育理念的熟悉掌握與理解,會形成新的職業價值觀,而這,也是當今的教育發展所需要的。把工作重心放在打造一支具有特色的教師團隊,來促進邊遠地區農村小學教師能夠更加專業發展的問題,那么,推進農村學校教學工作朝著更高更遠的方向也就更近了一步。
關鍵詞:農村學校;教師團隊;卓越建設;素質教育
前言:
從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文件中可以得知,我國對農村學校教師發展十分重視,對教師的要求以新時代素質提升與國家下發的課程標準為導向,改革與加強我國師范教育,才能從基礎上提高教師培養與培訓的質量,而實施全員輪訓,更加突出新課程、新教材、新方法、新技術的培訓,要加強對教師的師德教育,增加對教學基本功的訓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部分教師育人先育德、生動教學與學習指導的能力,從而才能夠實施國家的“國培計劃”,增加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訓機會,特別是要加強對農村學校緊缺學科教師的培訓。國培應亟待按照我國文件要求,進一步進行深化改革,提高其培訓質量,由內而外激發教師的全面動力,通過選樹標桿、推廣典型、以點帶面、全面提質,從而推動國培的新發展。
1.關于我國農村學校教學質量所存在的問題
1.1網絡技術落后導致的課堂質量低
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網絡技術發展所帶來的的參差會導致部分農村學校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相對而言比較滯后,從而缺乏對新課程與素質教育有深刻的理解,不能做到從實際出發,以教學、學生為著眼點,從而不能有效地開展教學反思。并且,有許多農村學校的教師及其團隊的素質并不高,也不能完全適應素質教育提出的要求,比如,音樂美術等專職教師的缺乏現象,也導致了許多農村學校不能將所有課程都開展的結果。同樣,課堂教學效率不理想,多數課堂教學仍然“應試型”教育,教師唱戲,學生卻當著旁觀者,教師教得累,學生學得苦。此種現象的出現,不僅體現了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弊端,更加成為了農村學校出現在課堂教學這一主要落腳點落實不踏實的阻力點,最終導致農村學校無法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求。
1.2
就目前而言,農村學校現在所發展的教師隊伍現狀并不利于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第一,鄉村教師隊伍的基礎水平參差不齊,學校有些教師開始是代課教師,后來再經過轉正得來。這些教師往往年紀比較大,思想跟不上年輕人的想法,并且沒有接受過正規的教學培訓,更不用說相關專業的理論知識部分了。其次,又因為教師的思想不先進,所以總會有人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另外,鄉村教師競爭意識較弱,只想做好本職工作,所以就自然沒有更多主動學習和競技儲備的習慣,每當有改革競爭上崗的傾向時,這樣的教師就會制造一種恐慌狀態。此外,農村教師薪資水平不夠高,工作量又比較大,教師心理往往會產生不平衡的情緒,生活環境中又缺乏文化氛圍,缺少對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這又是造成農村教師的平均素質偏低的一大因素。
2.如何建設高素質的卓越教師隊伍
2.1加強師德修養建設,提高農村教師團隊文化素質。
要整個提高農村教師團隊文化素質,就必須建立起健全的獨立針對農村教師的評價機制與監督體系,形成學校、家長與社會三足鼎立的監督評價的機制,同時也要定期在社會各界做出對學校與教師評價的調查,多種方式交雜進行,全方面真實地對教師的工作進行真實評價。鼓勵農村學校教師學習師德模范教師的先進典型,及時對先進教師提出表揚,同時激勵教師團體向自覺學習,提高自身師德與素養,從而才能夠更深層次的提高農村學校教師團體的文化素養與水平。
2.2適時點撥,提高教師團隊思想覺悟,轉變舊觀念。
農村教師不同于城市教師的在于,農村教師更容易對工作產生惰性心理情緒,所以要經常對農村教師團體進行關于思想心理等方面的輔導教育,促進農村教師團體思想樂觀向上,常在團體會議上鼓勵先進教師,從底子上開始培育,相信教師團體的基礎素質,鼓勵學習,努力前進,縮小差距。如此激勵了大多數農村學校教師,尤其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的教師群體,從而轉變大多數教師的思想覺悟與思想觀念,組織農村教師主動學習新教育新理論、新教育、新技術,提升教師教學熱情,增加教學動能。
2.3注重實效,落實教育過程中的每一步。
在對農村學校教師的培訓和眾多教育過程中,其中要做到的一步就是落實計劃,實現其形式多樣而又復雜,但其中真正能夠體現效果的方式卻寥寥無幾。在教師的培訓中,要注重實效,如:對農村教師進行電腦工作簡單培訓,對教師進行不分級教學,針對課件制作、文檔編輯與資料搜集等技能進行教學,使教師在學習電腦基本操作后就能夠應用到接下來的教學中。在校本教研與活動開展中,不要太過于追求新奇的東西,注重實效并充分挖掘教師個人擅長的技能與潛質,創造出更加有趣的課堂,讓集體的智慧相互碰撞,使農村教師的教學能力在短時間內就能夠得到進步。
2.4努力改善條件,為農村教師創造好的學習環境。
一般來說,農村學校的物質條件相比城市而言都會比較差,同樣,教學所使用的設備也較為落后,使有些教學中的設計與互動方式不能完全實現,甚至會影響到教師教學都質量。要根據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和需求來改善其物質條件,解決經費問題,建設多媒體課堂,提高學習管理質量。農村學校的教師在培訓結束后照樣可以使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進行教學,這也在某些方面提升了教師職業的專業素質與教學質量。這既是為滿足教師的學習需求而開展,也能夠為教師在學習和教學的過程中打造優質平臺,有計劃、有針對性地培訓教師,讓學習工具和理念邁上新臺階。
總結:
立足新時代,農村學校教師隊伍的建設改革已經進入了攻堅期與深水區,此時必須對其進行整體謀劃,只有綜合推進、攻堅克難、久久為功,才能打造卓越的教師團隊。只有著力打造卓越的教師隊伍,才能推動偏遠鄉村學校的專業進步和教師發展,推動我國偏遠農村學校的教學工作朝著向更高更遠的目標邁進。各地方各有關方面也要認真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國教育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只有這樣明確方略,砥礪前行,才能夠譜寫出國培計劃與農村學校教師隊伍卓越建設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胡云聰,李容香. 實踐共同體:農村卓越教師團隊建設的有效路徑[J].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30(03):95-100.
[2]肖懷秋,李玉珍,劉軍,周全,謝佳琦,蘇敏. 論卓越教師理論內涵及卓越校建設與卓越教師培育的內在關系[J]. 江西化工,2019(01):176-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