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穎 鄒佳麗 韓雪鳴 岳嵐 侯曉梅
摘要:二十世紀以來,在西方國家職業培訓運動的影響下,我國開始了職業教育和職業輔導,所謂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即想象與規劃人生道路,是一種有機整體,一種專業綜合,一種環境分析、目標設定,是工商管理專業比其他專業范圍更廣、更復雜的一個方面。文章從川南地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深化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對策建議,即立足學生的發展,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主體性教育模式,構建網絡化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問題
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現狀
學生自身方面:業務能力判斷不足;專業價值不夠;社交能力不強;就業計劃不夠靈活。學生在學校職業生涯教育中所面臨的問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起步較晚;大學生在專業規劃方面存在的困難?;谝陨蠁栴},本文以川南地區大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對他們的職業生涯規劃認識,是否進行相關的職業生涯規劃展開分析。在此基礎上,通過對調查資料的分析討論,得出結論,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視程度。
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存在的問題
(一)大學生教育體系構建尚不完善
生命觀教育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生命觀教育并進行實踐,生命觀教育具有可塑性,但也存在著大學生生命觀意識淡薄、主體轉向等問題。一部分大學生由于自我認識和環境的不客觀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評價偏高或偏低,往往是意氣用事、不切實際,對職業發展的期待偏高;另一部分大學生則是職業生涯規劃偏低,對職業發展的期待偏高。
(二)大學生思想活躍,可塑性強
職業生涯規劃是一項綜合性的教育活動,學生根據自身特點進行生命觀教育并進行實踐,生命觀教育具有可塑性,但也存在著大學生生命觀意識淡薄、主體轉向等問題。一部分大學生由于自我認識和環境的不客觀性,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對職業生涯規劃的評價偏高或偏低,往往是意氣用事、不切實際,對職業發展的期待偏高;另一部分大學生則是職業生涯規劃偏低,對職業發展的期待偏高。
(三)大學生主觀認識存在誤區
目前大部分大學生職業培訓課程都包括了必修課,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有些大學生對就業指導的概念還比較模糊。就業指導和輔導是不同的概念。盡管有重疊,但在整個職業生涯,特別是求職準備階段,有一個明確的限制,即選擇和進行個人職業生涯規劃,后者旨在幫助個人掌握專業技能。一部分學生的職業規劃似乎是職業指導的延伸,這有悖于職業指導的科學性,僅僅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就業,而有些學校只是通過一些缺乏系統性建議的競賽職業規劃活動,就顯得不那么重要了。
(四)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師資力量不足,不能滿足大學生的需求
從實踐研究和現有文獻中可以看出,很多大學生沒有或沒有職業教師,大部分職業指導課程都是由部門主管或學生輔導教師開設的,雖然這些教師具有較強的技能和較豐富的學生管理經驗,但由于他們缺乏職業規劃方面的理論知識和相關專業背景,對大學生職業指導缺乏正確的觀念和理論知識,不能為教學提供優質服務。其中,有18000多人在川南地區從事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工作。從制度、課程、實施方式、教學要求等方面,指導18000多名大學生開展了職業生涯規劃培訓工作。另外,學生教育與職業指導課程的實際實施,也是由其他學科的教師、學習顧問、大學生導師等人來完成的,在一些科學的、目標明確的地方,教育與職業指導服務不足,許多大學生沒有從事這方面的工作,而且,許多大學生對職業計劃培訓者的學習、培訓和進一步培訓重視不夠,造成職業計劃教師短缺,影響了他們的有效發展。
三、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深化的對策和建議
(一)學校要合理定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
創新創業教育能夠為大學生提供大學教育、職業指導,擁有比教育咨詢更廣闊的發展平臺和資源。但職業輔導和創新創業教育相分離,不利于培養目標的實現。以提升大學生實際職業生涯規劃能力和素質為出發點,立足現有教育、就業指導平臺有限,資源不足。因此,在創新創業教育中,尋找新的發展路徑和博弈機制,是職業輔導首先要解決的問題,也是職業輔導的有效支撐。大學要充分利用創新創業教育的政策優勢、平臺和載體,對創新創業教育與就業指導資源進行有效整合,實現就業規劃類型、就業方法、就業設計等的生態化整合與路徑選擇。交流資金、教師、基礎課程、交流項目、交流政策、交流理念、交流服務等,能夠保持教育和職業指導的相對獨立性,從而提高了大學生職業指導的能力和質量,即大學生職業規劃的能力和質量能夠在新的發展模式和運行機制中得到提升,形成了學生服務第一的局面。
(二)"三元"融合提升職業能力
專業知識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提供給教師基本的技術知識,還要延伸到學生身上,使他們能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扎實掌握相關專業領域的基礎理論,充實課堂。制定了大學生實踐教學分類標準,增加了實踐教學的比重,根據專業特點和人才培養的需要,擴大了課堂活動范圍,科學地設計了實踐教學的內容,形成了立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開展了多種技能競賽,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增強了學生的能力、實踐技能和心理素質,使專業技能向職業技能轉化。
(三)配套專項經費,校地共建,
一是設立大學生培養專項資金,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人才培養所需經費,特別是軟件項目的課程建設、業務培訓、工作調研、咨詢等費用,納入整體人才培養預算。二是加大職業指導和個人指導等服務性工作場所的投入,創造職業指導和信息空間,使書本、教材、輔導材料和培訓工具在教育、職業指導和服務項目中有序配置。另外,大學要積極主動地與政府合作,密切配合區域經濟發展,注重在合作辦學領域開展就業合作、產業項目、科技研究,在就業、創業等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為他們提供成長的平臺,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四)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一是建立一種激勵師生積極參與職業生涯規劃的機制,二是實施教師專業輔導和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制度,三是完善教師工作量計算方法,四是鼓勵教師在課余時間指導學生,五是改進相應的競賽獎勵辦法,五是堅持過程與結果評價相結合的原則,六是完善教師教育和教師評價機制,七是完善教師素質評價方法,八是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制度;
四、結論
綜上所述,通過對川南地區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分析,從研究川南地區大學生到其他省市的職業生涯規劃或其他專業中發現,要因地制宜,采取改進措施,才能發揮作用。
參考文獻
[1]董曉舫.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中有效運用[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1):84-85,90.
[2]陶元,胡曉敏."后真相時代"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的困境與對策研究[J].高教學刊,2021,(2):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