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五霞
【摘? 要】小學數學新授課是教師促進學生經歷數學知識探究和技能形成的學習過程,并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的數學基本課型,本文主要從新授課的特點、分類和基本教學結構進行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新授課;特點;分類;教學結構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10-0078-02
The new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China) CHENG Wuxia
【Abstract】The new teaching of mathematics in primary schools is a basic type of mathematics class in which teachers promote students to go through the learning process of exploring mathematical knowledge and forming mathematical skills, and to gain positive emotional experience, this article mainly carries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from its characteristic,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e basic teaching structure.
【Keywords】The new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Classification; Teaching structure
一、小學數學新授課的特點
(一)學習的是新知識、新技能
新授課的內容往往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的。從知識結構上看,有的是數學知識系統中的核心知識;有的是學生學習后繼知識的基礎。從能力水平看,有的是學生必須掌握的核心數學技能;有的卻是掌握數學核心能力的前提。學生在學習中可能會感到有一定的難度,但如果學生沒有正確理解這些知識,形成相應技能,即使花費較多時間和精力復習,也很難取得理想效果。
(二)運用的是新方法、新策略
雖然都是數學課,雖然教學對象不變,但面對概念、公式、例題等不同內容,所采取教學方法也應有所不同。新授課的教學內容是新的,要求教師要研究新方法,發掘新策略,采取一切有效的方法,讓學生親歷知識和技能的形成過程,親身理解和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并培養其良好學習習慣。
(三)獲得的是新體驗、新收獲
新授課的特點是“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體驗和理解,突出學生主體地位。教學中不僅要引導學生感悟、體驗數學的簡單美、對稱美、整齊美、和諧美、奇異美等,還要引導學生通過數學思維活動,找出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不僅可以用多種不同方式進行呈現,還能在恰當情景中加以巧妙運用,擴展和提高原有認知結構,使學生獲得新進步,保證新收獲。
(四)新授課聯結著舊知識
知識的新舊是相對而言的。在嚴密的數學知識體系中,知識的鏈條是互相扣合銜接的,每一個環節都不可或缺、不可或斷,因此一切新知都以舊知為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新知學習之前要及時指導學生溫習舊知識,修補學生斷缺的知識鏈條。
二、小學數學新授課的分類
(一)概念教學新授課
概念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數學概念,形成對數學概念最基本的、概括性的認識,即明確數學概念的內涵與外延,熟悉其表述;了解數學概念之間的關系,會對概念進行分類,從而形成概念系統;了解概念的來龍去脈,能夠正確運用數學概念。
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前提和基礎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學習數學概念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1.小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與生活經驗。它們與學習的效果成正相關,原有認知結構越完善,學生生活經驗越豐富,學習新概念的效果就越好;
2.提供的感性材料。如果感性材料提供得太少或者是不典型、本質屬性不明顯,學生感知就不充分,表象就不豐富,受到的干擾就多,難以獲得概念的本質屬性;
3.學生抽象能力。數學概念所代表的是一類事物,所反映的是一類事物的本質屬性。因此,數學概念學習依賴于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其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從具體事物或已有概念入手,逐級抽象,明確概念并形成新的概念系統。
(二)規則教學新授課
規則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掌握數學規則,形成對數學公式、法則、定律等規則的基本認識。即明確數學規則是什么和為什么是這樣的;了解規則使用的條件,清楚它們之間的聯系與區別;能將學會的數學規則運用到各種具體情境中去解決相應的問題。
數學規則是數學基礎知識的核心。小學數學中的規則教學主要包含三類:一是運算法則,二是運算規律,三是圖形的計算公式。規則學習依賴于學生對相關概念之間關系的探索和驗證,其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觀察發現、猜測想象、探索驗證和實踐運用,加強對規則的理解和融會貫通。
(三)解決問題教學新授課
“解決問題”是培養學生數學思維的關鍵,是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學會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體會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解決問題”在編排上不是獨立于其他知識單獨編排的,是與其他知識的學習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其教學重點是引導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會分析數量關系,明確解題方法。
三、小學數學新授課的基本教學結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學習是學習者以已有經驗為基礎,通過與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主動建構新的理解、新的心理表征的過程。它包含兩層含義:一是學習者通過運用已有知識和經驗對新信息進行重新建構而達成對新信息的學習和理解;二是學習者從記憶中提取已有知識和經驗的過程就是一個重新建構的過程;兩者是協調一致的。因此,在開課時可通過創設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強烈求知欲,同時再現已有知識或經驗。
(二)新知探究,解決問題
在明確問題后,開展新知探究,解決問題,這是新授課的中心環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積極、主動、富有個性的。教師除了采取有意義的接受式學習外,更應該通過多種方式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與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通過觀察、猜想、分析、綜合、抽象、概括、推理、驗證等數學活動,逐步掌握所學新知及學習重點,突破難點,有效達成學習目標。
(三)嘗試練習,鞏固應用
學習者要把新知識納入原有知識結構,就必須通過一定數量的練習。小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能進一步掌握所學數學知識,并能初步學會運用新知解決問題。新授課的練習一般包括三個層次:一是半獨立性的嘗試練習,二是獨立練習,三是新知運用的拓展練習。教師可以先通過嘗試練習,全面了解班級里各類學生對新知的掌握程度,尤其要觀察、誘發學生的困惑與疑難之處,并及時引導加以解決。再通過學生的獨立練習和拓展練習達到鞏固升華、拓展應用的目的。
(四)回顧總結,反思拓展
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內容與過程方法的回顧與總結是新授課非常重要和必要的環節。通過質疑或討論,教師引導學生比較新舊知識或不同學習方式之間的異同,尋找不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進而形成一個縱橫交錯、融會貫通的知識網絡;還可引導學生總結反思在數學思想與方法等方面的收獲,幫助學生獲得活動與學習經驗,在數學思想與方法上啟迪學生,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總之,小學數學新授課是一類最基本的數學課型,也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重頭戲。教師要根據自身的素質、教材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完善并靈活運用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注:本文為2018年湖南省電教館課題“微課資源在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編號:HNETR1807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李曉梅.關于小學數學新授課課堂教學結構的思考[J].小學數學教育,2013(05).
[2]劉月華.創新教學策略 打造高效課堂——淺談小學數學新授課課堂教學策略的實踐與思考[J].課程教育研究,2013(16).
(責任編輯? 李?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