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源力
摘要:生物作為初中階段的基礎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啟發思維,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培養生物素養,對初中生的學習幫助很大。在生物學習中,實驗教學也是重要的環節。因此,作為初中生物教師一定要認真學習素質教育理念,合理根據教學內容,課程標準等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本文作者從不同角度詳細闡述了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希望能夠為生物教學的發展帶來幫助。
關鍵詞:核心素養視角;初中生物;實驗教學
一、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的意義
(一)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需要自己認真觀察實驗現象和實驗成果,比如在染液試劑反應的相關實驗中,會遇到淀粉遇碘變藍,在進行該實驗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考慮淀粉和碘的比例應當是多少才會發生變化,然后學生應當進行很多次嘗試,最終將正確的答案總結出來。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自主能力
核心素養的理念是依據合作、自主、探究的教學方式進行的,加強學生主體地位與教師主導作用的重視,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主能力。生物教學中涉及到很多實驗環節,在具體的實驗操作中,學生都是動手參與的,要讓學生思考實驗中能夠獲得怎樣的知識?如何避免實驗錯誤?將實驗科學有效地表達出來?這些問題的引導才會激發學生的探索潛能。
(三)有助于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養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國家的發展離不開科學的支持。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應當讓學生培養良好的科學觀,對待生物也應當是不斷探,崇尚科學的態度。實驗教學過程中每一步實驗的過程和原理,教師也都應當讓學生掌握,這樣才能讓學生牢記知識,將來能夠正確使用生物知識。
二、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有效價值
(一)創設實驗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現階段的初中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很多教師都喜歡使用情境教學法,因為在情境中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能建立自己生活經驗和知識之間的聯系,幫助學生主動探索生物實驗內容。當然,教師應當注意到,要想真正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應當讓每一個學生真實的參與到實驗當中,這就要求教師要創設良好的實驗情境。因此,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合理創設情境。比如在學習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這一實驗時,教師提前在課上準備好饅頭,并且將饅頭切成各種小塊兒,一種小塊兒是可以不用細嚼就直接吞咽的,另一種是需要嚼完之后才能吞咽的。然后教師讓學生通過品嘗不同的饅頭感受出舌頭在口腔中的作用,通過這樣情境的建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會更加豐富。
(二)轉變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實驗中有各種不同的種類,不管是何種實驗,教師都應當積極轉變實驗的教學方法,不斷地總結教學中的問題進行反思,然后讓學生親身參與到探究中,訓練自己的思維能力,養成對知識的科學態度,最終提升自己的終身學習能力。當然,教師為了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可以將教材中的一些內容轉變成探究性的知識,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能力進行探究性實驗,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教師不要提前給出行的答案,而是應當積極引導,幫助學生形成完善的實驗思路。
例如,在研究光合作用下,綠葉產生有機物的實驗時,先講述基本的實驗設計原則,再引導學生在這種設計下展開探究性實驗。首先,應當分析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含有哪些成分?其次,探究綠色植物制造有機物需要哪些必須條件?針對這兩種探究引導,教師可以提供相關的理論資料,給學生提供幫助,通過設計層次性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實驗思路。通過在實驗中涉及相關聯的知識提問環節,讓學生做好實驗觀察,才可以在實驗現象中做出具體的分析。首先,思考如何去除葉綠素,教師為學生提供實驗的材料和工具,讓學生討論之后設計實驗。其次,設計實驗方案,為了降低學生的實驗難度,教師可以先將實驗順序打亂,讓學生自己按照正確的方法排序,最終得出結論,綠色植物制造的有機物是淀粉。
(三)設計探究實踐,激發科學思維
核心素養理念也要求在課堂上,學生應當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當發揮自己的引導者和促進者的作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自己設計實驗,并且動手探索實驗,使學生自己擁有探究和設計的能力,當然也能提升學生的科學思維。比如在學習搜集和測量空氣中的塵埃相關實驗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介紹pm2.5的相關知識,讓學生通過測試以及收集,說出實驗的相關方案,并且進行演示。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結合當下的環境話題,結合空氣污染,培養學生環保的意識。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教師也應當注意學生設計的實驗內容必須是服務于實驗目的和教學目的的,所以教師應當首先將教材深入挖掘,找到實驗的針對性和具體性。比如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實驗時,教師應當明確實驗的目的,讓學生了解光合作用對植物葉片產生的影響,并結合實際的生活經驗,在家中準備綠色植物,分成對照組和實驗組兩組,進行24小時的觀察,同時也需要對實驗組進行不透光黑不處理,保證實驗順利進行。
(四)踐行核心素養,樹立生命意識
初中生物教學中最重要的一點是培養學生的生命意識,讓學生養成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價值觀。因此在實驗教學中也應該讓學生了解到每一個像生物知識跟學生的生命也是息息相關的。
例如,探究生物變異現象的實驗中,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讓學生以具體的實物作為研究對象。以花生為例,教師提出問題,大小兩種花生果實之間是否存在變異的可能?借助這個假設展開實驗活動。將學生分成兩組,每組都擁有大小花生果實隨機20例,讓學生對花生長度進行測量,并記錄,隨后展示根據數據得出的結論。設置不同的土壤環境,分析在不同的種植土地中得到的果實是否一樣,有什么具體的依據?根據這個問題,讓學生做出實驗,并對結果進行探究,實驗結束后,通過PPT展示具體的實驗數據或播放視頻,給學生直觀的印象,加深對本實驗的理解。
總而言之,核心素養理念的貫徹應當落實到初中生物實驗具體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以優秀的實驗能力為目的,幫助學生建立實驗與情景之間的聯系,真正提高學生的生物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閆亞貞. 淺談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J].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9(2):161-162.
[2]秦國英. 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 中華少年, 2019(4):242-242.
[3]薛美英. 核心素養視角下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J]. 信息周刊, 2019, 000(036):P.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