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亭
摘? ?要:近年來,在網絡科技與電商的高速發展背景下,快遞行業得到空前發展,但目前快遞行業服務質量遠遠落后于快遞行業發展速度,而安全問題是快遞行業服務質量的重要部分,安全問題關系著消費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正確認識快遞行業的安全問題尤為重要。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現存的問題是監管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不強,監管力量薄弱,行業協會未充分發揮作用。因此,政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引導消費者參與到安全監管工作中來,在發揮新聞媒體對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的輿論監督作用的同時,還要充分發揮快遞行業協會的社會監督作用。
關鍵詞:快遞行業;公共治理理論;政府監管;哈爾濱市
中圖分類號:F252?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1)11-0054-03
一、公共治理理論概述
公共治理理論是我國學者在引進治理概念過程中使用的一個交叉概念。自20世紀70年代后,西方發生的社會、經濟和管理危機,推動公共管理和公共行政理論研究的范式變革,治理理論在學界日益盛行。治理可以簡單概括為在特定范圍內行使權利。它是為實施某項計劃,而將不同相關利益主體在同樣客觀環境條件下充分發揮自身作用,從而在某些領域和行業達成一致目標或取得一致認同。20世紀后期,隨著不同的社會自治組織力量的不斷壯大,治理理論開始在各個慈善組織、政府、社會自治組織以及消費者中發揮重要作用,并逐漸升級其理論體系。不僅如此,研究相關理論的學者們也開始將政府、市場、社會作為研究對象對治理理論進行重新思考。公共治理理論認為,要實現社會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就要以政府為主導、多種社會主體協同治理。充分釋放市場、社會、公民的作用可以有效彌補或矯正政府調節和管理的問題不足。建立網格化的治理結構,明確各治理主體之間是相互協作的治理模式。各治理主體充分發揮自身條件和優勢,運用多樣化的治理方式尋求公共利益最大化。
將公共治理理論運用到快遞行業安全的政府監管,意在說明在對快遞行業安全進行監督管理過程中,政府根據有關法律法規,通過主動引導和激勵快遞行業利益相關者,充分發動行業協會、社會組織和普通公民等各種力量,運用各自掌握的知識和線索,主動對快遞行業的整個環節進行監管。公共治理理論有助于在源頭預防矛盾產生,在快遞行業的政府監管中引入公共治理理論,能夠指導作為監管主體的政府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治理理念,加強權力約束,完善合法合規的治理程序,進而在源頭上抑制快遞行業安全事件的發生。
二、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現存問題
(一)監管的法律制度可操作性不強
雖然目前《黑龍江省郵政條例》對哈爾濱市快遞行業的安全政府監管問題有所涉及,但是只寬泛提及快遞業務的市場準入、訂單填寫以及不得利用寄遞網絡從事危害國家安全、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的活動,違規者交由監管部門進行相應處罰,責任重大者交由依法部門處理。然而,對于處罰標準、處罰程度都尚未提及,快遞行業突發安全事件等級、性質等都未界定。快遞行業正如火如荼地迅速發展,消費人群眾多,而相關監管法律明顯滯后,全國統領性法規缺乏,哈爾濱市地方規章制度同樣缺位,這將嚴重影響該行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快遞行業的發展是依托電子商務的產物,自然區別于實體經濟擁有更加快速發展的屬性。然而,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過程復雜且漫長,這致使哈爾濱市快遞行業政府監管的法律依據相當滯后。目前,相應的法律法規和立法層次比較低,現有的法律規范可操作性不強是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政府監管的主要問題。
(二)監管力量薄弱
快遞行業作為新興行業之一,在快速發展的同時若許多細小環節安排不當都極其容易出現安全問題。由于快遞行業涉及到快件的收發、運輸、遞送等各個環節,在不同環節上無法完全交由哈爾濱市郵政管理局對快遞行業的安全進行統一管理。《快遞暫行條例》規定,快遞市場的監管任務主要由郵政管理負責,當地的公安、消防、海關、檢疫、工商等其他的相關政府部門也要負責各自領域內的監管,這就需要郵政管理局和其他政府部門做好協調工作,進行聯合監管。僅僅依靠行政手段和政府機構對快遞行業安全問題進行監管明顯力量不足,各行政機關對快遞行業安全進行監管實際上往往進行的是事后監管,對于事前預防和事中控制的監管力不從心,而快遞行業的服務對象是廣大消費者,消費者對快遞行業的現存問題有最為直觀的感受。除此之外,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快遞企業的自我管理起到約束作用。因此,在公共治理理論的工具分析下可知,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力量十分薄弱。
(三)行業協會未充分發揮作用
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在迅猛發展的過程中,安全問題頻發,實質上關系著消費者和從業人員的人身安全。對于快遞行業安全的監管單靠政府部門是遠遠不夠的,政府部門與快遞行業之間容易形成嚴重的信息不對稱現象,而快遞行業協會作為一種社會監督對其進行監管在一定程度也能夠讓消費者放心,所以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協會代表快遞企業自身利益與政府進行溝通和協調顯得尤為重要。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協會在建立之初明確了自身服務、自身協調的職能,但是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協會只下達指令和傳達政策信息而較少注意與企業的溝通,這容易導致企業不知或明知故犯違反相關守則,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除此之外,快遞行業協會內部可能存在尋租現象,為使得利益最大化,對快遞行業安全問題睜一只眼閉一只眼,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容易導致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各種安全問題的頻發。
三、公共治理理論視角下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策略
(一)完善哈爾濱市快遞行業法規政策
近年來,快遞行業作為新興產業,在網購熱的大環境下迅速發展,但由于發展步伐較快,其相關法律法規還不能完全跟上其發展速度。2013年重新修訂的《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中首次提到快遞行業安全問題,國家郵政管理總局副局長趙曉光明確指出對于快件的安全問題是全社會共同的要求,也是快遞企業必須重視的問題以及無法逃避的責任。《快遞市場管理辦法》中也明確要求快遞企業要具備安全生產能力。這是快遞企業健康發展的基礎。但是該項規定缺乏實施細則,將該項辦法實際運用于日常監管中,監管主體沒有具體的指導性操作行為。哈爾濱市也不例外,哈爾濱市目前缺乏一部具體可行的地方性法規政策對快遞行業安全問題進行監管。因此,在公共治理理論的指導下,政府部門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的相關法律法規體系。
首先,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出臺一部有關快遞行業安全日常監管的法律法規,對各省市的快遞行業安全監管工作提供法律基礎。快遞行業主體為眾多品牌的民營快遞企業,目前民營快遞企業眾多,從事的日常業務也缺乏一定標準,因此,國家或是將有關民營快遞企業安全生產原則補充進去,或是成立一部專門應用于民營快遞企業安全監管標準,實現有法可依。其次,法律法規還應對快遞企業責任進行細化。明確快遞從業人員、快遞收寄驗收制度等責任。此外,由于響應打通快遞最后一公里的政策,目前普遍存在以超市作為代收快遞點,這種現象屬于監管盲點,亟需相關法律法規進行規范。
借鑒國家出臺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哈爾濱市也應盡快出臺與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相關的行業標準和實施細則,并根據公共治理理論的研究,可以將不同相關利益主體分別作為監管主體,明確具體監管標準和需要承擔的責任,全方位杜絕一切包庇行為。由于快遞行業需要經過揀練、驗收、配送等一系列環節,因此,對于快件的收寄和派送,哈爾濱市監管部門應根據不同環節結合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嚴格監管,如在快件運輸過程中應該由公安部、國防部等進行層層把關,確保消費者安全。
(二)引導消費者對快遞行業安全進行監管
在公共治理理論的指導下,快遞行業的監管問題除了要以政府為主導之外,還要充分發揮相關利益主體不斷擴充其監管力量,對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進行共同監管。
消費者作為快遞行業服務對象,對于快遞行業的服務水平具有最直觀的感受,但是由于快遞行業近年來的高速發展以及小而復雜的行業亂象,消費者無法像對待傳統行業一樣持有較高的維權意識,因此消費者對于快遞行業安全監管意識有待加強。引導消費者對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的措施表現在:首先,引導消費者通過學習快遞行業安全知識,掌握快遞企業基本運營資質,可對違反寄遞渠道違禁品標準的快遞企業進行甄別并維護消費者權利,對違反法律法規和具有安全隱患的快遞企業向有關部門進行投訴以達到消費者有效監管作用。其次,政府及相關監管部門應通過大力宣傳和引導,提高社會大眾對于快遞行業安全的監督管理意識。哈爾濱市政府應該將消費者對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的重要意義通過市委黨校傳達下去,保證調動消費者監管的積極性。除此之外,哈爾濱市政府應起草關于消費者監管管理獎勵的相關文件,具體到對不同程度的安全問題投訴會得到不同級別的現金獎勵以充分調動消費者參與安全監管工作的積極性。
(三)發揮新聞媒體對快遞行業安全的監管
新聞媒體作為公眾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在快遞行業安全監管方面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國家和公眾最早關注到快遞行業安全問題就是通過新聞媒體,因此,積極利用新聞媒體的輿論監督作用,是快遞行業安全監管必不可少的。
新聞媒體對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的積極作用主要表現為:首先,監督哈爾濱市政府對現存的快遞行業安全問題進行監管,履行政府監管職責,確保消費者和快遞從業人員人身安全,保障消費者權益。同時,新聞媒體所記錄的素材可以提供給政府作為監管規則的證據,可以減少監管部門的監管資源,節約時間成本以及人力、物力資源。其次,警示民營快遞行業合法經營。大眾媒體的普及程度可謂無孔不入,民營快遞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很容易被記錄下來在互聯網上曝光。因此,快遞企業考慮到違法成本較高后會在源頭上規范經營行為。最后,新聞媒體還具有宣傳教育作用。加強快遞從業人員認真對待快件驗收的意識,還可以通過新聞媒體曝光,懲治不法企業。哈爾濱市郵政管理局可以利用“黑龍江廣播”熱門調頻廣播電臺、“黑龍江衛視”、“黑龍江日報”、“黑龍江發布”微博、“黑龍江晨報”微信公眾號等傳統媒體及網絡自媒體進行新聞輿論引導,加強社會監督。
(四)促進行業協會對快遞行業安全的監管
快遞行業協會是一種社會自治組織,它同快遞企業以及與快遞企業相關的利益主體共同自愿組成,其職責是對快遞行業進行輔助性的管理工作。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協會成立于2013年11月,主要負責宣傳法規政策、行業自律、咨詢服務、業務培訓、接受政府委托工作等工作,但其成立時間較晚,且對于哈爾濱市快遞行業亂象并沒有高度重視。因此,對于維護哈爾濱市快遞行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對快遞行業安全監管方面還沒有完全發揮應有的的作用。哈爾濱市政府應該充分發揮快遞行業協會的社會監督作用,為快遞行業安全問題主管部門減負。
發揮快遞行業協會對哈爾濱市快遞行業安全監管的措施表現在:第一,政府應對快遞行業協會組織內部成員進行思想教育,并給予快遞行業協會在監管過程中的重要地位。第二,政府應該積極劃分快遞行業協會的工作類別。因為社會團體一般來說缺乏專業性極強的工作人員對監管工作內容進行具體界定。這就要求政府及其主管部門做出具體要求,以達到監管工作能落實到實處,比如,政府可以要求快遞行業協會在每年的“雙11”前后開展快遞行業安全生產短信提醒工作,對快件寄遞安全進行廣泛宣傳,并要求快遞行業協會在購物節、全國法定假日重點監管各快遞企業安全現狀,并予以上報。
參考文獻:
[1]? ?郭薇.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
[2]? ?郭銀杏.重慶市墊江縣快遞行業安全監管問題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8.
[3]? ?呂昕怡.論網購中快遞服務的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J].新西部,2020,(17):94-95.
[4]? ?朱雅蘭.我國快遞行業政府監管研究[J].物流工程與管理,2020,42(10):21-23.
[責任編輯? ?興? ?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