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材資源的充分利用,是備好一堂好課的關鍵。根據筆者對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在漳州市龍文區的公辦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的使用情況的問卷調查反饋,筆者發現Part C資源的使用情況不盡人意,因此,筆者從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簡介、Part C教材資源結構、Part C資源的創造性使用等方面,結合教材中的資源來闡述如何創造性地使用教材Part C的資源,避免教材資源的浪費。但是,由于筆者能力有限,本篇文章的調查僅僅局限在龍文區,資源的創造性使用的舉例也主要局限在三年級上冊和五年級上冊的“Sing? a song”和 “Let's chant”等部分,并沒有涉及小學階段共八冊的內容,借此希望為一線教師對Part C資源的開發利用提高微薄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教學資源;資源利用
【作者簡介】謝潔紅( 1988.10-),女,漢族,福建東山人,閩南師范大學龍文附屬小學,一級英語教師,教育碩士,研究方向:英語學科教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第二批小學英語學科教學帶頭人立項課題“基于學習共同體的小學英語教師專業發展的探究”(課題編號:MSWY2013)研究成果之一。
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對教材資源的靈活運用,是備好一堂課的關鍵。北京師范大學教授、中國英語閱讀教育研究院院長王薔教授在中國教育學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第19次學術年會上對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解讀中提道: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教學的重要前提。有效的教學設計取決于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水平,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體驗、認知過程、情感發展和學習成效。因此,提高文本解讀能力是提高課堂教學實效和學生學習質量的關鍵。雖然以上言論是針對高中英語課堂改革,但是筆者認為小學英語教師對教材文本的解讀水平,對教材資源的整合運用能力同樣至關重要。然而,目前小學階段英語一線教師撰寫教學設計時往往脫離教材的解讀,忽略對教材現已資源的整合運用,一味盲目地從課外查閱資料、尋找素材,使盡渾身解數“死搬硬套”地用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上。因此,筆者在此分享本人對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中每單元的Part C資源的創造性使用的思考,與廣大一線同仁們探討教材資源的創造性使用問題。
一、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簡介
目前,福建省漳州市除了市屬、薌城區等部分小學外,其他地區使用的教材都是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該套教材是由福建教育出版社編寫,是由專家和一線教師研讀《英語課程標準》[2],以“題材—功能—結構—任務”為編寫體系編寫的,將功能和結構兩條主線緊密相連、融為一體。話題的選擇貼近小學生的生活實際,富有時代氣息,文化信息量大;既強調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又注意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安排語言學習材料,以利于學生構建知識,提高技能。教材每一個單元分成Part A, Part B, Part C三個部分,根據筆者對小學英語教師們的訪談結果顯示:大多數老師基本上把寶貴的課堂時間側重放在Part A和Part B的教學,而基本沒有處理Part C的內容。因此,筆者在本篇文章中著重分析如何充分利用Part C的素材進行資源的單元整合,更好地進行教學。
根據筆者對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研究,本套教材從小學三年級為起點,每學期一冊,共八冊,每一冊均由八個單元組成,兩個復習,每冊末尾安排一個story time,以供學有余力的學生選擇閱讀。教材每一個單元分成Part A, Part B, Part C三個部分,Part A是本單元主要的語言知識和對話內容,而Part B是對Part A部分句型的再現和話題的繼續,是對Part A部分的復習鞏固基礎上,又學習了小部分的新內容,其中Part C部分可以說是本單元的練習和自我評價部分。
二、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Part C資源創造性使用
1.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Part C的教材資源簡介。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Part C的教材資源一般有下面幾種形式:
(1)Sing a song. 提供一首與話題、句型、詞匯和課文都相關的簡單易學的歌曲。
(2)Learn to write. 學寫本單元的字母、單詞或句子。
(3)Let's chant. 提供一首與本單元話題、課文、句子、單詞都相關的朗朗上口的童謠。
(4)Listen and tick./Listen and connect./Listen and number. 采用其中一種形式進行聽力訓練。
(5)Evaluate yourself. 自我評估,讓學生在學習完本單元后,對聽說讀寫各方面的收獲做出評估。
2.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Part C資源的使用情況調查。根據筆者對漳州市龍文區公辦小學一線英語教師的問卷調查情況如下表顯示:Part C包含的五項資源,其中使用率最高是Learn to write,但是也僅僅占了45.3%,使用率最低的是Evaluate yourself,其他三種資源的使用情況均到不到三分之一,可見Part C部分的資源利用率確實很低。
序號 Part C資源項目 使用率百分比
1 Sing a song 25.9%
2 Let's chant 26.4%
3 Learn to write 45.3%
4 Listen and tick.
Listen and connect.
Listen and number 11.7%
5 Evaluate yourself 3.2%
3.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Part C資源的創造性使用。根據對教材資源的整合,對Part C中五塊資源的使用,按照資源運用于教學設計中的環節分為以下幾種:
(1)用于設計新授課的熱身和導入。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課前熱身有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消除對英語的緊張感和心理負擔。我們可以利用Part C中sing a song中的歌曲,作為課前熱身。例如:三年級上冊Unit 3 Part C中的sing a Song 部分的歌曲Ten Little Baby Ducks 可以作為本單元Part B的新課導入,這首歌《數鴨歌》剛好跟Listen and Follow呈現的Sally 和Kate在數鴨子的語言情境一樣,通過這首學生耳熟能詳的《數鴨歌》調動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課堂上來,繼而自然地導入Sally 和Kate在數鴨子的語言情境,進行新課教學,導入得天衣無縫。
類似的資源還有三年級上冊Unit 3 Part C中的Let's Chant部分的I love My Family可以運用本單元Part B部分家庭成員單詞的導入;
(2)用于設計課堂中環節之間的過渡。一堂好的英語課,教學環節環環相扣,過渡自然是其中一大要素。我們聽到很多英語課,他們在環節過渡中間的處理基本都是簡潔明了地進入,有時甚至有點簡單粗暴,教師一句“So much for this part,let's turn to Page balabala, and learn this dialogue ”,其實,我們完全可以利用 Part C的資源來設計更加和諧的、巧妙的“自然”過渡,例如:五年級上冊Unit 4 Part C中的sing a Song 部分歌曲Row your Boat 可以作為本單元的Part A部分的課中環節過渡,Listen and follow 呈現的是星期天,爸爸帶Sally , Ben 和Kate一起去電影與看3D電影這樣一個語言情境,接著可以使用這首歌曲,在課堂中間緩解一下學生學習整個Listen and follow部分后注意力開始渙散的狀態,用歌曲再次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的同時,根據歌曲中描繪的歡樂的主題“Row a boat”自然而然地過渡到Look and Say部分的第二幅圖描述的語言情境,即爸爸帶著Kate去劃船,引入到對話“A:It's Sunday today. Can we go boating? B: Yes,Let's go.”
類似的資源還有五年級上冊Unit 6? Part C中的Listen and fill in the right letter部分可以運用于本單元Part B第二部分Ask and answer 學完后馬上鞏固對話,同時剛好銜接第三部分Read and circle the right answer.
(3)用于設計課堂練習鞏固新知。根據上文筆者談的,閩教版小學《英語》教材的Part A 和Part B 部分主要是新知識的呈現,因此很多教師到處在課外尋找相關材料或者自己設計相關練習來鞏固新知,其實,我們可以巧妙、充分利用Part C 部分的內容來鞏固Part A 和Part B 的知識,這樣既能充分使用教材提供的資源,又能幫廣大教師節省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在尋找復習資源上,同時,又避免脫離文本,偏離教材。例如:三年級上冊,每一單元的Part C部分的Learn to write可以用于本單元字母教學的書寫訓練,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設計安排靈活處理,既能放在本堂課最后10分鐘讓學生書寫鞏固,對于學生書寫中出現的問題當堂課及時進行糾正;又能放在本堂課字母教學結束馬上進行強化訓練,及時加深學生的印象,這對于幫助學生區分印刷體和書寫體的效果很明顯;或者可以在一堂課中穿插進行,讓學生在聽、說、讀的訓練中也有寫的體驗,達到《英語課程標準》中提到的學生能掌握英語“聽、說、讀、寫、玩演視聽”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目標。
類似的資源還有三年級上冊Unit 8? Part C中的Sing a Song、部分的Happy New Year,可以運用本單元Part B部分Listen and Follow 學完后的課堂復習鞏固,歌詞中把Listen and Follow部分學到的所有句型都包含進去:Happy new year. We are singing. We are dancing.
上文中提到的主要側重在Part C部分的資源運用,此外,教師也可以利用配套的教學資源:《教學參考書》。筆者認為《教學參考書》中的“文化和語言注釋”“教學目的和要求”“教學步驟和方法建議”均能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提高很多的幫助,因此,教師要全面挖掘教材資源,而不是把焦點聚焦在文本內容上,將語言知識作為教學的關注點,而忽略了對教材中一些圖片、詩歌、兒歌等教學資源的使用。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只有加強對教材的研讀,整體把握教材中的豐富資源,加以科學合理地整合、創造、再利用,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經驗,促進學生對語言知識的體驗和理解,創設有效的語言學習情境,才能讓小學英語課堂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教學變得更加高效、輕松。
參考文獻:
[1]王薔.從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到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高中英語課程改革的新挑戰[J].英語教師,2015(16):6-7.
[2]教育部.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3]張燕華.立足教材資源,豐富課堂教學——談小學《英語》教材資源的有效利用策略[J].江西教育(小學教育),2016,(7):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