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曄



日前,2021年亞太金融論壇在北京舉行。多位專家學者圍繞“經濟復蘇下的宏觀經濟政策跨周期調節”“綠色金融助力‘碳中和”“數字化與金融”等主題,共同展望中國與亞太地區的未來發展。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 高培勇
宏觀政策的跨周期調節要緊盯市場主體
宏觀政策的跨周期調節要緊盯市場主體,圍繞市場主體而動。市場主體是穩就業、擴就業的頂梁柱,是財富創造的源泉,也是科技創新、動能轉化的發生地。針對市場主體,不僅要抓住大頭,而且還要把諸如個體工商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全面地納入到視野當中。市場經濟的發展必須夯實微觀基礎,而這個微觀基礎便包括了各類企業、個體工商戶、集體經濟組織及其經營方式創新組織。
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中國國際商會會長 高燕
中國金融業未來有巨大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
亞太地區是世界發展最快的地區,去年以來,亞太地區在合作應對疫情、推動區域經濟復蘇等方面展現了充分韌性,也為拉動世界經濟復蘇作出了巨大貢獻。中國正在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同時完善收入分配結構,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金融服務將以服務人民生活,服務實體經濟為前提,不斷優化服務結構、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暢通金融血脈,服務民生百業。未來,中國金融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和成長空間。
亞太金融論壇主席、大和總研理事長 中曾宏
中國經驗對于發展中經濟體價值更大
中國在數字化和可持續發展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同時,相比發達經濟體,中國的國情與亞太區域其他一些發展中經濟體有著更多相似的特點。發展中經濟體正在尋找加速數據化和可持續發展的可借鑒政策,或者說改革措施。誠然,他們可以從發達國家的經驗中學到很多東西。但是,作為政策和監管現代化的一個大型試驗場,中國經驗對于發展中經濟體國家解決他們今天面臨的類似挑戰,價值更大。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 楊偉民
要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比重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實現了主要由內需來拉動,但主要還是投資和政府消費的拉動,沒有轉到主要依靠居民消費來拉動的階段。消費結構問題的背后,是收入分配結構的問題。下一步,要著力提高居民收入占國民收入的比重,推動勞動報酬的增加和勞動生產率的提高保持同步。收入分配的調節既是推進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也是保持經濟可持續增長的必然要求。這樣可以逐步助推我國經濟轉到主要依靠居民消費擴大的一條比較健康的發展軌道上來。
中國證券業協會黨委書記、會長 安青松
推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ESG在中國的生動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證券行業積極踐行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應借鑒ESG國際最佳實踐,對標對表新的發展理念,賦予ESG中國內涵和中國特色,推動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的ESG在中國的生動實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做出證券行業應有的貢獻。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財政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劉尚希
數字金融發展將成為亞太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
數字經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向,而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數字金融的發展將成為亞太金融市場的重要創新。隨著科技的發展,金融機構更為主動地運用科技賦能業務,在豐富金融產品和工具、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和包容性、持續推進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助力脫貧等方面都取得了諸多的進展。接下來,要全面平衡落實亞太經合組織互聯網和數字經濟路線圖,加強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促進新技術傳播和運用,努力構建開放、公平、非歧視的數字金融服務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