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哲慧,郝曉霞,王雪蓉,王棟杰
山西省中醫院,山西030001
脊柱后路手術是專門針對脊柱部分疾病所進行的一種外科手術治療手段。由于脊柱后路手術在具體的手術過程當中要求操作精細準確,手術所消耗的時間較長,手術的失血量較多[1]。而且,手術主要采用俯臥位的體位進行,導致局部組織長期受到壓力作用,血液循環不通暢[2]。以上情況極易使病人發生壓力性損傷,造成病人身體疼痛、機能下降甚至感染,延長住院時間,增加病人的診療費用及護理人員的工作量[3]。而預見性護理是護理人員通過提前采取干預措施的方式,采用科學、合理的干預手段有效地規避壓力性損傷所帶來的風險,改善病人生活質量,提高病人對護理的滿意度,是脊柱后路手術中至關重要的一種護理方式[4-5]。本研究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全身麻醉下行脊柱后路手術的90 例病人,分析預見性護理對俯臥位下全身麻醉脊柱后路手術病人術中壓力性損傷發生率和生活質量的影響。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8 年2 月―2019 年8 月在全身麻醉下行俯臥位脊柱后路手術的100 例病人,年齡39~78 歲,平均53 歲。將100 例病人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1.2.1 護理方法 對照組在圍術期給予健康宣教、壓力性損傷防治等常規手術護理。觀察組在給予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實施圍術期預見性護理,采用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評估表[6]分別進行術前、術中和術后的壓力性損傷評估。①術前:巡回護士使用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評估表對病人的身高、體重、并發癥情況、手術時間、手術體位以及手術皮膚著力點等因素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判斷病人風險水平,對于高風險病人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手術前的護理以及術中的觀察巡視頻率,及時防治壓力性損傷的發生。②術中:根據手術時間安排,每隔2 h 適當活動,減輕皮膚的持續受力,并且要做好受力部位的保護工作。③術后:巡回護士再次使用壓力性損傷評估表對病人發生的壓力性損傷情況進行評估和判斷,對術后發生壓力性損傷的病人要做好觀察記錄,并及時反饋給護理部門,制定針對性的壓力性損傷恢復方案,不斷提高護理質量。
1.2.2 評價方法 比較護理前后兩組病人的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壓力性損傷發生率。①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根據護理專家和臨床醫師的指導意見自編問卷,包括身體狀況(35 分)、心理狀況(35 分)、情緒狀態(30 分)3 個方面,總分為100 分。總分80 分以上,為非常滿意;60~80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②生活質量:根據護理專家、臨床醫師的指導意見對病人進行訪談、自編問卷。包括軀體功能(20 分)、情緒(20 分)、認知能力(20 分)、角色定位(20 分)、社會功能(20 分)5 個方面,總分為100 分。總分越高表示病人的生活質量越高。總分80 分以上為明顯改善,總分60~80 分為有所改善,總分<60 分為未改善。③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根據皮膚狀況將壓力性損傷分為Ⅰ期、Ⅱ期、Ⅲ期、Ⅳ期4 種程度[7]。Ⅰ期為皮膚狀況完好,但是用指頭按壓后出現紅斑,難以恢復到正常;Ⅱ期為部分皮膚受損,出現紅色創面;Ⅲ期為皮膚受損狀況嚴重,出現潰瘍,并且可見皮下脂肪;Ⅳ期為皮膚出現全層缺水的狀況,并且肌肉、骨骼有不同程度的暴露,皮下有隧道形成。
1.2.3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定性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取Wilcoxon 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病人護理滿意度比較 單位:例(%)
2.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病人生活質量改善情況比較 單位:例(%)
2.3 兩組病人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病人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病人在采用預見性護理之后,在護理滿意度、生活質量方面有了明顯提高,壓力性損傷發生率降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對于有效降低脊柱后路手術病人的壓力性損傷發生率、提高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的臨床學意義。將預見性護理應用到脊柱后路手術中,要做到手術前期、中期、后期的連續動態評估、干預、溝通與反饋。術前巡回護士使用壓力性損傷危險因素評估表對病人的身高、體重、并發癥情況、手術時間、手術體位以及手術皮膚著力點等因素進行評估,并且根據評估結果判斷病人風險水平,對于高風險病人采取針對性的措施,加強手術前的護理以及術中的觀察巡視頻率,及時防治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另外,術前也要做好對病人及其家屬的心理輔導工作,消除病人的恐懼心理,提高病人家屬對于手術的認識,使其能夠積極配合術前的準備工作[8-9]。術中根據手術時間安排,每隔2 h 適當活動非手術體位,減少皮膚的持續受力。并且,根據手術體位的需要,將薄枕頭、水墊、泡沫墊等置于身體下方,有效減少摩擦力和剪切力對人體的影響,做好受力部位的保護工作[10-11]。另外,也要做好病人體溫狀況的檢測,配合好相關醫療器械的安置固定,避免器械操作不良帶來的危害。術后巡回護士再次使用壓力性損傷評估表對病人發生的壓力性損傷情況進行評估和判斷。針對術后發生壓力性損傷的病人,做好觀察記錄,并及時反饋給護理部門,制定針對性的壓力性損傷恢復方案,為病人提供優質的護理服務[12]。
預見性護理是有效降低壓力性損傷發生率的重要方式[13-15],逐漸得到醫療機構和手術室護理人員的高度重視。過去在脊柱后路手術中通常采用傳統型的“經驗性預防”[16-18],手術病人壓力性損傷發生嚴重影響手術效果。而預見性護理采用科學的預防措施[19],是集預見性、規范性、全面性為一體的新型護理模式,能夠極大程度上降低脊柱后路手術中壓力性損傷的發生率,改善病人術后生活質量[20-22]。作為手術室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形成壓力性損傷“零容忍”的理念[23-25]。同時,提高自身在脊柱后路手術中的配合和協調護理水平,幫助病人消除恐懼,減輕壓力性損傷帶來的身體痛苦,節約醫療資源,提供優質服務,構建良好、和諧的醫患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