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桂花 師玉生 魏 凱
(河西學院教師教育學院,甘肅 張掖 734000)
知識經濟時代,國家之間的競爭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競爭,其實質是知識的競爭[1],尤其是在當下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知識更新換代的速度更快,僅僅局限于教師課堂上傳授的知識,顯然不能適應不斷提升的社會需要.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從被動接受學習轉向主動自主學習,切實提高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掌握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和技能.Holec(1981)最早將自主學習概念引入教學研究領域,他將自主學習界定為是一種“對自己學習負責的能力”,后來他又將這些能力闡述為“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學習內容和進度、選擇學習方法和技術、監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的結果等內容”[2].Dickinson(1995)進一步指出自主學習主要包括“學習的態度與獨立學習的能力兩個方面”,“態度是一種對自己的學習做出決策的責任;能力是對學習過程的決策和反思”[3].Little 則進一步發展了上述觀點,指出自主學習是“一種獨立的進行批評性思考并做出決定,能夠實施獨立行為的能力”[4].因此,國外學者對自主學習含義的研究經歷了從“能力說”到“態度能力說”,再到“選擇態度能力說”的過程.
與國外研究不同,目前國內關于自主學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學低年級階段,關于自主學習含義的界定,余文森(2001)指出自主學習是學生自己主宰自己的學習,是與其他學習不同的一種學習方式,自主學習具有主動性、獨立性和自控性等特征[5].董奇和周勇認為影響自主學習的因素主要包括個人因素和環境因素兩個方面.目前國內學者主要采用文獻法、行動研究法、問卷調査法、訪談法以及量表測驗法等研究方法,但主要以理論思辨研究為主.
基于自主學習研究的基本概況,本研究以河西學院為例,通過對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現狀的調查,分析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的整體水平以及不同類型大學生在自主學習水平及各因子上的差異,為改善和提升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習慣和能力提供理論和實踐的指導.
采取隨機分層抽樣的方法,選取河西學院不同年級的64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回收問卷624份,其中有效問卷602份,問卷有效率96.47%.樣本中大一學生150人,大二學生144人,大三學生154人,大四學生154人;文科學生286人,理科學生316人.
采用朱祖德、張衛等編制的《大學生自主學習量表》作為研究工具,該量表由動機分量表和策略分量表兩部分組成,其中動機分量表包括學習自我效能感、學習內在目標、學習控制感、學習外在目標、學習意義感、學習焦慮等六個因子;策略分量表包括一般學習方法、學習求助、學習計劃安排、學習總結、學習評價、學習管理等六個因子.問卷采用六級計分制,從“非常不符合”“不符合”“比較不符合”“比較符合”“符合”到“非常符合”,依次記為1至6分.除學習管理因子采取反向記分外,其余因子均為正向記分[6].在問卷填寫中,要求調查對象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賦予每一個項目相應的分數,最后對總分進行統計,分數越高,說明自主學習的水平越高.
本研究使用SPSS17.0對數據進行整理與分析,主要采用的統計方法有:描述統計、t檢驗和方差分析等.
調查發現,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的平均得分為4.06,處于六個水平的“比較符合”水平,策略因子和動機因子的平均得分也處于“比較符合”的水平,說明河西學院學生自主學習水平整體較高,學生的學習動機較強,并且在學習中能夠采取適合的學習策略,具體見表1.
表1 自主學習現狀的描述統計
本次調查內容包括年級、學科、性別等人口學變量,以探究不同年級、不同學科、不同性別的學生在自主學習水平上的差異.
3.2.1 人口學變量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3.2.1.1 性別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的t 檢驗發現,河西學院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動機水平總分及各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具體見表2.
表2 性別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
3.2.1.2 年級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河西學院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學習動機得分上差異顯著(p<0.05),其中大一學生的學習動機最強,大四、大二學生次之,大三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較低.在學習動機的六個因子中,不同年級在學習的控制感、學習的外在目標和學習焦慮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年級大學生在自主學習動機的自我效能感、內在目標和學習的意義感上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見表3.
表3 年級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
3.2.1.3 學科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t檢驗發現,河西學院文理科學生在學習動機水平上的差異不顯著(p>0.05).在學習的內在目標因子上,文、理科學生之間存在顯著差異(p<0.05),文科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目標要強于理科學生.說明不同學科的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時,他們內心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具體見表4.
3.2.2 人口學變量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比較
3.2.2.1 性別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比較
獨立樣本的t檢驗發現,河西學院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策略總分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在學習的評價、總結、計劃、求助和采用的一般方法上也沒有顯著差異(p>0.05);性別在學習管理因子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女生學習管理能力要明顯優于男生,具體見表5.
表4 學科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
表5 性別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
3.2.2.2 年級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比較
無論是在自主學習策略量表的總分上,還是在學習管理、學習評價、學習總結、學習計劃、學習求助和使用的一般方法上,年級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其中一年級學生最善于采用適當的學習策略來進行自主學習,三年級學生使用學習策略的水平最低,在各因子上也表現出相似的趨勢,具體見表6.
表6 年級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
3.2.2.3 學科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比較
不同學科的大學生在學習策略上存在顯著差異(p<0.05).學科在學習管理因子上不存在顯著差異(p>0.05).不同學科學生在學習的評價、總結、計劃、求助和所采用的一般方法上均存在顯著差異(p<0.05),文科生在這些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理科生,具體情況見表7.
表7 學科在河西學院大學生學習策略上的差異
對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水平的調查發現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情況在不同性別、年級、學科等維度上各有特點,分析如下:
河西學院大學生自主學習總體平均分為4.06分,整體處于較高水平,自主學習的動機較強,善于使用合適的學習策略進行自主學習.個體間的差異較小,每個學生的平均得分之間差異較小,標準差為0.52,在不同年級、學科、性別之間的平均得分差異也較小,部分因子上并沒有呈現出顯著的差異.主要原因主要有:一是隨著河西學院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人才培養方案的不斷完善,課程內容和教學設計對學生具有較大的吸引力;二是河西學院校園環境優美,學習的氛圍濃厚,教學設施和條件基本能夠滿足各年級學生的教育需求,這在客觀上促進了河西學院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三是河西學院生源結構不斷優化,學生素質和自我提高的愿望也較強,大部分學生能夠主動自主學習,且自主學習能力和習慣方面的差異較小.
4.2.1 河西學院不同性別學生自主學習動機的差異分析
河西學院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動機水平上不存在顯著差異.但是一些研究卻顯示,心理發展的性別差異會導致男女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差異顯著,例如在自我學習目標、聽課狀態、自我監控能力、自我評價能力和學習計劃等方面[7].河西學院男女生學習動機上的差異不顯著,主要原因是受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男女平等的觀念深入人心,大部分學生能認識到男女生之間并沒有顯著的先天差異.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使得男女生為了能在今后獲取工作時有優勢,都能夠主動學習.因此,男女生之間的學習動機水平并未表現出顯著的差異.
4.2.2 河西學院不同年級學生在自主學習動機上的差異分析
河西學院不同年級大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主要原因是大學教學中學生具有相對的獨立性與自主性,特別是不同年級之間的課程計劃與課時安排不同,知識掌握程度的要求也不同,因而在學習動機方面存在著顯著的差異.
大一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水平最高,這與高中時期高強度學習訓練的慣性有關,大學全新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和學習方式,使得大部分新生能夠帶著巨大的好奇心和興趣主動的學習各種知識,因此自主學習動機水平較高.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水平居中,這與大四學生的就業壓力有直接的關系,河西學院大學生普遍來自于農村,不管是教師招考,還是考取研究生、公務員、事業編人員,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使得大四學生具有更強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動機水平.大二和大三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較低,這與大學教學管理制度和學習氛圍有直接的關系,與其他兩個年級的學生不同,在適應了新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法以后,大學相對輕松的學習壓力和寬松的學習管理模式,使得二三年級的同學更多的將時間和精力投入社會實踐活動、社交活動以及興趣游戲上面,因此,他們的學習動機逐漸變得不夠強烈,學習目標也不夠明確[8],這也影響了他們自主學習的動機水平.
針對二年級、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較低的現狀,需要學校加強學習指導,完善學習管理制度,通過專題輔導和團體輔導課程等形式提高這些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能力.團體輔導課程是以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為主,以教師的指導為輔,注重師生之間的雙向溝通的課程輔導形式[9].河西學院大學生心理咨詢中心可以在每學期開展類似的團體心理輔導課程,幫助學生擺脫混沌、迷茫的心理狀態,重新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
4.2.3 河西學院不同學科學生在自主學習動機上的差異分析
雖然不同學科學生學習動機的總體水平上差異不顯著,但是不同學科學生在學習內在目標因子上差異顯著,且文科學生的內在目標得分顯著高于理科學生,這與文理科學生的就業壓力有直接的關系,文科生的就業壓力普遍高于理科生.面對嚴峻的就業壓力,大多數文科生盡可能多的參加各種各樣的招生考試與招聘面試才能找到工作,文科學生的自主學習動機相對較高,理科生的學科優勢與專業適應力較強,就業壓力相對較小,他們學習的自主性與積極性也相對較低.
4.3.1 河西學院男女大學生自主學習策略上的差異分析
雖然男女大學生在自主學習策略上的差異不顯著,但在學習管理因子上男女生的學習策略差異顯著,且女生的自主管理水平明顯高于男生.由于男女學生人格特質方面的差異,女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學習管理策略更加適應目前大學的教學評價制度,女生更加容易獲得學生上的成功,例如獲得獎學金,因此,女學生更加愿意在學習上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加之全社會普遍流行的女性“玻璃天花板”效應,將女性隔離在較低層級的職位,從事一些支持性或輔助性的工作[10],這使得女大學生更加希望通過努力學習打破這種“玻璃天花板”.大部分女生都會提高自己的學習要求,取得更好的學習成績,因此女生在學習管理因子上的平均得分顯著高于男生.
4.3.2 河西學院不同年級學生在自主學習策略上的差異分析
在自主學習策略上不同年級大學生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差異,一年級學生的得分最高,四年級學生次之,二、三年級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水平最低.這一現象與前面不同年級大學生自主學習動機上差異顯著的原因基本一致,將不再贅述.
4.3.3 河西學院不同學科學生在自主學習策略上的差異分析
不同學科學生的學習策略存在顯著差異,文科生在學習策略分量表上的得分高于理科生,這與文理科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科規訓制度直接相關.理科生的學習更加注重實驗探究、邏輯推理和實踐應用,他們學習重心在實驗實踐,所學習的知識大都經由實驗實踐獲得;文科生所學的知識更加側重于基礎理論、社會觀察、實踐反思以及社會交往,需要學生具有較強的獨立思考能力,通過獨立分析得出結論,更加需要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與方法,在具體學科學習中對學習策略的要求差異也較大[11].因此,學生基于自身的學科特點,表現出學習策略上得分的高低差異,只有通過不同專業學生開展個性化的學習策略訓練,才能有針對性地提升不同學科學生的學習策略,提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