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杰,張會敏*,孫羽燕,張海洋,羅艷艷,王 華
(1.新鄉醫學院護理學院,河南 新鄉 453003;2.新鄉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河南 新鄉 453003;3.新鄉市直機關醫院新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河南 新鄉 453000)
2018 年教育部出臺的《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強調要推動落實各級各類學校信息技術基礎課程教學,全面提升學生信息素養[1]。信息素養指利用信息資源及工具,獲取、識別、加工、傳遞有效信息,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的技術和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基本技能。護理專業學生是護理行業的后備人才,其信息素養水平高低不僅影響自身發展,也對整個護理專業的發展有影響。自我效能感是個體能否使用所擁有的技能去完成某項工作的自信程度[2]。研究顯示[3],自我效能感與信息素養呈正相關。學習動機指激發個體進行學習活動或維持已引起的學習活動,使行為朝一定目標努力的心理傾向或內部動力[4]。個體信息素養的高低與自身信息需求動機產生有關,學習動機的提升可促進信息素養的提高[5]。目前有關研究較多關注教師、圖書館員、中學生,涉及變量較單一,缺乏多變量與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護理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信息素養三者之間的相關性,為教育者提升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提供參考。
采用問卷星的形式于2020 年1—6 月,選取471 名護理專業本科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5 名,女426 名,年齡18~23歲,平均(20.33±1.79)歲。樣本量計算方法如下:采用肖順珍[6]樣本量估算法,樣本總量至少為最大條目數的5~10 倍,本研究采用最大倍數10,樣本量為340 例,考慮到10%~20%無效問卷,樣本量增至20%,最終研究樣本量至少為408 例。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性別、學歷、年齡、年級、文獻檢索課開設情況等。
1.2.2 醫學生信息素養量表 采用陳飄等[7]自行設計的醫學生信息素養量表,該量表共25 個條目,4 個維度(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能力和信息素養)。
1.2.3 學習動機量表 采用田瀾等[8]自行編制的量表,共34 個條目,兩個維度(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內部動機包括求知興趣和能力追求,外部動機包括聲譽獲取和利他取向。采用Likert 5 級評分法,從“符合”到“非常不符合”分別賦值1~5 分,總分越高,學生學習動機越強。原量表及各維度Cronbach’s α 信度系數均大于0.70,本研究Cronbach's α 系數為0.75。
1.2.4 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該量表由Schwarzer 等[9]編制,后經王才康等[10]進行翻譯修訂。量表共10 個條目,為單維量表。采用Likert 4 級評分法,“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完全正確”分別賦值1~4 分。10~20 分為低,21~30 分為中,31~40分為高,總分10~40 分,得分越高說明個體自我效能感越強。在不同國家的測定中,量表Cronbach's α 系數在0.75~0.91 之間,信效度良好[11],本研究Cronbach's α 系數為0.80。
通過專業在線調查平臺問卷星網站發放問卷,每個選項均設置為必答,指導語中介紹研究目的、意義、填寫方法、所需時間等,問卷填寫采用自愿參與的原則。共發放問卷500 份,回收有效問卷471 份,有效回收率94.2%。
使用SPSS 26.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頻數、構成比表示。信息素養水平采用獨立樣本t 檢驗和F 方差分析;信息素養與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 相關性分析法;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總分為(54.40±7.86)分,各維度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信息能力(2.34±0.18)分、信息意識(1.92±0.29)分、信息知識(1.74±0.31)分、信息素養(1.55±0.25)分。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調查結果詳見表1。

表1 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調查結果
不同學歷、年級、文獻檢索課開設情況、對循證護理了解程度、獲取專業領域信息頻度的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總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總分(±s,分)

表2 不同人口學特征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總分(±s,分)
項目n 信息素養總分F/t P學歷年級0.053<0.001本科專科大一大二大三專門開設作為課程一部分未開設總是經常偶爾從不總是經常偶爾從不370 101 126 129 216 244 188 39 20 97 273 81 16 110 303 42 53.99±4.83 51.64±6.56 51.89±6.49 53.64±6.56 54.31±3.26 54.72±4.72 53.38±4.42 51.94±6.62 52.70±6.92 51.85±4.62 54.68±4.23 53.83±4.13 52.87±7.54 52.31±4.46 54.61±4.35 51.26±4.75 1.127 0.035文獻檢索課開設情況0.337 0.031對循證護理了解程度2.178<0.001獲取專業領域信息頻度2.319 0.010
Pearson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信息素養與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均呈正相關(r=0.346,P<0.01;r=0.279,P<0.01),見表3。

表3 信息素養與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的相關性分析(r 值)
設信息素養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設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學歷、年級、文獻檢索課開設情況、對循證護理了解程度、求知興趣為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影響因素(P<0.05),以上因素可共同解釋信息素養總變異的25.0%,見表4。

表4 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因素分析(n=417)
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總分為(54.40±7.86)分,各維度均分從高到低依次為:信息能力、信息意識、信息知識、信息素養。本次調查顯示,就信息能力而言,61.3%的護理學生認為偶爾可以在互聯網中準確找到自己想要的信息,67.7%的學生偶爾能使用正確的方式找到想要的信息,另外,學生在信息檢索過程中遇到的主要問題是:資料不對(32.2%)、不會使用檢索工具(25.6%)、不會檢索自己需要的信息(42.2%),這與李桂玲等[12]的研究類似。上述結果表明護理專業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獲取相關信息,但對本專業信息篩選和識別的能力仍需加強。信息知識方面,12.1%的學生完全不了解自己專業領域相關的主要信息源。在信息意識方面,55.8%的學生在檢索到信息后偶爾會從信息的來源鑒別信息的真實性,還有41.1%對文獻檢索方式完全了解,82.5%的學生在引用他人文章時注明出處,與姜賀、周晶等[13-14]的研究結果一致。信息素養均分最低,68.1%的學生所在學校未開設文獻檢索課,且文獻檢索設置的課時以半學期居多,提示教學部門應發揮圖書館在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以滿足學生網絡信息的需求。
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信息素養分別與自我效能感、學習動機具有相關性(P<0.01)。自我效能感影響學生掌握知識、獲取技能并對學習活動產生激勵調節作用。徐文祥等[15]認為,提高學生自我效能感可促進其信息素養水平的提升。研究證實[16],學校提供的信息通信技術等基礎設施與學生信息素養具有相關性;國外學者的一項研究得出,自我效能感是個體利用計算機或其他信息通信技術完成任務的自我能力感知[17]。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應用信息通信技術的能力是促進其信息素養發展的內生動力。既往研究顯示,個體信息素養的高低與其信息需求動機的產生密切相關[18],與本研究結論相符。這提示教師需運用靈活的教學手法,通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進而提高學生信息素養。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歷、年級、文獻檢索課開設情況、對循證護理了解程度、求知興趣為護理專業學生信息素養的影響因素(P<0.05),可解釋信息素養總變異的25.0%。不同學歷的護理學生信息素養得分存在差異(P<0.05),其中本科學生得分高于專科學生,這可能與本科院校在對學生培養目標、科研項目申報、圖書館內電子閱覽室配套設施等方面不同有關。高年級學生信息素養優于低年級學生(P<0.05),隨著在校學習時間的增加,學生學習范圍不斷拓寬,他們能通過網絡尋求自己感興趣的知識,加之高年級學生面臨畢業課題設計、撰寫論文,故高年級學生信息素養得分高于低年級學生。另外,專門開設文獻檢索課的學生信息素養得分高于部分開設和未開設文獻檢索課的學生(P<0.05)。向玲寶等[19]對409 名在校醫學生調查后發現,46.2%的學生學習過醫學文獻檢索課程;劉愛萍等[20]發現,醫學生對圖書館電子數據庫了解少,利用率低;國內學者的研究得出,近80%的學生希望在入學第1、2 年開展為期1 周~1 個月類似文獻檢索的培訓。可見,醫學生對獲取信息相關課程有較高需求。當代醫學生需要全面掌握醫學研究動態,不斷跟蹤學科發展,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于臨床,以提升醫療診斷技術并滿足患者全方位的需求。循證護理是護理人員審慎地將科研結論與臨床經驗、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幫助臨床護理進行決策的過程。護理專業學生對循證護理理念的認知程度在某種程度上影響自身和本專業的發展方向,Groller 等將傳統的實踐研究項目重新設計為縱向范圍綜述合作項目,并將信息素養和循證實踐能力整合到課程中發現,該課程不僅促進學生信息素養和循證實踐能力提高,還可以將其擴展到課堂以外,這可能影響患者的護理。興趣是學習的動力,求知興趣為學習動機的維度之一。研究結果提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將學生放在首位,將信息素養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相結合,恰當地增加學生實踐動手機會,通過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進而提高其學習動機水平。
綜上所述,學校教育者應采取多種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并在不同的學年適當開設信息素養相關課程,以提升學生所在專業領域信息的篩選、識別和運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