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濤 陳俊英
摘要:在科學技術快速發展的同時,建筑工程的建設規模逐漸擴大,建設難度也日益加大。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土地資源也越來越緊張,地下空間的開發利用成為解決這些問題的重要手段。地下車庫、地下交通和地下民用、工業設施等建設都涉及到深基坑支護工程,所以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是建筑工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土木工程;深基坑支護;技術分析
1深基坑支護要求
深基坑工程的主要內容為基坑支護,基坑支護工作關系著施工的質量安全。此外,基坑設計、基坑開挖等工作也十分重要。當前建筑行業從兩個方面定義深基坑。其一,開挖深度超過5m的基坑工程。其二,項目面臨著較為復雜的地下管線、地質條件,開挖和支護等工作會對毗鄰建筑產生一定影響的綜合性項目。想要保證建筑工程深基坑施工順利完工,就要加強聯系巖土工程和結構工程,采取有效的管控措施優化深基坑工程施工。在深基坑支護施工中,要充分配合周圍的環境,對其中可能存在的各種影響因素進行全面分析,嚴格以國家標準規范為基礎統籌安排各項作業。當前存在多種類型的深基坑支護技術,比如常見的水泥混凝土灌注技術、土釘墻支護技術、護坡技術等。無論采用何種技術,最終目的都是保證深基坑施工的穩定性,提高深基坑施工效果。
2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施工的注意事項
2.1深基坑支護施工基本假定
由于施工過程和現場條件比較復雜,為了便于研究數值模型設計有必要對實際情況進行一定簡化,本研究基本假設如下:①土體為理想的彈塑性材料;②各層土體連續且均勻分布;③不考慮地下水對圍護結構變形的影響;④地下連續墻和內支撐均為彈性體;⑤同一種材料為均質、各向同性。
2.2建立深基坑支護施工模型
模擬施工與現場監測方案設計基坑開挖過程施工工況具體內容。結合基坑開挖變形的特點,數值模擬選取有代表性的斷面進行研究,主要側重研究位于基坑長邊中部、基坑短邊中部、以及基坑端部坑角位置處,不同位置土體沉降變形規律,基坑平面及地表沉降測點布置。
2.3制定深基坑支護監測
為了確保基坑工程施工的安全,有必要對工程施工過程進行監測,依據相關規范和要求,結合施工現場的具體情況,制定研究監測方案,具體內容為:對基坑開挖過程中周圍地表豎向位移進行監測,地表沉降采用精密水準儀和銦鋼尺量測。現場監測與數值模擬選取的研究對象保持一致,具體為:監測點均勻分布在三個監測斷面上(每隔2米布置一個),距離地連墻距離最小值為0mm,最大值為26mm,每個斷面布置14個監測點,三個斷面共計42個監測點。地表沉降自完成圍護結構,開始開挖基坑起進行監測。
3土木工程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
3.1反壓土和中心島式開挖技術
在深基坑開挖技術中,反壓土和中心島式是必不可少的。近些年來,反壓土和中心島式開挖技術在特殊土地區和特殊工程中大量采用,在抵御大變形和增強穩定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反壓土和中心島式開挖聯合使用能大幅度減小支護結構的內力和基坑變形,減小坑底隆起量,并有效增強穩定性。采用此方式為深大基坑鄰近基坑圍護結構施工、土方開挖、結構施工會改變周邊環境既有應力場,引起相關土層水平位移和上浮提供了參考依據。提高了施工效率,縮短了施工工期,并且對合理設置特殊土地區基坑工程的開挖順序,優化支護體系具有理論和指導意義。
3.2土釘支護技術
在開展深基坑施工作業中,需要強化和加固施工現場周邊情況,提高周圍土體的穩定性,保證基坑施工作業安全,這是整個深基坑施工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內容。土釘墻支護已經成為深基坑施工中常見的一種支護類型,該技術主要利用的是土體和土釘摩擦力的原理,通過兩者摩擦力這一物理效應達到加固和強化深基坑邊坡的目的。技術人員在實踐應用土釘墻支護技術過程中需要加強勘查施工現場,明確當地的水文地質情況,計算出最大承載摩擦力并且進行校核,保證結果的準確性,避免對施工過程產生不利影響。土釘墻施工有一定的難度,具體施工中必須要把握好坡度,以確保坡面具備一定的平整度。施工土釘墻時,需要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展開,保證階段節點完成才能進入下一個節點;同時,要保持施工的層次性。具體來說,每一層次挖土深度要與土釘保持垂直狀態,以更好地保障土釘施工推進的同時,避免邊坡出現塌方。當檢查并確定坡面符合標準時,才可確定孔位,同時,孔位誤差要保持在100mm以下,如出現特殊情況,則需由專業技術人員來移動孔位。檢查各事項,并在檢查結果符合標準后再將注漿管插入內部;如果注入泥漿出現不飽滿情況,應隨即展開2次補漿。土釘孔深度和注漿角度必須符合設計標準,且每完成一個環節就要及時進行驗收。土釘孔深與土釘孔徑可以出現偏差,但孔深偏差必須<30mm,孔徑偏差必須<5mm。
3.3灌注混凝土技術
通常混凝土的坍落度保持在約15cm較合適。灌注混凝土之初,要確保孔底積水在5cm以下;另外,混凝土的孔壁壓力應高于滲水壓力,以避免地下水滲透到孔內。灌注混凝土時,必須要及時供應混凝土,因為混凝土澆筑往往都需要一次性澆筑,若在灌注混凝土環節出現接縫情況,會導致施工進度變緩。對此,應依據技術要求展開相應處理,通常以混凝土澆筑比樁頂高50cm為較合適高度。
結語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不斷發展進步,深基坑工程建設已在我國普遍實施。目前,深基坑工程建設解決了我國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眾多難題,所以發展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是我國建筑業的必備措施,也是我國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參考文獻
[1]張軍.深基坑支護施工技術措施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1(9):26-28.
[2]李金萍.不同深基坑開挖與支護方式對地下通道變形的影響[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24):34-35.
[3]王延海.建筑施工中深基坑支護的施工技術與管理分析[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0(1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