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帥
(寧夏醫科大學體育部,寧夏 銀川 750004)
足球作為第一大球類運動,越來越受到廣大高校學生的喜愛。足球是一項同場對抗性項目,具有場地大、對抗性強、運動人數多、比賽時間長、運動強度大、體力消耗大等特點。足球運動中的突然加速、變向、急停、轉身、跳起等往往會導致運動員受傷。足球課作為高校公共體育選修課程,在教學和日常訓練中同樣會經常發生各種運動損傷。為提高高校公共體育足球選修課的教學效果和質量,對足球選修課運動損傷及預防進行研究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寧夏醫科大學2018級、2019級足球選修課的150名學生為研究對象。其中男生96人,女生54人。
1.2.1 問卷調查法
對寧夏醫科大學2018級、2019級足球選修課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共發放150份調查問卷,其中有效問卷140份,有效率為93%。
1.2.2 數理統計法
將調查問卷獲得的運動損傷信息進行匯總,利用EXCEL軟件進行統計處理。
1.2.3 訪談法
對寧夏醫科大學2018級、2019級足球選修課學生進行訪談,了解學生運動損傷的原因、部位、損傷程度和發生運動損傷后的處理情況,以及針對運動損傷采取的預防措施。
在足球選修課和足球比賽中發生運動損傷的學生有25人,占17%;沒受過傷的有125人,占83%。通過調查發現,高校學生在足球課和足球比賽中的運動損傷發生率較高,發生運動損傷有裝備、場地、天氣、準備活動、自我防范意識等多方面原因。處于大學階段的學生,雖然身體素質較好,但是對足球運動技術和規則的掌握不夠,有的還處于剛入門階段,在高速奔跑和激烈的碰撞中很容易受傷。

表1 運動損傷原因
由表1可見,學生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一是沒有做好準備活動,導致在高強度的足球比賽或課堂訓練中拉傷扭傷。二是動作過大導致運動損傷。足球是一項對抗激烈的運動,男生奔跑速度快、力量大,但由于對足球規則不熟悉,常常動作過大。三是基礎技術動作不規范造成運動損傷。比如在腳踩球或頭頂球落地時,因重心不穩倒地而發生運動損傷。四是沒有佩戴相關護具導致對抗性運動損傷。五是運動后沒有進行放松拉伸。
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運動損傷可分為5種,包括關節扭傷、撞傷、拉傷、挫傷、滑囊炎等。由于學生掌握的足球技術較少,大多憑著一股沖勁在踢球,因動作不規范或不熟練而發生運動損傷,這是學生足球課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學生的準備活動沒有針對性,不能與上課內容相結合,致使運動負擔重的身體部位沒有提前活動開而發生運動損傷。由表2可知,關節扭傷是所有類型中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是撞傷,另外挫傷、拉傷也是在足球運動中比較常見的。由于足球運動對體能需求大,并且足球技術難度較高,不易掌握,因而一些技術不熟練的學生在高速奔跑過程中,在做急停、轉身、變相動作時,易發生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由此可見,加強學生對足球規則的認知和對技術的掌握,可以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表2 運動損傷種類
由表3可知,四肢部位的運動損傷發生概率最大,由于足球主要用下肢較多,所以運動損傷大多發生在下肢部位;其次是軀干;第三是頭部,頭部損傷大多是由于頭頂球技術不夠標準,或者爭搶頭球時碰撞所致。由此可見,由于學生的技術不夠熟練,但又爭強好勝,所以課上運動損傷的概率增大。另外,有部分運動損傷是由于運動裝備不足,如不佩戴護腿板、運動眼鏡等。因此,應該加強學生基本技術的訓練,提高學生足球技術,同時讓學生掌握一些避免受傷的方法,要求學生在對抗比賽中合理使用技術動作,杜絕危險動作。此外,在訓練中學生必須穿運動服和足球鞋,不能佩戴任何飾物,配備必要的護具。足球鞋必須是碎釘的,防止學生被踩傷。教師應控制課上運動強度,避免學生因體力透支而發生運動損傷。降低足球運動損傷發生率,對促進我國高校足球發展有重要作用。

表3 運動損傷部位
通過與發生運動損傷的學生進行訪談得知,運動損傷多發生在冬季和夏季,銀川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氣候特點是冬季寒冷多風且漫長。學生沒有認識到低溫對人體的影響,在寒冷天氣熱身不充分,因而在激烈的足球對抗中容易發生扭傷、挫傷和拉傷。夏季傍晚時分天氣涼爽,很多學生會選擇踢足球,但由于技術不熟練,且沒有教師指導,有的學生對自己的能力估計不足,超越自身極限去運動,所以造成扭傷、拉傷、撞傷和挫傷等傷病是非常常見的。同時,由于夏季天氣炎熱,體能下降快,因體力不足而引發的運動損傷也時有發生。
通過調查發現,一部分運動損傷是客觀原因造成的,有些學生踢足球時不注意著裝,如不穿足球鞋踢球、穿牛仔褲踢球等。教師必須提醒學生運動時注意著裝,避免運動損傷的發生。在踢足球時佩戴護具對預防運動損傷有重要作用,可防止和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蓬勃發展,全國各大高校對健身也日益重視,作為世界第一運動的足球越來越受到大學生的青睞。但是足球是一項身體對抗性非常強的體育運動,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特別高,如何預防足球運動損傷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6.1 加強自我保護意識
通過調查發現,好多學生受傷是由對手犯規動作造成的。由于好多學生剛接觸足球,興致高漲,但技術生疏,對于足球規則了解不夠,導致比賽過程中的危險動作過多,不僅容易導致對手受傷,自身也容易受傷。因此,加強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不僅可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還有利于高校足球運動的深入開展,提高高校足球運動的水平。
2.6.2 注重足球基本技能學習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雖然身體素質較好,但對足球運動技術和規則掌握不夠,處于入門階段,在激烈的比賽中反而更容易受傷。因此,必須加強學生足球基本技術和足球知識的學習,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由于學生的足球技術不熟練以及自我安全防范意識差,因此發生關節扭傷的概率較大。
2.6.3 加強足球專項訓練
在足球運動中,發生運動損傷概率最大的是關節扭傷。通過調查發現,踝關節和膝關節是關節扭傷的主要部位,這可能與足球運動中高速的運動變向和場地有關。滑囊炎主要是由慢性勞損造成的,與肌肉的摩擦和壓迫有關。而挫傷、撞傷等是由身體激烈碰撞所致。通過查閱文獻得知,專業足球運動員的運動損傷主要是挫傷和拉傷,這與高校大學生的運動損傷有顯著差異,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應該是專業足球運動員技術純熟,運用合理,自我保護意識強。因此,專業運動員在比賽中身體碰撞導致的拉傷和挫傷較多,而關節扭傷較少。在運動損傷部位中,四肢和軀干要比頭部發生運動損傷概率高,這是因為在足球運動中四肢和軀干是接觸球最多的部位。由此可見,足球運動的特點影響著運動損傷的部位。
2.6.4 配備必要的運動保護裝備
通過調查發現,大學生足球課運動損傷的原因是多樣的,并沒有非常顯著的導致運動損傷的因素,這與專業運動員是有明顯差異的:專業足球運動員發生運動損傷的主要原因是犯規和場地條件差,其次是體能和自我防范意識,而因裝備和準備活動引發運動損傷的概率是非常小的。有的學生在踢球時不穿足球鞋,不帶護腿板,教師要引起重視。
2.6.5 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
一部分學生以前沒有接觸過足球,有的踢了半年或一年,學生整體基礎技術缺乏,動作僵硬不協調。這個階段的學生具有爭強好勝的心理,有的不進行熱身就開始踢球;有的不懂合理分配體力,見球就加速猛追;有的踢球時間過長,導致體力透支;還有的學生在自發組織的比賽中,故意犯規,惡意拉扯或鏟絆對手。另外,運動結束后要進行拉伸放松活動。
(1)學生足球課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大多在四肢,其中下肢運動損傷在四肢中的占比較大,在下肢中又以踝關節損傷概率較大,頭部損傷發生較少。
(2)在運動損傷種類上,關節扭傷是最常發生的,其次是撞傷,挫傷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損傷程度大多為輕度。
(3)學生足球課運動損傷發生的原因有多種,如準備活動不足、著裝不當、裝備不足、場地條件差、技術動作不熟練、自我保護意識差、氣溫變化、不合理沖撞、惡意犯規等,其中準備活動不足和著裝不當所造成的運動損傷較多,其他原因也占一定的比例。
(4)學生足球運動損傷多發生在比賽對抗和課下活動中,主要原因有準備活動不充分、準備活動沒有針對性、技術動作不規范、足球裝備不齊全。
(1)教師要向學生講解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性,提高學生對運動損傷的認識。對于容易發生運動損傷的部位,教師要示范預防技巧。另外,教師要發揚以身作則的風格,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避免粗野動作和惡意犯規。學生在比賽時必須佩戴運動護具,如護腿板、護目運動鏡、護腕、手套等。
(2)準備活動對于課上內容的練習有重要影響。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天氣狀況合理安排和組織熱身活動。如銀川的冬季天氣寒冷多風,準備活動一定要充分,讓肌肉得到充分拉伸,達到最佳水平,這不僅有利于機體發揮最佳機能水平,而且還可以預防運動損傷的發生。另外,提高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加強身體素質的鍛煉,重視訓練的合理性和科學性,在運動結束后及時進行拉伸放松。
(3)在教學過程中,對易受傷部位如膝關節、踝關節、大腿韌帶等部位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對待不同水平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訓練計劃,避免因技術掌握不到位而發生運動損傷。
(4)加強足球場地的管理與維護,盡力將學生因場地原因發生運動損傷的概率將到最低。必須配備急救箱,教師能對受傷的學生進行簡單處理。教師要控制上課的強度,避免學生因體力透支而發生運動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