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萬蓮,陳明睿,桑瑞娟,尚宇博,劉 佳
(信陽農林學院,河南信陽 464000)
由于現代母豬遺傳潛力的提高,母豬生產能力在近幾十年得到廣泛發展。為了滿足高產母豬的營養需求,人們一直努力通過補充營養來支持正常的生殖周期和體成熟。初產母豬在妊娠期對足夠的能量特別敏感,因為它們仍在生長,并利用所攝入的營養來支持身體成熟、胎兒生長和身體維持(Jang等,2014)。溫度高于22℃時母豬采食量降低,進而影響分娩率和繁殖性能等(婁昆鵬等,2019)。采食量降低是動物本能的為了降低代謝熱量的產生,進而導致營養物質攝入過少,使斷奶后體損耗和背膘損失增大(Williams等,2013)。除了從生產管理、環境溫度控制等方面解決母豬夏季繁殖性能的下降,營養手段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降低高溫負面效應的方法。但先前關于日糧中能量補充的研究仍存在爭議。Almeida等(2000)報道,在排卵期,高水平的日糧能量可以提高排卵率,促進孕酮分泌,從而提高胎兒存活率。此外,Kongsted(2005)研究發現,妊娠期較高的能量攝入可能會降低因體重增加和背脂沉積不足而導致妊娠失敗被淘汰的風險。最近NRC(2012)提出,較高的能量攝入有利于胎兒發育和生長,以及相應的組織如胎盤、子宮、乳腺組織、母體脂質和蛋白質的沉積。但需要更多的研究來了解妊娠母豬的精準能量需求,本研究旨在研究不同代謝能水平日糧對妊娠和哺乳期母豬生理狀態、繁殖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
1.1 試驗設計試驗將60頭妊娠28 d、平均體重為(131.96±0.52)kg的頭胎二元母豬隨機分為3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5頭。T1~T3組妊娠母豬分別飼喂代謝能水平為3150、3250和3350 kcal/kg的日糧,粗蛋白質水平均為13%,妊娠期結束后在整個哺乳期飼喂代謝能為3300 kcal/kg、粗蛋白質為17.5%的同一種日糧。妊娠和哺乳期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見表1。

表1 妊娠和哺乳期日糧組成及營養水平
1.2 數據記錄在妊娠110 d、分娩前24 h及斷奶時稱量母豬的體重,測量背膘厚度和體長。母豬分娩后記錄總產仔數、活產仔數、死胎數和斷奶數。稱量每窩仔豬的出生重和斷奶重,整個21 d的哺乳期每天記錄母豬的采食量,試驗結束后計算平均日采食量。斷奶后記錄母豬斷奶-再次發情的時間。
1.3 生化指標分別在母豬分娩前1 d和斷奶當天飼喂前耳緣靜脈采血5 mL,室溫靜止30 min后,在1500 g下離心15 min,分離血清。血清樣品用南京建成生物研究所的商品試劑盒測定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肌酸酐濃度。
1.4 數據分析試驗數據采用SPSS(19.0版)進行數據分析,采用Tukey氏法進行多重比較,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對妊娠和哺乳期母豬生理狀況的影響由表2可知,各組母豬妊娠110 d體重、背膘厚度、體長均無顯著差異(P>0.05)。T3組母豬妊娠110 d的體重變化較T1和T2組分別顯著提高9.69%和9.74%(P<0.05),而背膘厚度變化分別顯著提高89.67%和112.63%(P<0.05)。各組母豬在分娩后24 h和斷奶當天的體重、背膘厚度、哺乳期平均日采食量及斷奶-發情間隔均無顯著差異(P>0.05)。但T3組母豬在整個哺乳期的體重變化較T1和T2組分別顯著降低197.87%和221.43%(P<0.05)。

表2 不同代謝能水平日糧對妊娠和哺乳期母豬生理狀況的影響
2.2 對哺乳期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由表3可知,日糧不同代謝能水平對總產仔、活產仔數、出生窩重、出生重和斷奶重的影響均無顯著差異(P>0.05)。T1組的死胎數較T3組顯著提高56.25%(P<0.05),而T3組的斷奶數較T1和T2組分別顯著提高10.38%和6.95%(P<0.05),同時T3組斷奶窩重較T1和T2組分別顯著提高11.82%和10.48%(P<0.05)。

表3 不同代謝能水平日糧哺乳期母豬繁殖性能的影響
2.3 對血清生化指標的影響由表4可知,不同代謝能日糧對母豬分娩前1 d和斷奶時的血清葡萄糖、尿素氮、甘油三酯和肌酸酐濃度均無顯著影響(P>0.05)。

表4 不同代謝能水平日糧哺乳期母豬血液生化指標的影響
在本研究中,提高日糧代謝能水平可以使母豬從妊娠28~110 d的體重提高50.7 kg,背膘厚度提高4.04 mm,體長提高8.91 cm,這一發現證實了Long等(2010)的報道,即妊娠期母豬采食高能量日糧導致較高的背膘厚度。在本研究中,母豬雖然在妊娠期消耗等量的氨基酸,但脂肪組織和蛋白質組織在妊娠期增加,而在哺乳期減少,這表明能量供應對維持后續生殖周期充足的體重和背膘厚度很重要。此外,Long(2010)研究表明,在妊娠期提供高能量飼料增加了泌乳期的體重和背膘厚度的損失,本研究結果與其研究結果一致,這可能是由于妊娠期日糧能量水平較高導致泌乳期采食量減少。
NRC(2012)建議,妊娠期140 kg體重母豬每天代謝能攝入水平為6678~7932 kcal。本研究結果發現,日糧代謝能水平對母豬總產仔數無顯著影響,這可能是妊娠準備和妊娠早期之間的一種平衡。能量水平高對排卵率有積極影響,但能量水平高可能會降低繁育后胚胎的存活率,而從交配后第3~15天能量供應低則不會影響胚胎存活率(Jindal等,1996)。妊娠期間每日能量需求包括母豬增重和子宮生長的維持。在妊娠后期增加能量攝入可以積極影響胎兒生長(NRC,2012)。本試驗對窩重和仔豬個體出生重均無顯著影響效果,這與Long(2010)的研究結果一致,Long(2010)研究表明,妊娠期飼糧能量水平不影響母豬分娩時仔豬的平均體重。在妊娠期增加采食量也不會增加窩重或仔豬個體重(Piao等,2000)。由此可見,妊娠期增加采食量可提高妊娠期母豬的體重和背膘厚度,但體重和背膘的增加不會提高仔豬出生窩重和個體重。
母豬分娩前1 d以及斷奶時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先升高后降低,這表明母豬采食量降低,大部分能量與產奶有關,而泌乳階段母豬為了維持能量平衡,降低體脂分解。機體能量平衡可以降低體重損失,從而降低機體蛋白質的降解和血清肌酸的水平,血清高濃度的肌酸是機體出現能量負平衡的反應(DeRouchey等,2003)。機體能量平衡狀況、采食量大小以及環境條件可能是導致分娩前和斷奶生化指標存在差異的原因。但本研究母豬分娩前1 d和斷奶時血清生化指標無顯著差異,本研究母豬的機體能量未出現負平衡。
妊娠母豬日糧代謝能水平為3350 kcal/kg,粗蛋白質水平為13%時可以提高整個妊娠期母豬的體重和背膘厚度,同時提高哺乳母豬的斷奶仔豬數,降低死胎數。